自从佛教流传到东土,慧远大师开创莲社。随后的禅门教下的祖师高人,没有不弘扬赞叹的。如智者大师、慈恩大师、清凉国师、永明大师等。因为净土法门,是初机入道的第一要门,《华严经》成佛的最后一着。由此法门,具缚凡夫,仗佛力以了生死的人,不是算数譬喻所能知道的。
当南宋时,吾宗先德,有龙舒居士,名日休,字虚中者。乘愿再来,以身说法。虽在尘俗,不纳妻室。虽入国学,不履仕途。
在南宋之时,净土宗有一位大德,王龙舒居士,名日休,字虚中。乘愿再来,以身说法。虽在尘俗,不娶妻子。虽入国学,不走仕途。
发挥儒佛之心宗,教授具信之子弟。又欲同人,咸生净土。作为此书,普遍倡导。言浅而典,理深而着。俯顺劣机,循循善诱。曲尽婆心,无所不至。
发挥儒家佛教的心法宗旨,教授具足信心的子弟。又想使得大家,全都往生净土。编写了这本书,来普遍倡导。言语浅显而精典,义理深遂而显着。俯顺下劣根机,循循善诱。委曲竭尽仁慈之心,无所不至。
恐其畏难不入,故以晨朝十念,作普摄群机之最胜方便。待其渐入渐深,如得嘉肴,既知其味,则日用云为,自能拳拳服膺,唯佛是念。
恐怕众生畏惧困难而不入门,所以用晨朝十念,作为普摄群机的最胜方便。等待他们渐渐深入,如同得到美味嘉肴,既然知道了这个美味,那么在日常行为,自然能够衷心信服,唯佛是念。
非限于一茶之顷,以为定章也。倘能具真信愿,毕生坚持十念,决定往生。况更能加功用行者乎。
并非局限在一口茶的时间,来作为定章。倘若能够具足真信切愿,一生坚持十念,决定往生。何况还能加功用行的人呢?
不但此也。即绝无信愿,绝不修持。知有弥陀圣号,亦为不可思议善根。何以故,以由知故,遇境逢缘,便能提起。
不但如此。即使绝对没有信愿,绝对没有修持。知道有阿弥陀佛的圣号,也是不可思议的善根。为什么呢?因为由于知道阿弥陀佛名号的缘故,遇到境界,逢到事缘,就能够提起这句佛号。
如陈企被所杀之怨鬼见逼,由念佛而鬼遂不现,因兹毕世念佛,临终往生。且能归而叙述前因,亲现生西本身妙相,使先未预闻,则便被鬼夺命,永劫沉沦矣。
如《净土文》中陈企被所杀的怨鬼相逼,由于念佛而鬼就不现,因此一生念佛,临终往生。而且能够回来叙述前因,亲自显现生到西方的本身妙相。假使他起先没有预先听闻过佛号,就会被鬼夺去性命,永劫沉沦了。
所以观经三福,初则世善皆堪回向。及至九品,末则狱现尚获往生。至于一心不乱,妙观圆成,证三昧而往生者,更不须言矣。
所以《观无量寿佛经》中的三福,最初就是世间善法,都可以回向。到了九品往生,最后说明地狱相现,尚且得以往生。至于一心不乱,妙观圆成,证三昧而往生的人,就更不须要再说了。
是知净土法门,普摄群机,了无弃物,猗欤大哉。其书以真信切愿,持佛名号,即生决定往生为宗。
所以知道净土法门,普摄群机,没有被遗弃的,实在是伟大啊!这本书以真信切愿,持佛名号,当生决定往生为宗旨。
详观断疑生信,普劝修持,往生事迹,特为劝谕等,以及居士一生所行,末后所现。则上中下三根,无根不被。
详细观看“断疑生信”、“普劝修持”、“往生事迹”、“特为劝谕”等篇目,以及王龙舒居士一生的行事,最后往生的示现。那么上中下三根,没有根机不被加被。
信愿行三法,无法不彰矣。爰付剞(ji)劂(jué),普遍流通。企酬释迦说法,诸佛证明,列祖传灯,居士着书之大慈悲心于刹尘海滴云耳。
信愿行三法,没有一法不彰显啊!将付刻印,普遍流通。希望以此酬报本师释迦牟尼佛宣说此法,十方诸佛出广长舌证明,列位祖师传承明灯,以及王龙舒居士着书的大慈悲心的恩德于万一(如刹尘海水中之一滴)啊!佛学指南,佛学起信编,六道轮回录总序
一切众生,一念心性,直下与三世诸佛,无二无别。但以从未悟故,不得受用。故华严经如来出现品云,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证得。若离妄想,一切智,自然智,无碍智,则得现前。
一切众生的一念心性,直下与三世诸佛,无二无别。但因为从来没有觉悟的缘故,得不到受用。所以《华严经·如来出现品》说:“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证得。若离妄想,一切智,自然智,无碍智,则得现前。”
须知智慧与妄想执着,原非二物。迷之,则全智慧,以成妄想执着。悟之,则全妄想执着,以成智慧。喻如握拳舒掌,原是一手。结冰融泮,原是一水。
必须知道,智慧与妄想执着,原本不是二个。迷惑了,那么全体智慧,就成为妄想执着。觉悟了,那么全体妄想执着,就变成智慧。譬如握手成拳,舒拳成掌,原本是一个手。结水成冰,冰融成水,原本是同一水。
良由心体不变,用常随缘。体不变故,在凡不减,在圣不增,居尘不染,离垢不净,在生死而不受轮回,证涅盘而不属寂灭,无象而为万象之主,非法而为诸法之宗,从本以来,常自如如,了无凡圣生佛之异。
实在是由于心体(心性本体)不变,受用恒常随缘。心体不变的缘故,在凡不减,在圣不增,居尘不染,离垢不净,在生死中,而不受轮回;证得涅盘,而不属寂灭。没有形象,而成为万象的主体;非法而成为诸法的根本。从无始根本以来,常自如如不变,没有一点凡夫圣人、众生佛陀的差异。
悟之名贤,证之名圣,若但具而未悟,则虽有性德,了无修德,只为六道轮回之凡夫而已。用随缘故,则有四圣六凡,苦乐升沉之殊。
觉悟了,名为贤人;证得了,名为圣人。如果只是具有,而没有觉悟,那么虽然有性德,没有一点修德,也只是六道轮回的凡夫而已。体用随缘,所以有四圣(声闻、缘觉、菩萨、佛)六凡,苦乐升沉的不同。
而缘有染净,必随其一。随染缘,则起惑造业,轮回六道。随净缘,则断惑证真,常住涅盘。由惑业有轻重,故有人天善道,及阿修罗之善恶夹杂道,并畜生饿鬼地狱之三恶道。
而缘有染缘净缘,众生必定会跟随其中之一。随染缘就起惑造业,轮回六道,随净缘就断惑证真,常住涅盘。由于惑业有轻有重,所以有人天善道,以及阿修罗这样善恶夹杂之道,和畜生饿鬼地狱这样的三恶道。
而由惑起惑,由业造业,或善或恶,了无定相。致所受生处,展转迁移,如轮无端,忽上忽下。以既具烦惑,皆被业缚,随业受生,不能自主故也。
而由惑起惑,由业造业,或善或恶,没有定相。致使所受生的地方,辗转迁移。象轮子那样没有端点,忽上忽下。因为既然有烦恼迷惑,就会被业束缚住,随业受生,不能自主。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