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浪小说

子浪小说>印光法师白语解释 > 第22章 印光法师文钞白话文解释二十二(第2页)

第22章 印光法师文钞白话文解释二十二(第2页)

光只期理明,不避僭越。故为居士陈其所以。圆泽之母怀孕三年。殆即此种情事耳。此约常途通论。须知众生业力不可思议。如净业已成者,身未亡而神现净土。恶业深重者,人卧病而神婴罚于幽冥。命虽未尽,识已投生。迨至将生,方始全分心神附彼胎体。此理固亦非全无也。当以有代为受胎者,为常途多分耳。

我只期望将这个道理说明白,不避讳有超越本份的嫌疑。所以为居士你陈述其中的所以然。圆泽禅师的母亲怀孕三年。大概就是这种情况吧!这是就常途通论来说的。必须知道众生业力不可思议。例如净业已经成就的人,色身还没有死而神识显现在净土。恶业深重的人,人卧病在床而神识受罚在幽冥。寿命虽然还没有尽,神识已经去投生了。等到将要受生,方才全体心神附在受生的胎体之上。这个道理固然是有但很少出现。应当以有代为受胎的代识,做为常规多数的情况。

三界诸法,唯心所现。众生虽迷,其业力不思议处,正是心力不思议处,亦是诸佛神通道力不思议处。

三界诸法,唯心所现。众生虽然在迷,其业力不可思议的地方,正是心力不可思议的地方,也是诸佛神通道力不可思议的地方。

光近十余年,目力不堪为用,故于经论不能广引以证。然其理固非妄出臆见,以取罪戾也。

我近十多年来,眼睛不好,不能承受过多地使用,所以对于经论,不能广泛引用来加以证明。然而这个道理,并非随便出自我的主观臆见,来自取罪过的。

死生,众生之大事。因果,教化之大权。愿阁下不惜广长舌,以因果报应为转烦恼生死,成菩提涅盘之一助。则法门幸甚,众生幸甚。

死生,是众生的大事。因果,是教化的根本。愿阁下你不惜广长舌,以因果报应作为转烦恼生死,成菩提涅盘的一个助力。那么法门和众生就太幸运了!复吴希真居士书一

念佛一法,约有四种。所谓持名,观像,观想,实相。

念佛法门大略有四种念佛方法,所谓持名念佛、观相念佛、观想念佛、实相念佛。

就四法中,唯持名一法,摄机最普,下手最易,不致或起魔事。

这四种念佛方法中,只有持名念佛这个方法,统摄的根机最普遍,修行下手最容易,不至于着魔。

如欲作观,必须熟读观经。深知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及心净佛现,境非外来。唯心所现,不生取着。既不取着,则境益深妙,心益精一。

如果想作观想,必须先熟读《观经》。深知“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的道理。以及内心清净则佛境现前,这些境界不是从心外来的,全体只是心的变现,内心不生执着。既然心不取相执着,那么境界更加深妙殊胜,心也会更加精诚专一。

能如是,则观想之益,殊非小小。如观境不熟,理路不清。以躁妄心,急欲境现。此则全体是妄,与佛与心,皆不相应,即伏魔胎。

能这样去做,则观想的利益确实不小。如果观想的境界不熟悉,理路不清晰。凭借躁动妄想的心急切地希望境界现前。这样做心和境全体是虚妄,与佛与真心都不相应,就会埋伏下魔胎。

因兹妄欲见境,心益躁妄,必致惹起多生怨家,现作境界。既最初因地不真,何能知其魔业所现。遂大生欢喜,情不自安。则魔即附体,丧心病狂。纵令活佛现身救度,亦末如之何矣。

因为有这个非常想看到境界的妄想,心也更加躁动不安,一定会惹起多生多劫的冤亲债主,变作你想看到的境界。既然最初因地发心不真实,到这个时候怎么能辨别这是魔业所变现的境界呢?于是内心生起大欢喜心,情不自禁,不得安定,则魔就来附体,丧心病狂。纵然是活佛现身救度你,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须自量根性,勿唯图高胜,以致求益反损也。善导和尚云,末法众生,神识飞飏,心粗境细,观难成就。是以大圣悲怜,特劝专持名号。以称名易故,相续即生。诚恐或有不善用心,致入魔境也。

修行必须掂量自己的根性,量力而行,不要一味地好高骛远,导致想求取利益反而招致损害。善导和尚说:“末法众生,神识飞扬,心粗境细,观难成就。是以大圣悲怜,特劝专持名号。以称名易故,相续即生。”祖师就怕我们或许不善用心,着魔发狂,堕入魔境。

宜自详审。又志诚恳切,亦消除躁妄魔境之一妙法也。宜竭尽心力以行之,则幸甚。

你应当自我详察自己的根性。另外,志诚恳切念佛,也是消除躁妄魔境的一个高妙的方法。只要尽心竭力地修行,就非常幸运了。复吴希真居士书二

得预楞严法会,何胜庆幸。观想一法,非理路明白,观境熟悉,无躁妄欲速之心,有镇定不移之志者,修之,则损多益少。

得以参预楞严法会,何等庆幸。观想念佛这个方法,如果不是理路明白,观境熟悉,没有躁动妄想,欲求速成的心,有镇定不移之志的人,修持它,则损多益少。

至于实相念佛,乃一代时教,一切法门,通途妙行。如台宗止观,禅宗参究向上等皆是。所谓念自性天真之佛也。

至于实相念佛,这是一代时教,一切法门的通途妙行。如天台宗的止观、禅宗的参究向上等都是,也就是念自性天真之佛啊。

楞严一经,实为念实相佛之最切要法。然又为持名念佛,决志求生极乐,无上大教。何以言之,最初征心辨见,唯恐以妄为真,错认消息。迨其悟后,则示以阴入界大,皆如来藏妙真如性。乃知法法头头,咸属实相。

《楞严经》,实在是念实相佛的最切要之法。同时也是持名念佛,决志求生极乐这一法门的无上的大教。为何这样说呢?经文开头,七处征心,十番辨见,唯恐我们以妄心错为真心,错认消息。等到我们开悟之后,就显示五阴、六入、十八界、七大,都是如来藏妙真如性。才知道法法头头,都是属于实相。

既悟实相,则觅阴入界大之相,了无可得。而亦不妨阴入界大行布罗列。所示二十五圆通。除势至圆通,正属持名,兼余三种念佛之外。余者总为念实相佛法门。以至七趣因果,四圣阶位,五阴魔境。无非显示于实相理,顺背迷悟之所以耳。

既然悟入实相,那么求觅五阴、六入、十八界、七大之形相,就了不可得。而也不妨五阴、六入、十八界、七大等法,行布排列。经中所显示的二十五圆通。除了大势至圆通,正属于持名念佛,兼其余三种念佛之外。其余的圆通,都为念实相佛的法门。以至七趣(地狱、饿鬼、畜生、修罗、人、仙、天----七趣)的因果,四圣的阶位,五阴魔境。无非是显示实相理,随顺背离,迷惑觉悟的所以然罢了。

如是念实相佛,说之似易。修之证之,实为难中之难。非再来大士,孰能即生亲证。以此之难,固为持名念佛之一格量劝赞。

如此来念实相佛,说说似乎很容易,修之证之实在是难中之难。如果不是再来的法身大士,谁能当生亲证?正因为实相念佛一法,实证非常困难,所以特别赞叹和劝导众生修持持名念佛的法门。

了此而犹欲仗自力以断惑证真,复本心性。不肯生信发愿,执持佛号,求生西方者,无有是处。

如果懂得这些道理,而仍想靠自己的力量断惑证真,恢复本有的心性,不肯生信发愿,执持佛号求生西方的人,实在无可救药了。

以实相遍一切法。持名一法,乃即事即理,即浅即深,即修即性,即凡心而佛心之一大法门也。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