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路》这本书中,有关于“权实顿渐”的辨疑。然而必须先明白“权实顿渐”这四个字的涵义,然后再讨论念佛、参禅是权、是实、是顿,还是渐。这样就可以没有疑惑了。
权者,如来俯顺众生之机,曲垂方便之谓也。实者,按佛自心所证之义而说之谓也。顿者,不假渐次,直捷疾速,一超直入之谓也。渐者,渐次进修,渐次证入,必假多劫多生,方可亲证实相之谓也。
权,是如来随顺众生的根机,曲垂接引的方便法;实,是佛按照自心所证的实义而说的法;顿,是不必通过逐渐次第的修行,直捷迅速,一超直入;渐,是逐渐修行,按次第证入不同的果位,必须经历多劫多生,才可亲证实相。
彼参禅者,谓参禅一法,乃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法,固为实为顿。不知参禅,纵能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但见即心本具之理性佛。若是大菩萨根性,则即悟即证,自可永出轮回,高超三界。从兹上求下化,用作福慧二严之基。
参禅的人说参禅这一法,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方法,固然也属于是“实”和“顿”。殊不知参禅即使参到了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的地步,也只是见到了即心本具的理性佛。如果是具备大菩萨根性的人,就能即悟即证(彻悟的同时便实际证得),自然就可以永出生死轮回,高超三界之外。从此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作为庄严福慧的根基。
此种根性,就大彻大悟人中论之,亦百千中之一二人耳。其或根器稍劣,则纵能妙悟,而见思烦恼未能断除。仍须在三界中,受生受死。既受生死,从悟入迷者多,从悟入悟者少。是则其法虽为实为顿,苟非其人,亦不得实与顿之真益,仍成权渐之法而已。
在大彻大悟的人当中,具备这种大菩萨根性的,百千人中间也只有一两个而已。根器稍差一点的人,纵然也能妙悟,然而见、思烦恼没有断除,仍然要在三界中生死轮回。既然轮回,那么从觉悟进入迷罔的人占多数,从觉悟进入觉悟的人少之又少。所以,参禅一法虽然是“实”法、“顿”法,但如果修行的人不具备相应的根性,仍然得不到“实”与“顿”的真实利益,实际上就还是成了“权”、“渐”之法而已。
何以故,以其仗自力故。自力若十分具足,则何幸如之。稍一欠缺,则只能悟理性,而不能亲证理性。今时则大彻大悟者,尚难其人,况证其所悟者哉。
为什么呢?因为参禅只依靠自力的缘故。自力如果十分充足,那就万分庆幸了。然而如果(自力)稍有欠缺,就只能悟到理性,却不能亲身证得理性。现如今,大彻大悟的人尚且难以遇到,更何况亲自证得所悟的人呢?
念佛一法,彻上彻下。即权即实,即渐即顿。不可以寻常教理批判。上至等觉菩萨,下至阿鼻种性,皆须修习(此彻上彻下之谓也)。
念佛法门彻上彻下,即权即实,即渐即顿,不可用通常的教理去评价。上至等觉菩萨,下至阿鼻种性的众生,都必须修习念佛法门(这是“彻上彻下”的意思)。
如来为众生说法,唯欲令众生了生脱死耳。其余法门,上根则即生可了,下根则累劫尚难得了。唯此一法,不论何种根性,皆于现生往生西方,则生死即了。如此直捷,何可名之为渐。
如来为众生说法,是为了让众生了生脱死。修行其余的法门,上根的众生当生可以了脱生死,下根的众生经历许多劫数都难以了脱生死。唯有念佛法门,不论什么根性的众生,都可以在现生往生西方,生死随即可以了脱。如此直捷迅速,怎么可以说成是“渐”法呢?
虽有其机,不如寻常圆顿之机,有似乎渐。而其法门威力,如来誓愿,令此等劣机,顿获大益。其利益全在仗佛慈力处。
即使有的众生根机不如圆顿根器的人,似乎是属于“渐”的种性,可是借助念佛法门的威力,以及阿弥陀佛的宏誓愿力,让这些劣等根机的众生,顿时获得巨大的利益。这全在于仰仗阿弥陀佛的慈悲愿力啊。
凡禅讲之人,若未深研净宗,未有不以为浅近而藐视者。若深研净宗,则当竭尽心力,而为宏扬。岂复执此权实顿渐之谬论,而自误误人哉。
凡是讲禅的人,如果不曾深入研究过净宗,没有不认为净宗浅近而加以藐视的;如果深研过净宗,就没有不竭尽全力而加以弘扬的。哪里还会执着于这一番权、实、顿、渐的谬论,来自误误人呢。
念佛须善发心者,心为修持之主。心若与四宏誓愿合,则念一句佛,行一善事,功德无量无边。况身口意三业,恒以念佛利生为事乎哉。
所谓"念佛必须善于发心",是说,心是修持的主导。心如果与四宏誓愿相合,那么念一句佛,行一件善事,功德都无量无边。更何况身口意三业,都常常以念佛利生为事业呢?
心若唯求自利,不愿利人。所行之事虽多,而所得之功德甚少。况或再加以倾人害人之意,及自炫自矜之心。则所念之佛,所行之善,亦非全无功德。实属百千万亿分中,仅得一分半分。而其恶念之过,亦复不少。故修行人,皆须善于发心,不止念佛人耳。
心如果只求自利,不愿利人。所做的修持即使很多,而所得的功德却很少。何况或许还有祸害扰乱他人的心思,以及自我炫耀,自我矜夸的念头。那么他所念的佛,所行的善,也不是完全没有功德,实在是百千万亿分中,只得到一分半分而已。而他心中存有恶念的罪过,却不少。所以凡是修行人,都必须善于发心,而不只是念佛的人才该如此。
言取舍者,此约究竟实义为难(难者,反诘问也)。不知究竟无取无舍,乃成佛已后事。若未成佛,其间断惑证真,皆属取舍边事。既许断惑证真之取舍,何不许舍东取西,离垢取净之取舍。
说“法有取舍”,这是针对“究竟实义”发难质疑(难:就是反过来诘问)。殊不知究竟实义的“无取无舍”,是成佛以后的境界。如果还没成佛,那么(种种)断惑证真的修行,都属于是取舍。既然允许断惑证真这样的取舍,怎么就不允许舍东方取西方,离垢土取净土的取舍呢?
若参禅一法,则取舍皆非。念佛一法,则取舍皆是。以一属专究自心,一属兼仗佛力。彼不究法门之所以然,而妄以参禅之法破念佛,则是误用其意。彼无取舍,原是醍醐。而欲念佛者,亦不取舍,则便成毒药矣。夏葛而冬裘,渴饮而饥食。不可相非,亦不可固执。唯取其适宜,则有利无弊矣。
如果修参禅的法门,那么取和舍都不对;如果修念佛法门,那么取和舍都对。这是因为参禅一法专究自心;而念佛一法兼仗佛力。那些人不深究不同法门的所以然,却胡乱地借参禅法门来破斥念佛法门,这是理解错误了。参禅要求无取无舍,原本是醍醐。而想要念佛的人也不取不舍,醍醐就成了毒药。夏天穿轻纱,冬天穿棉袍;渴了饮水,饿了吃饭。这样的常识不可以错乱,但也不必固执。只要采取适宜的作法,就有利无弊了。
所愿汝笃尽伦常,专志念佛。以其余力,于父母兄弟妻子朋友等,随分随力,为之劝导。俾可同得念佛实益。庶不虚此生此遇矣。
愿你切实行持伦理道德,专心念佛。有多余的力量,对父母兄弟,妻子朋友等人,随分随力,加以劝导。使得他们可以共同得到念佛的真实利益,想必就不枉为亲人朋友一场了。复马契西居士书三
傅大士语录,错讹不胜其多。兼且偈颂多属提倡禅宗。恐汝无此学识,不是疑大士讹说,便是以己意误会,则罪过无量。宜送大通家看,汝千万勿看。纵要看,待明年兴慈法师,二次刻成刷印出,再请看之。
《傅大士语录》这本书,里面的错误非常多,而且偈颂大多是在提倡禅宗。恐怕你没有这样的学识(来辨别),不是怀疑大士说错了,就是根据自己的心意来误会其中的意思,那就罪过无量了。此书应该送给大通家看,你千万不要看。即便非要看,也等明年兴慈法师第二次刻印出来以后,再请来看。
初兴慈法师,得此本鉴定刻板。前年送光一部,光息心校正,劝彼另刻。彼拟明年方刻,此板当好看多矣。
之前兴慈法师,得到这本书来鉴定刻板,前年送给我一部。我仔细校正后,劝他重新刻印。他打算明年才刻,这个版本应该会好看得多。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