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租界后,她和许稚芙在蜀腴吃了顿午饭,席间话说得也不多,倒有些相顾无言之感。和许稚芙分开后,她正要去霞飞路的照相馆,路过熟悉的珠宝店,已不知老板还是不是那位老钱了。
门口的橱窗里摆着一枚落了锁的火油钻,蓝汪汪的,下方有一张立牌:海洋之心到沪,欢迎入店垂价。
她险些忘了自己还订过一枚,可惜如今已经无力支付尾款了。她站在街边看了许久,直到店内的伙计打算出来迎她,她拽紧了鹿皮手套,转身进了隔壁的照相馆。
陈万良当时给她留下了不少胶卷,她本想让照相馆的人帮忙冲洗,胶卷都要递过去了又改了主意,出于谨慎,这些照片还是不要让外人知道得好。
于是她买了冲洗照片要用的东西,将书房改成了暗房,照相馆的师傅教她如何冲洗,她学东西一向很快,虽然一开始洗出来的照片不够清晰,慢慢的也渐入佳境了。
她最后的时光便是在那间暗房里度过的。
血红色的安全灯照射下,悬空绑起的麻绳上夹满了照片,每一张都有秦水凝的身影,她也经常出现在上面,照片上的人或动或静,或严肃或欢笑,或匆忙或惬意,全都是昔日的回忆,历历在目。
她呆呆地看着,不觉笑了,或许还应该感谢那些带着袖珍相机监视的特务,否则断没有这个聊慰的机会。
她将自己锁在暗房里,日复一日地冲洗着照片,身子越来越差,与她作伴的只有愈发沉重的咳喘声。
直到她在照片上看到秦水凝和严从颐。
那时谢公馆的院子里已经杂草丛生了,昼夜不见人气似的,路过之人想必都疑心她已经死在了里面,殊不知她还苟活着呢。
她没想到严从颐会来见她。
她并未请医生上门,严从颐却是来看诊的。
那时她已经不是每天都打扮得光鲜亮丽的谢大小姐了,身上的旗袍两天未曾换过,鬈发干枯凌乱,草草绑在背后,她淡漠地打开了门,让严从颐进来。
严从颐一进门就不禁蹙眉,屋内潮湿闷沉,味道很是难闻。他带着管胃疾和头疼的药,放到茶几上,谢婉君满脸病容,双眸也有些浑浊,那一瞬却忽然放出光似的,凌厉地剜向严从颐。
她有一双勘破世情的眼,不留情面地戳穿他:“严从颐,你心里有愧。”
严从颐眉间闪过一丝惊讶,不语。
谢婉君也不再多说,事到如今,她无力去追究了,可她也并非良善之辈,冷漠地告知严从颐:“你想从我身上赎罪是不可能的。我自己的身体如何,自己再清楚不过,你别再来了。”
赶走了严从颐,她又回到暗房中,一呆就是半天。
她撑着一口气活到民国二十八年的春天,武汉一位族叔寄来回信,告知谢婉君,她的侄子臻儿安然无恙,已在武汉生活下来,准备进学校读书。
谢婉君放了心,给秦水凝写了最后一封信。
为了阻止秦水凝回上海,她声称已经处理好上海的一切事宜,安顿了东北的家人,并向秦水凝承诺,于今年盛夏前往香港与之团聚。那封信写得无比流畅,洋洋洒洒地着墨了近十页,虽没有一个字是真的,可她差点儿将自己都给骗过了。
她自知已经行将就木,编织出了美好的网,再把自己绞死在其中。她也知道,秦水凝早晚是要回上海的,于是她打电话给韩听竺,邀他见一面,送上了那箱大黄鱼,这是求他办事的筹码。
在一个惠风和畅的春日,谢婉君已经许久没见过太阳。她先将凌乱的青丝理顺,发尾已经枯死了,缠在一起怎么也解不开,便用剪子直接剪断了,头发盘成了个整齐的髻,镜子里的容颜实在是不堪看了。
她又翻箱倒柜地选起衣裳,最终还是想到了那件苔藓绿的旗袍,拿出来后注意到,颈后的领子下缝着秦记的商标,这个发现令她怔在了原地。
记得她曾跟秦水凝提议过,秦记已是老店,该缝个商标,秦水凝对此毫无兴趣,认为商标是个可有可无的东西,并不重要,谢婉君便没再多说。
她记得她在秦记裁的衣裳是从来没有商标的,并且明确地知道,这件苔藓绿的旗袍送来时也是没有的。她又挨个去翻旗袍的衣领,发现有的有,有的没有,大多数都有,小部分没有,看来是秦水凝临走之前专程缝上的,她就说怎么总见到秦水凝给她缝补衣裳,原来是在做这个。
她坐在卧室的地板上许久回不过神来,最终还是将旗袍都丢在地上,换上了那件苔藓绿的。
她不知道的是,商标的背面还有秦水凝给她留下的密语,可她没有将商标剪下来看。
谢婉君打扮整齐,又下楼回到暗房,那一袭苔藓绿在诡异妖艳的红光下格外突兀,她点了支烟,踱步欣赏挂着的照片,最终停在某一张前面缓慢地吞吐着,那是她最喜欢的一张。
冬天的黄金大戏院门口,她为秦水凝戴银狐皮毛领,二人脉脉对望,身后稀疏的人群中,许稚芙和江楼月携手挤了出来,正远远地朝着她们笑……
那份惬意穿透了时光,让她恍觉身临其境,一阵虚弱的咳喘声传来,谢婉君将手里厚厚的一沓照片扬到空中,照片四散飘落在地板上,或坠入显影液里,她看到许许多多的秦水凝,与她在暗房作伴,她们永不分离。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