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仅仅是这些。倘如这是为甲所有,而乙又想夺为己有,这就会引起两者之间的争端。祖辈们创建的,然而到子孙时由于家贫无力修缮而使得名胜古迹逊色了不少。
然而这还只是就名山胜景来说呢?即使在城市之内,四通八达的道路旁,也少不了这种道观、寺院。可以作为游客的旅舍,这是第一个用途;长途跋涉可以稍事休息,这是第二个用途;夏天有清茶,冬天有姜汤,还可以接济役夫的旅途劳顿,这是第三个用途。所有这些都是用事实来说话的,不是佛道两教的福报的说法。
【评析】
这则文字作者只是从现实生活的实际需要,来分析佛寺道观存在的必要及不可缺少。文章举出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情况。如游览名山大川时,有了寺院道观,疲倦时可以休息;饥饿时可以个吃饭的场所;可以在突如其来的暴风骤雨中暂时躲避一下;如有回不去的游览观光者,还可以有个可以栖身之所;在深山之中,还可以免遭毒蛇猛兽的侵袭。这只是就寺院道观为佛、道所有而言。
此外文中还举出了一些不尽理想的方面。假如为官绅所拥有,却不能任凭游客观光,于是游览就会受到局限。另外,个人拥有还可能引发争端;加上子孙在一贫如洗,没有能力修缮祖业,势必影响名山胜境的美观。
城市中,有了寺院道观,一是外出旅游可以借作旅社,二是长途跋涉,可以休息;三是所有人可以从此处讨得清茶、姜汤,除却劳累。这些都是寺院、道观给我们带来的方便。但是作者所论,仅就一般情况而言,世上不乏势利的和尚、道士,也许在生活中会有一些不尽人意的事情发生。
'16'十六
虽不善书
【原文】
虽不善书,而笔砚不可不精;虽不业医,而验方不可不存;虽不工弈,而楸枰不可不备。
【原评】
江含徵曰:虽不善饮,而良酝不可不藏,此坡仙之所以为坡仙也。
顾天石曰:虽不好色,而美女妖童不可不蓄。
毕右万曰:虽不习武,而弓矢不可不张。
【译文】
虽然不擅长书法,毛笔、砚台也不能不精良;虽然不精通医术,有效的药方却不能不收藏;虽然不精通下棋,但是期盼不可以不准备。
【评析】
古代文人喜欢附庸风雅,于是文房四宝就成为他们可以炫耀的物品。准备一些精良的文具,可以显示他们自己的修养,于是文人们准备被称为“文房四宝”的纸墨笔砚旧,和“文人风雅四艺”的琴棋书画。
有了文房四宝,室中雅趣盎然。准备精良的笔砚和楸枰,一则表现自己的艺术品位与审美情趣,二则表示对朋友的尊重和厚爱。朋友往来,往往喜欢磨墨铺纸,请其挥毫泼墨,令人尽兴。而和友人对弈更是不亦乐乎。这些都是古人门乐意做的事,而所谓的良方则更是必须的。因为人有旦夕福祸,疾病总是不期而至,成为困惑人的一大问题。这是有一良方就可以解救人于痛苦之中,真可谓雪中送炭。
作者这则文字其实是受当时文人的影响相当严重,但是他也告诉我们:自己爱好的,应武装精良,自己不擅长的,也要精心装备,以待不时之需。
方外不必戒酒
【原文】
方外不必戒酒,但须戒俗;红裙不必通文,但须得趣。
【原评】
朱其恭曰:以不戒酒之方外,遇不通文之红裙,必有可观。
陈定九曰:我不善饮,而方外不饮酒者誓不与之语;红裙若不识趣,亦不乐与近。
释浮村曰:得居士此论,我辈可放心豪饮矣。
弟东囿曰:方外并戒了化缘,方妙。
【译文】
僧人道士不一定要戒酒,但是必须要戒除俗行俗念;女人不一定要精通文章,但是要懂得情趣。
【评析】
道教戒规和佛教教规中都以“不饮酒”作为五戒之一。这里却说:“方外不必戒酒,但须戒俗”,为什么作者把“俗”看得如此重要呢?这里有着现实的原因与理论的依据。历代僧人和道士都以超脱尘俗相标榜,以不贪无欲为追求。但现实中,剃度皈依的僧人与寄身道观的道士,却俗念重重,势利万分,更有甚者,还以把利益看成最重要。这种情况,在明清野史中屡见不鲜,这些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状。因此,作者才写下了这段文字。
“红裙不必通文,但须得趣”,则反映了作者所持的妇女观。在作者看来 ;“女子无才便是德”把视女子为男人附庸或玩物,看来深受封建正统思想的影响。但是他又提出需重情趣,对趣的追求,与宋元以来程朱理学所鼓吹的“存天理,灭人欲”相对立,反映了晚明以来新的思想观念,又可以看出他思想进步的一方面。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