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卫子夫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回望未央宫时,可曾想到了三十八年前的皇后陈阿娇?起之忽,亡之忽!勤勤谨谨地过了三十八年,德行都无可挑剔之处,却抵不过小人在丈夫身边的一句诬告。阿娇的蛮横任性是一种“罪”,她的恭顺贤良、善良公正何尝不是小人眼中的“过错”?据说,卫子夫含冤临死前,曾感慨道:“早知如此,我还不如一直做平阳歌女!”这句话里包含了三十多年来多少辛酸、委屈与隐忍啊!
太子自杀后,武帝意识到这场冤案的大错特错,下令建造“思子台”,怀念这个诞生时曾让年轻的他欣喜万分的儿子。而对于皇后卫子夫,不见有任何思念之情载诸史书文章。她和阿娇秉性悬殊,但到底是同一类人,对爱情的憧憬甚于对权力的渴望。只是阿娇更愿意去争取爱情,不甘心失去;而卫子夫,只是默默地承受爱情幻灭后带来的痛苦和长久的寂寞。也许在她心里,这才是真正的爱情吧!
咸阳五陵原最西边的茂陵,武帝的长眠之处,以皇后之礼安葬的李夫人久久地陪着这位武功建树卓绝的皇帝,而真正的皇后卫子夫,却无法葬入茂陵。她死后,没有仪式,没有陪葬,只有一口又薄又小的棺材,装着曾经的平阳歌女,默默地离开未央宫,草草葬于长安城的南郊空地。
舞者赵飞燕
西汉后期,另一位以微贱之身入主椒房殿的皇后是历史上著名的舞蹈家赵飞燕。与同是以歌舞伎出身而执掌凤印的卫子夫相比,她的名声有些不堪。
赵飞燕出身卑微,父亲是江都王府舍人,精通音律。
许是有父亲的遗传,赵飞燕自小喜欢音律,尤其善舞。后来,她和妹妹一同被送入阳阿公主府,开始系统地学习歌舞。赵飞燕的艺术天赋极高,在公主府教习乐舞时,她学得一手好琴,舞姿更是出众。相貌姣好,能歌善舞,这样才艺超绝的女人永远不会被沙尘厚土埋没。一曲舞罢,汉成帝果然对赵飞燕一见倾心,立即带入宫中,封为婕妤,入主昭阳殿。
唐代诗人徐凝曾作《汉宫曲》,描绘了赵飞燕优雅迷人的舞姿:
水色箫前流玉霜,
赵家飞燕侍昭阳。
掌中舞罢箫声绝,
三十六宫秋夜长。
赵飞燕凭借曼妙的身姿和精彩的舞艺,轻而易举地俘获了皇帝的心,踏出了迈入宫门的第一步。一入宫门深似海。进入未央宫的赵飞燕平步青云,获得盛宠。然而宫中妃嫔大多出身名门,家庭背景非富即贵。王府舍人出身的赵飞燕从进入宫门那一刻起,就不再是纯粹的舞者了。
舞蹈从她生命的灵魂蜕变为获得富贵的手段。为了巩固皇帝对她的喜爱,在后宫佳丽中容身保全,她将自己的妹妹——同在阳阿公主府学习歌舞的赵合德引荐给汉成帝。
赵氏姐妹入宫后,汉成帝将班婕妤等一众美人抛之脑后,特别是对妹妹赵合德,几乎到了言听计从的地步。借巫蛊事件,赵氏姐妹扳倒了许皇后。许氏被废,幽居昭台宫。
班婕妤为明哲保身,自请前往长乐宫侍奉太后。王太后以出身低微为借口,拒绝成帝立赵飞燕为后。成帝便抬高赵氏门楣,令太后不得不同意。就这样,赵飞燕成为汉成帝的第二任皇后,从昭阳殿移居椒房殿,妹妹赵合德则一直居住在昭阳殿。
当了皇后的赵飞燕变得平庸起来。她轻盈的舞姿停留在太液池“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的那个瞬间。那该是多么美的一瞬啊!和着乐声,和着风声,轻盈透明的薄纱随风飘舞,苗条的身姿婉转而动,似欲飘然飞天,又似仙女下凡。这大概是赵飞燕作为舞者最灿烂耀眼的时刻。彼时,她对舞蹈的热爱到了痴迷的地步,甚至自创了一种舞步。这种舞步跳起来手如拈花,身形似风,而她那轻盈的体态将这种似弱柳扶风的舞步表演得更是令人如痴如醉。
如果她不费尽心思去当皇后,那么后人对她的评价,也许会如对唐代舞蹈家公孙大娘的评价一样高。可是命运的转盘是由自己的双手拨动的,她既选择了争夺后位,就必然要承受失去舞者灵魂的代价。
其实,在赵飞燕入主椒房殿前,汉成帝已然将全部心思转移到了赵合德身上,当了皇后的赵飞燕无论舞姿多么出众,也难以回转皇帝的心意。舞者最大的悲哀莫过于无人欣赏自己飘逸的舞姿,纵然赵飞燕登上了多少女人难以企及的宝座,却失去了舞者最大的快乐。野史中记载有赵飞燕私通侍郎的情节,不为正史所见,未必真有其事,但本质上是艺术家的赵氏,是一定不甘心顾影自怜、独守椒房的。这只轻盈的“飞燕”,飞上枝头变成了母仪天下的凤凰,舞蹈成就了她人生华丽的转身后,渐渐被疏于理睬。“凤凰”如何永远栖息在梧桐枝头,不被打回“飞燕”原形,成了赵氏姊妹唯一关心的事。当赵飞燕无论服用多少药丸都不能将皇帝的目光再度拉回到她一如既往的苗条身姿上时,姊妹俩便谋划着杀害成帝本就为数不多的皇子。赵氏姊妹以为后宫诸妃只要没有生育或皇子早夭,她们就可以一直独霸未央宫。许美人及中宫史曹宫御幸汉成帝后,都曾诞下皇子,但都被赵氏姐妹杀害。赵氏姐妹杀害皇子的心理动机十分清楚,但她们的同谋者竟然是皇帝本人,这真叫人匪夷所思!除了色令智昏,真的想不到还有什么原因能让对子嗣极度重视的皇帝亲手下诏,杀害自己的骨肉。《汉书》中记载明白:……后客子、偏、兼闻昭仪(赵合德)谓成帝曰:“常给我言从中宫来,即从中宫来,许美人儿何从生中?
许氏竟当复立邪?”怼,以手自捣,以头击壁户柱,从床上自投地,啼泣不肯食,曰:“今当安置我,欲归耳!”
帝曰:“今故告之,反怒为!殊不可晓也。”帝亦不食。
赵昭仪气势汹汹,又是寻死觅活,又要离开后宫。为了挽回美人的心,成帝随后下诏,令宫人前往许美人处,用一苇箧盛放刚出生不久的婴儿,带至昭阳殿。
未已,帝使客子、偏、兼皆出,自闭户,独与昭仪在。须臾开户,呼客子、偏、兼,使缄封箧及绿绨方底,推置屏风东。恭受诏,持箧方底予武,皆封以御史中丞印,曰:“告武:箧中有死儿,埋屏处,勿令人知。”武穿狱楼垣下为坎,埋其中。
这可真是爱美人不爱江山的“爱情”——为了平息对方的无理取闹,连白纸一张的婴儿都下得去手残杀的“爱”!
这次的谋杀事件,皇后赵飞燕虽然没有直接参与,但是赵氏姊妹在后宫无权势背景,二人互为依靠,保住了赵飞燕的皇后之位,就是保住了二人在未央宫的地位。且赵飞燕对妹妹怂恿皇帝屡次杀害皇子的行为从不加以劝阻,不仅有失“国母”之名,更间接参与了数次谋害皇嗣的行动,无论如何也难逃干系,所以民间才会有“燕啄皇孙”
的童谣。
不再起舞的赵飞燕变得庸庸碌碌,既做不到母仪天下,也失去了舞蹈家的自信。汉成帝崩于妹妹的床榻后,她因私下串通定陶太后,保举其孙刘欣继位有功,暂享太后尊荣。六年后,庇护赵飞燕的汉哀帝去世,太皇太后王政君对赵飞燕早已恨之入骨,大司马王莽借机旧事重提,以杀害皇子之罪,褫夺赵氏封号,移居北宫,后迫使其自尽。
曾经在太液池翩翩起舞的赵飞燕就这样香消玉殒。
据传,《归风送远操》为赵飞燕所作诗歌。赵氏善舞亦善歌,《西京杂记》记载,“赵后有宝琴名凤凰,亦善为《归风送远操》”。这首诗写秋风萧瑟、寒霜早降之景,借以怀人,文字慷慨苍凉、豪壮深情,诗才不减班婕妤,可见赵氏文采不逊于舞姿。读此诗歌时,不禁在想,如果赵飞燕一生都只是个身在民间的热爱舞蹈的精灵,没有踏足过未央宫,不曾伴驾椒房,历史会不会记下她的名字,命运会不会为她安排一个更好的结局?转而一想,如赵飞燕这样才情绝伦的女人,无论身在何处,想必都不会被埋没,只是历史也许会以另一种方式记住她的名字。
凉风起兮天陨霜,
怀君子兮渺难忘。
感予心兮多慨慷。
两千多年后,长乐、未央在战乱的动荡和岁月的剥蚀下,瓦砾无存,烈日骄阳照得偌大的遗址故地一片惨白明亮,晃得人睁不开眼。这片土地上承载过的命运厚重得让人难以呼吸。“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两千年前生活在这里的女人们,既是人中之凤,也是受劲风摧残、命运最身不由己的可怜人。上天的宠爱让她们独得天资,禀赋出众,命运却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冷酷地抛出欲望的选择。
爱情与欲望纠缠在一起,模糊了她们的双眼。然而无论选择哪一条路,在长乐与未央的深宫里,都无法获得长乐未央。“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获胜”者,似乎只有那些冷酷到底、目的唯名与利的女人。然而阴鸷如吕后,家族尽灭;冷酷如景帝皇后王氏,被同样冷酷的儿子限制其权力和膨胀的欲望,孤独终老;一生平安幸运的王政君,却间接促使西汉灭亡,为后人诟病。在永巷掖庭的无声战场上,中了明枪的人率先退出舞台,躲过暗箭的人也没能全身而退。此生何尝有过长乐未央?
许是人生永远无法长乐未央,方才取此名,聊以自慰吧!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长乐与未央两座宫殿繁华过后,经受了寂寞的岁月,又见证了多少普通人家的悲欢离合,此时静静地卧在龙首原脚下,凝视着长安城里一代代的新老更替,收藏起这座城市日日夜夜发生的故事,让它们在长乐未央的美好期许中渐渐发酵,酿成一杯苦涩却绵长的陈年老酒,等待经过它们的人细细品尝人生的滋味。
越是艰涩,越是期望此生长乐共未央。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