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肥皂的所有记忆,都与我妈有关。
提起肥皂,我脑海里总不由自主地想起我妈每天洗衣服的身影。
我妈是个特别爱干活儿但是手底下总不出活儿的人。
她自己也承认。所有家务劳动里,她最常干也最爱干的就是洗衣服。我印象中,我妈一年四季几乎天天在洗衣服——直到后来家里的出租房招了一对温州夫妻做房客,那个个头小小、干活极利索的南方女人凭着对水的执着,才把我妈比下去。我妈下班后,总是打发一家人吃完饭,就开始往大水盆里注水,一边蓄水,一边从窗台拿下肥皂盒,然后搬个小凳子,开始洗衣服。因为经常洗衣服费肥皂,所以家里用的肥皂是长砖块形的,从里到外都很粗糙。我妈每次用新肥皂前,都先沿着肥皂中间将其一掰为二,一半放在肥皂盒里,一半放回包装袋,以备后用。老屋有小院子,自来水管子也接在院子里,所以肥皂就放在屋外的窗台上,人回来了可以随时洗手。时间久了,我已不记得什么时候开始用香皂的,只记得那时候洗衣、洗手都用肥皂。
我妈经常一边洗衣服,一边抱怨老有干不完的活儿。
我妈是普通的,也是伟大的。家里七七八八的家务,衣食住行诸类不一,件件都是她手到眼到心到。她总说自己手底下不出活儿,但对一个女人来说,又要上班又要顾家,她口中的“不出活儿”其实是对自己工作家庭两不能全顾的自责。这道理我一直没明白,直到自己逐渐长大成人,事务缠身,才渐渐品出这话和我妈种种抱怨背后的自愧自叹之情。如今流行批判原生家庭,但如果一味将自己进入社会后的各种不尽如人意的情境归咎于父母,未免有失公允(极端特殊家庭案例除外)。我十几二十来岁时,很反感我妈的种种言行,比如爱抱怨,比如唠唠叨叨,比如说话多却总抓不住重点,比如有洗衣机,也买洗衣液了,还是非要用肥皂洗洗搓搓,累得自己半死,无端叫人生气……印象至为深刻的是有一年我妈过生日,我爸特意买了些好吃好喝的,又亲自下厨给她准备了一桌饭菜,我也高兴。我爸妈两人性格不合,行事作风也大相径庭,拌嘴是家常便饭。尤其每年过年,因为手头紧张,加上年底杂事冗多,两个人时常摩擦起火。我几乎从没经历过过年前两人不吵架的平静日子——又或者我太敏感,总是记得他们不愉快的日子多于宁静祥和的日子。话说回来,哪个小孩不欢喜看到自己的父母恩爱如一、伉俪情深?所以我爸置办的这桌饭菜让我至今记忆犹新。菜上齐了,人也齐全了,我叫我妈吃饭,我妈手上正忙着干活,她说:“你们先吃。”我不肯,让我爸和妹妹等等妈妈。又过了一会儿,我妈还没来,我便兴冲冲地跑过去叫我妈来吃饭。我妈见被催,手上的衣服还打着肥皂泡沫,便不耐烦地吼:“哎呀!你们先吃!等我干啥?!”声音烦躁又急促。我仿佛一盆冰水浇头,热情一下被熄灭,而且灭得猝不及防。我那时小小的心里只有一个小小的希望,希望我们一家四口天天都能像电视里演的和谐家庭一样,夫妻恩爱,孩子伶俐,一家人齐齐整整,一看就知道是个被爱包围的家庭。可是我妈在她自己生日这天,把我这个幻想打破了。我那天一直在惴惴地想:我爸是不是也和我一样,火热的心被我妈的一股烦躁的无名之火喝住,止步不前?我到底能不能有一个想象中的完美的家?后来我们父女三人先吃饭,吃到一半,我妈洗完衣服才走过来,坐下和我们一起吃。
老两口吵吵闹闹过了一辈子,直到现在,每次我回家,听不到我妈数落我爸,我爸要么闭口不言,要么生气地把手一挥,辩驳几句,就不是他俩正常的日子。
其实,我爸也懂得体贴我妈。家里第一台洗衣机买回来的时候,我爸生平第一次洗了衣服。他不是个嘴上爱说甜言蜜语的人,但总在行动上有所作为。然而他的行动因没有表白沟通,故又常常为我妈所误解,所以吃了很多暗亏。第一次洗衣服就好心办了坏事。我爸的意思,其实是想向我妈表达一下今后有了洗衣机,她不用又是接水,又是打肥皂,又是一遍一遍漂洗那么麻烦了,但是衣服洗好后,我爸这个洗衣生手没有把衣服散开晾在绳子上——他把被洗衣机搅成一团的衣服一股脑儿原模原样地挂在了晾衣绳上。我妈下班后,我爸特别高兴地给我妈展示劳动成果;我妈气得跳脚,数落了他半日。我爸一言不发,但从此后直到现在,他再没碰过脏衣服。就像那天生日后很多年,我再也没有主动提出为我妈过一次生日。后来,家里的洗衣机换了好几台,但除了床单被罩这些大件,我妈依然坚持用肥皂手洗衣服。
那时真的不理解父母,愤怒时冲他们叫嚣:“你俩干吗不离了?!”我的口不择言被我妈厉声制止,我爸沉默不语。我沉迷在自己幻想的完美家庭里,希望现实的家也美好得无懈可击。这可真像《红楼梦》里的大观园啊!
“世事如梦”这四个字沉重得不是年轻的心扛得住的。这当中饱含对世事由幻入真,又由真悟幻的人生理解,唯有经历岁月霜染后才能了悟。我妈的抱怨,我爸的沉默,皆是隐忍。同样是隐忍,性别不同、个性大异,他们面对生活的风刀霜剑时,选择了用不同的方式成全隐忍,成全孩子的成长,成全一个家的完整。如今甚嚣尘上的理论是不能委屈自己,女的男的都不能委屈自己(家暴不算,那是犯罪)。我爸妈几十年的风雨人生路让我见识到的不仅仅是婚姻中的性别对立、工作上的分工对立(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更是生活的朴素智慧。他们俩前半辈子磨合期太长,但两个人一直在努力:我妈虽然唠叨抱怨,但时时退让维护我爸;我爸不爱沟通,但在家务事上均由我妈做主他帮衬,很少反其道而行之。他们没有因为简单的“个性不合”将一个破碎的家庭扔给我和妹妹,时有争吵的家庭气氛给我带来了不少困扰,也让我得以在其中观察理解如何做一个更独立的女性,如何更好地、更有效地和生活伴侣沟通。而我心中的那个完美家庭其实是不存在的,如同洗衣水里飞起的肥皂泡,终是虚的,经不起手指轻轻一戳。父母给了我们生命的底色,这是擦不掉的底色,但在这底色上如何作画作文,要凭我们自己的本事,怨不得天怨不得地怨不得家。我们可以互相比能力、比学识、比见识,但是抬出家庭来比,就没意思了。无论如何,总不能一辈子活在期望自己的生命底色更完美的肥皂泡里。
这些年冷眼看着父母不断成长。人说“活到老,学到老”,不仅是向书本学,更是向生活学。我和妹妹成家立业后,他们有了退休生活,更进退自如,随着生活的步调调整各自的步伐。偶尔回家,发现面对我妈的唠叨,我爸时不时开解几句,劝她少操心;我妈也学会了尊重我爸天性爱自由、爱独来独往的个性,一日三餐管饱后,不太再处处时时管着我爸。如果说成长,人这一辈子无时无刻不在成长。“成长”两个字的含义拆开来看:“成”是年龄增长到成年,可以承担成人的工作;“长”是阅历的增长,生活经验的增长。只有在生活的磨砺中“长”了,人才能“成”。我们要“学到老”的,恰恰就是对生活世事的“长”。
向生活学到老,肥皂泡就会变成水晶球,怎么戳都戳不破,而且晶莹剔透得赛过轻浮的肥皂泡。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