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浪小说

子浪小说>红楼之纵横四海 笔趣阁 > 第135部分(第1页)

第135部分(第1页)

由于土司作乱常常有时服时叛的特点,所以,就应该在长治久安这方面下功夫。

根据历史经验,贾珉最后归纳出了两条措施。

这两条措施,是以前都没有过的,或者有,也是一种不自觉的行动,没有得到足够重视,更没有广泛推行。

第一条措施,就是将原有的土司们迁移。把他们从原来的地盘上,迁移到远离原属地的内地去。在内地给予他们土地和房屋重新安置。

这样就可以把他们与自己原来的本土势力彻底割裂开来。离开了他们世代统治的势力范围,没有了原来的资源和人脉,他们想再作乱,就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了。

没有了这些本土势力的干扰和掣肘,流官们就可以按照朝廷的律令,进行统治了。

第二条措施,就是建立城池。这一条措施,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建立军事中心和要塞,二是建设城市。

前者以前就有,这一回,要以后者为中心。

有了城市,就有了市场,不仅可以发展商品经济,更主要的是,可以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土司的原属民有了新的就业机会,就是有了新的生活门路,可以解除跟土司的人身依附关系,成了自由民。

没有土司,他们也可以生活下去,甚至生活的更好,土司再想召集他们作乱,就很难了。

无论是解决什么问题,终究还是要解决人的问题。

第一条措施,是针对土司的,第二条措施,则是针对土司原有的属民的。双管齐下,才有可能实现长治久安。

这两项措施,以前没有实行过,贾珉提了出来,绝对是有新意了。在吸引眼球上,可以达到目的了。

但是,光有措施还不行,还得看措施是否具有可行性。如果可行,成本多大?能不能承担得起?

把土司迁移,完全是可行的,也不用花多少钱。

建设城市虽然需要花钱,但是不一定就要朝廷花钱。可以引进商业资本进行开发,逐渐建设城市,在可行性上,也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考生答题的时候,元亨天子和几个人,就不时地在考席间走着,看看考生答卷的情况。

多数的时候,元亨天子只是略略一看。有时候微微点头,有时候微微摇头,有时候无声叹息。

在看到贾珉的卷子时,元亨天子停下了。

贾珉感觉到有人在自己身后长时间地停留,就知道来人一定是在看自己的卷子。

此时他已经处于结尾状态,于是,就假做不知,专心答卷。

答完卷,就反复检查。等到剩下六七个人的时候,贾珉交卷了。

第0217章 传胪截杀(五)

考生交卷后的第一个程序,就是糊名。即用一张纸,把考生的姓名、籍贯等个人信息遮盖起来,目的就是不让后面程序的人,知道这是谁的试卷。

然后试卷会交给书手誊写,为的就是不让阅卷的考官知道试卷是谁的笔迹。目的都是为了防止在阅卷时,考官根据这些信息知道是谁的卷子,影响打分的公正性。

所以,考官阅卷时,看到的并不是考生在考场答的那个原试卷。等到阅卷完毕,排出了名次之后,才打开原来的试卷跟誊写的试卷对比。这个时候,考官才知道这个卷子是谁的了。

试卷誊写完毕已经是子时了,但是,因为明天要把阅卷结果呈报给皇上,所以,考官们就得连夜阅卷。

阅卷分为两级,第一级是六个考官进行初阅,分出一二三等来。然后提交给最终考官。

最终考官由大学士和兵部尚书等人组成,一共六人。这六人,都是大德王朝的顶级人物,不仅位高权重,而且学识渊博。其中忠顺亲王、兵部尚书李源、大学士季明銮、九门提督刘长风都是这六人当中的人物。

默写题和策题,答案都是固定的。只要把内容答全了,剩下的就看句读,书写规范、错别字等了。这些指标都比较明确,所以很容易判断。

关键的问题就在于最后的一道论题上了。

大部分的试卷,论题答得都比较中规中矩。论点基本上不超过目前已知的答案。有的甚至连答上的要点,也没有答全。

毕竟这是武举考生,也都没有经历过朝廷的具体实务,象土司作乱这种实务性很强的题目,达不到一定的论述高度,也是可以理解的。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