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浪小说

子浪小说>历史书写者算崛起之路吗 > 第251章 隆兴北伐(第1页)

第251章 隆兴北伐(第1页)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每次读到陆游这首充满豪情壮志的《书愤》,我的心就忍不住“咯噔”一下,思绪瞬间被拉回到那个看似满怀希望,实则一地鸡毛的隆兴北伐。作为一个天天跟历史文献死磕的现代人,同时还肩负着历史执笔者这个“重任”,这段历史简直就是我心中的“意难平”,就像看一部热血开头却烂尾的电视剧,让人又气又无奈。

还记得刚开始研究隆兴北伐的时候,我就像发现了宝藏一样兴奋。想着南宋终于要雄起一把,一雪前耻,收复失地了。结果呢,等我把资料看完,好家伙,这剧情反转得比坐过山车还刺激,直接给我整懵圈了。今天,我就非得把这段让人又爱又恨的历史,给大伙唠得明明白白。

时间倒回到宋孝宗刚刚登基那会儿,临安城那可是热闹非凡。老百姓们都在街头巷尾议论纷纷,都说新皇年轻有为,说不定能一改之前南宋朝廷的窝囊劲儿。皇宫里,宋孝宗也是干劲十足,满脑子想着北伐,收复祖宗失地。

“朕意已决,此次北伐,定要让金国见识一下我大宋的威风!”宋孝宗坐在龙椅上,眼神坚定,掷地有声地说道。

底下的大臣们一听,瞬间就炸开了锅。有的大臣面露难色,小声嘀咕:“陛下,这北伐可不是小事儿啊,之前绍兴和议才签没多久,金国实力还是很强的,咱们能行吗?”

这话刚说完,一位年轻气盛的大臣就跳出来反驳:“怕什么!陛下圣明,如今士气正旺,正是北伐的好时机。咱们要是畏畏缩缩的,还怎么对得起祖宗,怎么向天下百姓交代?”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争论得不可开交。最后,宋孝宗大手一挥,拍板决定:“别吵了,此事就这么定了!朕任命张浚为北伐主帅,即刻着手筹备北伐事宜。”

于是,一场浩浩荡荡的北伐筹备工作就开始了。张浚也是个实干派,他四处调兵遣将,筹备粮草,忙得脚不沾地。老百姓们听说要北伐,也都纷纷响应,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一时间,整个南宋都弥漫着一股“干大事”的热血氛围。

终于,在一切准备就绪后,宋军浩浩荡荡地出发了。战场上,宋军士兵们个个精神抖擞,士气高昂。他们挥舞着手中的兵器,喊着响亮的口号,向着金国的阵地冲去。一开始,宋军的进展还挺顺利,接连收复了好几个城池。这可把宋孝宗高兴坏了,他在临安城里大摆庆功宴,就差没提前庆祝北伐胜利了。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战争的深入,宋军的问题就逐渐暴露出来了。首先,宋军内部就出现了严重的分歧。前线的将领们各有各的想法,有的想乘胜追击,有的却主张稳扎稳打,结果导致指挥混乱,士兵们都不知道该听谁的。

“你们到底怎么回事?这么好的战机,不乘胜追击,还等什么?”一位年轻的将领着急地喊道。

“别急,敌军肯定有埋伏,咱们还是小心为妙。”另一位老将则谨慎地说道。

两边谁也说服不了谁,就在这争论不休的时候,金国的援军到了。这下可糟了,宋军被打得措手不及,节节败退。

更要命的是,宋军的后勤补给也出了问题。由于战线拉得太长,粮草运输困难,士兵们常常饿着肚子打仗,这战斗力自然是大打折扣。

“这都几天了,粮草怎么还没到?士兵们都快饿晕了,还怎么打仗啊!”前线的士兵们怨声载道。

就这样,原本气势汹汹的北伐,逐渐陷入了困境。最终,宋军在符离之战中遭遇惨败,北伐宣告失败。

消息传回临安,整个城市都陷入了一片死寂。宋孝宗也像霜打的茄子——蔫了,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满怀希望的北伐,竟然落得这么个下场。

没办法,南宋朝廷又只能和金国坐到谈判桌前。这次,金国可就更嚣张了。

“你们南宋也太不自量力了,还想北伐?这次议和,条件可没那么容易谈。除了之前绍兴和议的条款,你们还得把商、秦二州全部割让给我们,每年的岁币也得增加!”金国使者满脸傲慢,狮子大开口。

南宋的使者们一听,脸都绿了,但又不敢反驳,只能灰溜溜地回去向宋孝宗汇报。宋孝宗虽然满心不甘,但也没办法,最终还是签订了隆兴和议。

这场隆兴北伐,就像一场闹剧,来得快去得也快。它不仅让南宋失去了一次收复失地的机会,还让南宋的国力进一步受损。作为历史的执笔者,我看着这段历史,真是哭笑不得。有时候我就在想,要是当时宋军内部能团结一致,后勤补给能跟上,说不定历史就会被改写了。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的这句诗,不正是对隆兴北伐的无奈叹息吗?这段历史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做任何事情,光有热情可不行,还得有周全的计划、团结的团队和充足的准备。不然,就只能像隆兴北伐一样,空留遗憾。

喜欢历史的执笔者请大家收藏:(www。aiquwx。com)历史的执笔者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