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血养生经】?若人体气血虚衰,卫外能力薄弱,故易被外邪侵犯而致机体气血运行失常,致使气血淤滞,郁而化热,亦可引发诸多口腔疾病。
口臭、口腔溃疡、龋齿、牙龈出血等口腔疾病发病率高,治愈难,反复发作,病症明显,是一种顽症,严重影响了现代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专家们认为,引起口臭的原因很多,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外源性的(食物、药物引起),通常都是暂时性的;另外一类是内源性的。
外源性一两天即自行消失的口腔异常不属于口腔疾病,医学所称的口腔疾病,主要是指内源性的,通常此类病症持续时间超过一定的时限,以口臭为例,口臭持续时间超过20日,即可确定为口臭病。
关于口腔疾病的病因,很多人把口腔疾病归结为饮食不节,或者过多食用辛辣食品,很少有人把它和气血失常联系在一起。殊不知,很多口腔疾病都和气血有关。
小菲本来就对辣食“情有独钟”,前几天朋友到四川旅游,给她带回来了各种各样的辣食。没有想到,小菲白天吃得太多,夜里牙就“抗议”,疼得十分厉害,并且一阵一阵的。
由于是深夜,小菲采取了最便捷的自救手段——吃止疼片。疼暂时是消失了,可是第二天早上起来头昏昏沉沉不说,牙痛又卷土重来,小菲立即跑到小区的针灸诊所,诊所里的专家听了小菲的自述,在她的耳门穴下针,牙痛的症状立即缓解。
小菲简直不敢相信所发生的一切,她吃惊地说:“医生,你简直太神了!”
负责扎针的医生笑了笑,告诉她:牙痛是症,而不是病,真正的病在气血。中医讲,大肠经脉入下齿,胃经脉入上齿,如果食用过多的辛辣食物,会刺激胃和大肠,造成牙痛。而通过针刺可以起到泻热血、疏通气血的作用。在人的耳朵上,分布着全身脏器的穴位。其中在面部离耳门很近的地方有一个“面部牙痛点”,针刺这个穴位可起到降内热、泄胃火的作用。另外,针刺这个“牙痛点”对于龋齿、神经性牙痛也有很好的效果。
这下小菲明白了,原来神奇的不是医生,而是经络啊!
根据中医理论,人体气血的盛衰,关系着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所以气血盛,则人体抵抗外邪能力较强,外邪不易侵犯,故可不发病,若人体气血虚衰,卫外能力薄弱,故易被外邪侵犯而致机体气血运行失常,致使气血淤滞,郁而化热,亦可引发口腔疾病。下面我们以最常见的口腔疾病一一分析。
1.口臭
传统中医学认为,体质强壮、神清气爽、口舌生香是人体正常脏腑功能活动的外在表现。反之则可能是病态的现象。口臭的产生源于人体的各种急慢性疾病,如清代《杂病源流犀烛》中说:“虚火郁热,蕴于胸胃之间则口臭,或劳心味厚之人亦口臭,或肺为火灼口臭。”由中医所论述,即胸腹不畅,浊气上逆,胃阴耗伤,虚热内生,胃阴受损,津液不足,虚火上蒸;肺阴受损则气逆上冲;精气血受损则虚火郁热内结,阴虚津亏,胃肠肝胆虚火郁热上蒸,肝火犯胃,火气上炎,脾虚气滞,寒热互结,升降失司而致口臭。
2.口腔溃疡
口腔溃疡是指口腔黏膜发生炎性水肿、溃烂、有烧灼痛,可单发或多发在口腔黏膜的任何部位。有剧烈的自发痛,病程有自限性,一般10天左右可自愈。中医学将此通称为“口疮”,常反复发作、久久不愈。中医研究认为,本病与外感虫毒内损心、脾、肾有关,造成阴虚火旺,湿热不化,血脉淤阻而引发本病。
3.牙龈出血
大多数人都曾有过牙龈出血的经历,可很少有人会在此时“如临大敌”,出血时往往只用清水漱漱口。殊不知,这是大错特错了。健康的牙龈,刷牙时并不容易出血,如果经常刷牙出血,肯定就是牙龈出问题了。《黄帝内经》讲手阳明大肠经入下齿中,足阳明胃经入上齿中。肾主骨。牙齿、牙龈的病变一般都归之于胃、肾、大肠。一般来讲,如果牙龈没有肿痛而出血的,是因为肾阴虚而虚火上炎;牙龈肿痛而出血的,是因为胃中实火上冲。肾阴虚造成的,治法为滋肾水,胃火造成的,治法为清胃热。
口腔疾病虽然疗法众多,但基本上都属于对症治疗,目的是减轻疼痛,对其复发却不能完全控制。对口腔疾病来说,预防尤为重要,在生活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注意口腔卫生,避免损伤口腔黏膜。
(2)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过度疲劳等。
(3)保持心情舒畅、乐观开朗,避免因烦躁而上火。
(4)注意生活起居规律、营养均衡,戒除烟酒,坚持体育锻炼,饮食清淡,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
最后,女性在经期前后要注意休息,保持心情愉快,避免过度疲劳,饮食要清淡,多吃水果,新鲜蔬菜,多喝水等,以减少口腔疾病的发生。
需要提醒的是,对口腔疾病不能轻视。因为口腔内经久不愈的溃疡等疾病,由于经常受到咀嚼、说话的刺激,日久会有一定的癌变发生概率。经常患口腔疾病的患者,就更要注意。如有可疑,应及时到医院检查,必要时进行病理活检,以明确诊断,及时接受相应的治疗。切不可等闲视之,以免错失治疗良机。
第三章察言观色辨气血——气血好不好,一看就知道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