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浪小说

子浪小说>谜案追凶朱獳是谁 > 第355部分(第1页)

第355部分(第1页)

的读书人不敢接近他们两兄弟。

本来不出名的他们两兄弟却在三年前一下子出名了,原因就是因为高拱以死相逼要他们出仕为官。高拱也知道自己复出无望了,所以不愿意耽误两个孩子的前途。可是说什么都没用,他们两兄弟都不愿意离开高拱去参加考试。高拱反复劝说都没有结果,甚至于让他们两兄弟轮流去考试,将来真的中进士了轮流照顾自己他们也不愿意。高拱终于发大招了,他拒绝服用汤药和饮食,目的就是逼孩子们去参加考试。在高拱的威逼之下,两兄弟终于答应一起去参加考试,但是他们当不当官高拱不能强迫。因为他们的籍贯不在高拱老家,所以要回自己的老家去考试。在他们老家就连衙门的人也不知道他们和高拱的关系,所以顺利的通过了初试。

不知道是他们两兄弟功底好,还是高拱的教导水平高,他们两兄弟一连三场考试都顺利过关。在乡试的时候两兄弟还获得了乡试第三名和第七名的好成绩。他们两兄弟这一年秋一起进京参加会试,他们准备中了进士后就不当官,依然会去照顾老师高拱。可是在会试的时候出现了大问题,哥哥邹元标的论点非常激进,引起了主考官们的不同意见。弟弟邹云标的文章四平八稳的,更像一个中老年学者的文章。邹元标的文章最后送到了张居正那里,张居正十分欣赏邹元标的性格,亲自点了邹元标第一名,成为会试的会元。邹云标因为是邹元标的弟弟,所以他的文章也被张居正看了,张居正觉得弟弟比哥哥稳重踏实,取了弟弟邹云标会试第三名的成绩。会试之后就是最著名的殿试了,大家都看好这对兄弟,大家都说状元不是哥哥邹元标的,就是弟弟邹云标的。

也就在这个时候张居正得到了一个惊人的消息,这对自己非常看好的兄弟原来是自己老对手高拱的弟子。张居正既为他们可惜又觉得上了他们的当,他们的成绩既然已经公开了不好直接取消,但是绝对不能让他们顺利通过殿试这一关。两兄弟是高拱的弟子的消息马上被公开,大家马上都不看好他们了。因为张居正也好,小皇帝和李太后也好,哪怕是冯保也好,都不会让高拱或者高拱有关系的人出山的。

两兄弟本来就没有打算参加殿试,身份公开后索性宣布不参加殿试了。正当他们准备回去继续照顾高拱这个老师的时候,高拱的来信来了。当他们打开高拱的来信的时候就知道事情不妙了,因为高拱不是亲笔写的信,而是让刚刚启蒙的孙子代笔写的。高拱连写信都困难了,看来高拱真的病重了。来信里都是高拱的原话,高拱得知他们两兄弟顺利进入会试很高兴,希望他们再接再厉考出好成绩。也同时告诉他们两兄弟一个不好的消息,高拱已经不久于人世,不用他们回来照顾了。高拱深知两兄弟的学问,随信附来一张大夫开的药方,说自己最多只有拖一两个月了。为了高拱为了他们两兄弟自己,一定要考出好成绩来,让大家都知道高拱教出来的才是人才。

两兄弟取消了原来的打算,决定参加殿试考出好成绩报答老师高拱。两兄弟在殿试上超常发挥,写出了就连张居正也都暗自赞叹的好文章。激进的哥哥邹元标主张在地方上大刀阔斧的施行新政,不让地方势力有机会反对中央的新政。必要的时候可以派出比较厉害的官员去下面监督执行,甚至于或杀或贬一批官员,让大家不敢对抗新政。弟弟邹云标的做法比哥哥邹元标的更加令张居正吃惊,他主张将一批有志青年先关进一些清水衙门熬他们心性,然后用激将法挑起他们的斗志,下去担任一个个的地方长官或者地方二把手。到时候不用几年就会出现焕然一新的局面,这些人不但容易接受新事物更加容易接受新政,执行起来就会十分的容易顺利。

对于这两兄弟的观点,都是张居正十分看好又喜欢的。只可惜他们是高拱的弟子,不然张居正一定会重用他们的。就在张居正犹豫,要不要给予两兄弟合适的成绩的时候,司礼监掌印太监冯保来了。冯保带来了两宫皇太后的懿旨,两宫皇太后听说高拱弟子参加殿试后,觉得不应该让这两个人高中。为了不引起其他的流言蜚语,就以他们的身份有假为理由取消他们的殿试资格。有了这道懿旨张居正就不用为难了,但是张居正并没有落井下石。张居正以邹元标和邹云标两兄弟户籍有问题为理由,只让他们两兄弟排在中选的最后两位。殿试结束后两兄弟被安排去礼部一个不起眼的衙门担任从八品的小官,等于算是流放坐冷板凳了。

邹元标和邹云标并不在意这个,直接向他们的上司提交了请假报告。张居正也知道高拱不行了,所并没有阻拦他们两兄弟回去见高拱最后一面。邹元标和邹云标赶回去后,终于见到了高拱最后一面,然后以弟子和子孙的双重身份为高拱出丧。同时上报朝廷为高拱守孝,张居正几乎没有考虑就答应了。

邹元标和邹云标为高拱守孝二十七个月,不久之前才回来复职。因为高拱的缘故,张居正迟迟不安排新的职务给他们两兄弟。一个原来的高拱手下看不过去了,利用自己在吏部当一个小官的机会,外放邹元标去外地当一任县丞。之所以外放邹元标,是因为邹元标比邹云标脾气更加不好,留在京城容易得罪人。邹元标去了外地当一个不起眼的小官了,留下弟弟邹云标继续等待新的任免。就在这个时候张居正父亲过世,小皇帝夺情不让张居正回家丁忧。

邹云标虽然比哥哥邹元标平和,但是依然也是一个比较固执又遵守原则的人,毕竟他们的老师是当年以“炮筒子”出名的高拱。在他看来为父母守孝是大事,就算小皇帝有意阻拦也应该坚决拒绝。张居正身为内阁首辅百官之首,就连这一点都做不到的话,简直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人。他理解小皇帝留下张居正为了国家好,也理解张居正当时为了新政顺利执行的苦楚,但是绝对不能谅解张居正这种半推半就的行为。邹云标连夜起草一份弹劾张居正的奏折,准备第二天通过自己的上级一级一级上报朝廷和小皇帝。

第七回 相府风波七

没想到这份奏折没有人敢接,他们不是畏惧张居正的内阁首辅威仪,就是不敢得罪小皇帝。邹云标一气之下亲自拿着奏折,到宫门口敲响了登闻鼓。登闻鼓是明太祖朱元璋建立的,凡是大明官员无论职位高低,对国家有任何的建议或者要弹劾某个皇亲国戚都可以敲响登闻鼓。登闻鼓一响奏折可以直接道皇帝手里,而且要给予比较满意的答复。不过敲响登闻鼓需要付出代价的。为了防止大家随意诬告和肆意打搅皇帝的生活,凡是敲响登闻鼓的官员必须做好挨打的准备。无论结果如何,敲响登闻鼓的官员都要挨一顿板子,算是打搅皇帝休息的代价。要是被查证是诬告或者证据不足的话,这个官员就会受到加倍的处罚,所以一般的官员不敢随便敲响登闻鼓。

登闻鼓已经好久没有被敲响了,邹云标敲响登闻鼓不久,几乎所有的人都把注意力集中在了宫门口。有权有势的人派出亲信打听消息,一些中下级官员甚至亲自赶过来看热闹。邹云标一个人跪在宫门口,双手捧着奏折举过头顶,等待内侍取走自己的奏折献给小皇帝看。自从敲响登闻鼓后,邹云标已经成为了大家的注意目标,但是邹云标一点也不在乎,他要的是张居正遵守礼法,要小皇帝收回夺情的圣旨,他要让所有的人不敢违反祖制。他已经把自己当成了一个卫道士,一个就算不要命也要维护正义的人。

这份奏折不是冯保亲自从邹云标那里拿来的,但是马上转交到了冯保手里,毕竟冯保是司礼监掌印太监是宫中太监第一人。冯保看了奏折后也大吃一惊,没想到还有这么不怕死的官员。张居正是内阁首辅,下圣旨的是小皇帝,邹云标等于一下子得罪了天下最不能得罪的两个人。如今小皇帝渐渐长大,两宫皇太后也开始放权给小皇帝,张居正也开始让小皇帝自己决断。这道夺情不让张居正回家丁忧的圣旨是小皇帝亲自决断的第一道旨意,张居正和两宫皇太后都觉得小皇帝这一次做得很好。两宫皇太后刚刚表扬了小皇帝,小皇帝也很得意的时候,邹云标这道奏折等于打了小皇帝一个耳光。奏折不但让张居正很尴尬,更会让小皇帝很生气,看来这个邹云标要出大事情了。

登闻鼓一响小皇帝也听见了,冯保不敢也不好意思不把奏折送到小皇帝那里去。不过冯保担心小皇帝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连忙把这个消息送到张居正府上和两宫皇太后那里去。冯保把奏折亲手交给小皇帝后,死死地看着小皇帝的表情,就担心小皇帝在来人之前做出什么愤怒的事情。心里默念着两宫皇太后快点过来,因为这件事情牵连着张居正,张居正不好意思亲自出面,再说张居正在宫外也不能第一时间赶到这里,唯一可以镇得住小皇帝脾气的人只有两宫皇太后了。

小皇帝并没有看见冯保严肃的表情,坐在书房的椅子上,随手打开这份影响到他休息的奏折。只不过一转眼的功夫,小皇帝的懒散表情就变了。一边服侍了小皇帝近三年的一个宫女几乎第一次看见小皇帝这种表情,吓得差一点晕过去。其他几个随身伺候的太监宫女也感觉到了异样,只有冯保十分冷静地看着小皇帝。这个小皇帝是冯保一手带大的,他深知这个小皇帝不但有雄心壮志,而且十分自负。从来没有受到过什么挫折的小皇帝,刚刚有了一点点的自信和成就,就有人明着对抗,小皇帝当然受不了了。邹云标名义上是责怪张居正不应该不丁忧,不应该为了手里的权力不为老父亲守孝,其实是在指责小皇帝不应该下达夺情的圣旨,是在指责小皇帝做错了。

这道奏折让冯保马上想起了当年海瑞写给嘉靖皇帝的那道奏折,同样是指桑骂槐的指责皇帝做错了事情。只不过海瑞没有敲响登闻鼓,邹云标比海瑞更加不怕得罪人。冯保这时候才发觉其实他一手带大的小皇帝和他的皇爷爷嘉靖皇帝很像,都是十分自负又听不见反对意见的君王。就连生气的神情和表情几乎都一样的,冯保当初受裕王委派打听嘉靖皇帝情绪时远远见过生气的嘉靖皇帝一面,这对爷孙彻底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一样。嘉靖皇帝是不敢相信有人敢这么直接地批评自己,所以生气和愤怒的。小皇帝是没想到他第一次独立下旨,自认为做的很正确的决定,就这么被人说成了错误的决断。邹云标的奏折就像刀子一样,一个字一把刀刀刀刺进了小皇帝的心里。小皇帝终于感受到了当初皇爷爷嘉靖皇帝被海瑞欺负的感觉。他觉得自己比皇爷爷更加受辱,邹云标敲响登闻鼓送进奏折直接斥责自己,让天下人都知道自己下的第一道圣旨就是错的,简直是在说自己没有能力没有资格当这个皇帝。

小皇帝受不了这个打击,愤然站起来准备冲出去和邹云标拼命。冯保见小皇帝这么站起来就知道要出事,仗着自己城市小皇帝的大伴的身份,上去一把抱住小皇帝。冯保一边抱着小皇帝安抚小皇帝,一边叫人去催两宫皇太后马上过来。两宫皇太后也以为小皇帝大了索性让小皇帝自己当家做主,所以她们两个人在一起谈天说地。冯保派去的人不知道事情很严重所以不敢打搅两宫皇太后聊天。直到李太后的贴身宫女看见了他,问他来这里干什么,两宫皇太后才知道冯保要她们赶去小皇帝那里。李太后深知冯保的为人,要是小事的话冯保不会打搅两宫皇太后休息。要是高兴的事情或者小皇帝的私事,大可以请小皇帝来这里,而不是请两宫皇太后去小皇帝那里。对的,不是李太后一个人而是两宫皇太后一起去,看来出了什么大事情了。李太后连忙请姐姐陈太后和她一起去小皇帝那里。就在她们去小皇帝的路上,遇上了小皇帝的随身太监,他是冯保叫来请两宫皇太后立刻去小皇帝书房的人。

两宫皇太后赶到小皇帝的书房,就看见一大群太监宫女跪在地上,冯保死死地抱住有点异样的小皇帝。李太后也知道出事了,而且事情一定不小。下令所有的太监宫女都出去,只留下几个亲信和两宫皇太后和冯保、小皇帝。小皇帝看见两宫皇太后后,心情好像平静了一点,挣开冯保的控制,抱住陈太后大哭起来。小皇帝虽然是李太后亲生的,但是从小和陈太后亲近,这是李太后一块心病。李太后担心自己太宠着这个儿子,所以从小对小皇帝很严格,所以小皇帝有点怕这个亲生母亲。反而是不是生母的陈太后从小宠着这个儿子,几乎是有求必应,所以小皇帝比较亲近这个嫡母。不过小皇帝也有好几年没有抱着陈太后了,而且是抱着陈太后大哭的场面。陈太后手忙脚乱地安抚小皇帝,李太后有点吃醋地看了看这对母子后,把注意力放在了知情人冯保身上。冯保马上把小皇帝丢在地上的奏折捡起来双手捧着交给李太后。

李太后粗通文墨,勉强可以看得懂奏折,在小皇帝小的时候也曾经代小皇帝看过几年的奏折。可是李太后也是第一次看到这种奏折,李太后反复看了三遍这本并不长的奏折才放下。邹云标也知道小皇帝学问不深,所以并没有说的太深奥,所以李太后也还是看得懂的。可是邹云标的话依然让李太后很生气,这个夺情的决定虽然是小皇帝独立下达的圣旨,其实事先和自己商量过,自己也是同意的。邹云标这么做不但得罪了张居正和小皇帝,更是在指责自己这个皇太后在张居正丁忧的事情上也犯错了。李太后还是第一次被臣下这么明着指责过,她心里十分的不舒服。一想起儿子刚才的情绪,李太后觉得儿子真的很委屈。留下张居正是为了朝局的稳定,为了她们母子不会措手不及,并没有做错。再说了冯保说了张居正自己也不想丁忧,她们母子只不过是做了顺水人情而已。夺情圣旨下达后,张居正的表现也让李太后觉得自己没有做错。可是就这么一个小官不但有意见,而且敲响登闻鼓送上奏折这么明着指责小皇帝和她自己简直是太过分了。

就在这个时候司礼监的一个太监送来了邹云标的档案,冯保接过一看之后心里有了底。他把邹云标的来历简单地介绍给李太后和小皇帝听,小皇帝是听不进去心里一肚子的委屈,李太后马上明白了其中的意思。原来是高拱的旧势力利用这个机会针对张居正和小皇帝。名义上是指责张居正这个内阁首辅,实际上是把她这个皇太后和小皇帝也一起算计进去,让他们成为天下人的笑柄。

李太后不愧是一个有经验的政治老手,她深知朝廷里面像邹云标这种人不少,不能让他们团结起来,更加不能让事情扩大。所以这个邹云标不但不能死,而且不能关进诏狱受苦,不然更多的人利用这件事情针对张居正和他们母子。不过不给邹云标一点苦头的话不要说是小皇帝不答应,就连李太后她自己也不甘心。所以李太后要冯保亲自去见邹云标,驳回邹云标的奏折同时给邹云标一个教训。

第八回 相府风波八

冯保马上领会了李太后的意思,拿着小皇帝亲笔写了“不准”两个字的奏折离开了书房。两宫皇太后专心安抚小皇帝,说明这个时候不能把事情扩大的原因。小皇帝也知道这个邹云标现在不能死,但是自己有的是机会,将来一定要这个邹云标好看。不光这个邹云标,就连高拱的手下,还有那个邹云标的亲哥哥邹元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