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浪小说

子浪小说>谜案追凶朱獳是谁 > 第301部分(第1页)

第301部分(第1页)

之后,再对富户动手。刚好地方势力只看到了朱元璋善待富户的行为,没有看见朱元璋后面的行为,所以地方势力决定全力支持朱元璋当皇帝。在这些地方势力的干预下,朱元璋终于成为了皇帝。

朱元璋一边巩固自己的江山,一边开始对一些人动手了。第一个目标人物就是当初资助过他的富商沈万三。为什么是他呢?第一是因为沈万三太有钱了,国家太穷正好需要钱。第二是因为沈万三不是文化人,拿他开刀文官和地方势力不会有太大的反应。第三是因为沈万三知道朱元璋太多的秘密,朱元璋不能让沈万三活下去。朱元璋派人罗织沈万三的罪行,不但借机会侵吞了沈万三的家财,而且让沈万三一家人走到了尽头。事后朱元璋发现抄家真是一件好事情,这比打仗简单但是效果更大。朱元璋喜欢上了抄家,时不时地对大户人家下手,后来想停也停不下来了。地方势力这才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大错误,可是已经来不及了。他们联手企图暗中对朱元璋下手,没想到朱元璋早有准备。他暗中培训了一批忠心于自己的亲信,可是暂时接替官员们的职位。地方势力和文官以为拿出他们的杀手锏,集体罢官就会让朱元璋服软,没想到朱元璋反而将了他们一军。朱元璋把几个为首的大户人家处理了,也把几个不听话的大臣给杀了,暂时换来了一段时间安稳。

可是好景不长,地方势力鼓动胡惟庸等人对抗朱元璋,朱元璋虽然消灭了这些人,但是也伤及了自己的根本。为了安抚这些人,为了不影响朝廷的日常运作,朱元璋只好做出了让步。从此朝廷又回到了皇帝和大臣一起联手统治天下的局面。至少在朱元璋活的时候,大臣们不敢过分打压皇权。朱元璋也知道他一死之后,将来的皇帝就会面临贵族大户的联手威逼。朱元璋只能尽力教导自己的接班人,同时想办法打压大户人家的势力。

经历了建文帝和永乐帝初年的战乱,文官们再一次要求重新分配权力。面对着越来越兴奋的大臣,永乐帝朱棣开始为自己和将来的子孙担心起来。文官的崛起已经是势不可挡了,朱棣还可以抵抗一阵子,可是将来的子孙还有可能想自己这么强势吗?一旦文官发现未来的皇帝好欺负的话,皇帝怎么办?为此朱棣居安思危,想出了重新启用锦衣卫的想法。锦衣卫是朱元璋活着的时候,收养的战争孤儿。他们不但对朱元璋忠心耿耿,而且被朱元璋训练出了一身的本事。他们上战场可以杀敌立功,也可以隐藏在民间帮助朱元璋打探消息监视可疑分子。朱元璋经常利用这些人监视和控制官员或者地方大户。朱元璋死后,建文帝登基,他在大臣们鼓动下废除了锦衣卫。朱棣登基当皇帝后,发现锦衣卫不但有必要存在,而且需要壮大起来用来抗衡文官集团。朱棣一边讨价还价地和文官讲条件,一边秘密重建锦衣卫。

锦衣卫的出现虽然暂时遏制住了大臣们的趋势,但是并没有彻底解决问题。第一是因为锦衣卫是正常人,也有自己的亲戚朋友,难保大臣们从他们的亲戚朋友下手,拉拢和迷惑锦衣卫。第二是因为锦衣卫是军人出身。历来重文轻武的是思想,让锦衣卫面对大臣的时候自卑胆怯。第三锦衣卫隶属于军队,受到武将的管制和监督。此时的武将已经沦落为文官的奴才,武将又可以监管锦衣卫,也就是说文官依然有办法对付锦衣卫。朱棣一边把锦衣卫从军队脱离出来,成为对自己独立负责的衙门,一边开始规范锦衣卫的内部规章制度。锦衣卫可以世袭,但是不会轻易向外招人,锦衣卫有自己的军法和家法,只需要对皇帝一个人负责就可以了。

锦衣卫的壮大虽然令文官有点不适应,但是文官依然有办法制衡锦衣卫。锦衣卫有家人,需要生活,需要在外面走动,所以不得不和文官的人有所接触。渐渐地锦衣卫开始和文官走得近了,锦衣卫和文官之间的矛盾渐渐地少了,这让朱棣开始担心起来。这时候朱棣的妻子徐皇后说出了自己的看法,想要真正意义上制衡文官的势力,必须找一个和文官越少接触机会越好的机构或者组织。朱棣马上想到了阉人,也只有阉人不用担心这些问题。阉人没有老婆孩子,不需要担心家人被文官集团的胁迫;阉人生活在皇宫里面,很少和外界接触,不用担心被文官收买;阉人是皇帝家的奴才,不但可以信任而且可以放心使用;阉人一旦做出了对不起主人的事情,主人就可以自由决定阉人的死活,不需要经过其他人的同意;阉人生老病死都是皇家的人,一旦有人和他们作对就是和皇室作对。这就大大加强了他们的自信心,不用担心有人会对他们下毒手;文官看不起这种阉人,出于个人操守也不会私下和阉人有联系。所以阉人是对付文官的最好工具,朱棣决定建立一个阉人为主的机构监管锦衣卫和文官。这个机构因为建立在皇宫的东面,对外的称号是东缉事厂,简称为东厂。这个后来鼎鼎大名的特务机构就这么建立了起来。开始了皇帝利用阉人对抗文官的新战场。

第十一回 堕落天使十一

为了让阉人有能力和文官对抗,历代皇帝不断地给阉人放权。首先是给予阉人活动自由,后来在品级上给予和文官一样的待遇,再后来允许阉人以监军的身份参与对武将的控制,最后索性把批红的权力给了阉人。每每文官的最高机构内阁决定好的方案必须通过阉人的最高机构司礼监转给皇帝。皇帝决定后通过司礼监批红才可以下发到各部门。也就是说内阁的意见要是通不过司礼监的话,就不可能被皇帝看见。司礼监代替皇帝下发指令的同时,也给内阁制造了麻烦。用锦衣卫监管百官,用东厂监管锦衣卫,用内阁制衡六部,用司礼监扼制内阁,皇帝在背后控制司礼监,这就是皇帝的办法。阉人毕竟是阉人,他们的小命掌握在皇帝手里,所以皇帝不用担心他们会不忠于自己。

可是事情没有绝对的,司礼监的这些阉人尝到了权力的味道后,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他们开始被内阁或者说是文官们利用,开始对皇帝的忠心动摇了。内阁的大臣们教会了阉人贪污和利用权势欺上瞒下,他们一步一步拉拢阉人。虽然有几次被皇帝察觉到了,处理了一批阉人,但是贪婪和对金钱的渴望,战胜了一切。越来越多的阉人开始联手欺骗主人,他们或是单干或是和文官联手,开始肆无忌惮地收敛钱财。更多的时候皇帝是被这些人蒙在了鼓里,成为了一个聋子、瞎子、傻子。

尝到个中滋味的阉人们开始有了新的想法,他们要取代文官,成为这个朝廷最大的操控者。他们开始利用自己手里的权力有意无意地打压或者迫害文官。皇帝不知道真相,以为阉人们利用这个方式对自己表达忠心,所以皇帝不但不阻拦而且乐享其成。阉人们毕竟不是文化人,不需要什么脸面,做起事情来不管不顾。他们血腥镇压所有反对的声音,无所不用其极地迫害所有对他们有阻碍的人。文官这才意识到自己养大了一只大老虎,一只饿了连自己人都不放过的大老虎。文官们联手对付阉人,这就有了现在的对立局面。

当皇帝通过文官渐渐知道阉人们的私下行为后,已经开始发现自己控制不住局面了。由于之前太相信阉人,皇帝身边的人其实阉人的手下或者眼线。皇帝的一举一动都受到了阉人们的控制和监视,阉人们要对付皇帝很容易。一个命令下去皇帝就寸步难行,一个小动作就可以让皇帝坐立难安,一句话就可以让皇帝莫名其妙失踪或者死去。正德皇帝朱厚照表面上看上去是死于意外,是他平时过分不注意身体引起的。其实不光正德皇帝朱厚照,几乎每一个皇帝都这样,为什么正德皇帝朱厚照就死了呢?有人怀疑正德皇帝朱厚照真正的死因是因为正德皇帝朱厚照相对身边的阉人进行调查才会“意外”死去的。刘瑾死后一些阉人瞒着正德皇帝朱厚照的事情被正德皇帝朱厚照知道了。年轻气盛的正德皇帝朱厚照开始派人调查身边的阉人,目的就是看看这些阉人对自己是否忠心。可是他忘记了一件事情,无论是被调查的人还是去调查的人,一样都是阉人。结果没有调查出来,正德皇帝朱厚照就在一次最寻常不过的狩猎中出意外死亡了。正德皇帝朱厚照身手不错,而且年纪不大,绝对不会这样的,唯一的解释就是他被自己的身边人害死了,对外谎称为发生了不可避免的意外事件。

嘉靖皇帝做了皇帝之后,用了近五年的时间才表面上统一阉人,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秦泰多次听人说起过关于吕芳的事情,吕芳虽然是嘉靖皇帝的奴才,但是他从根子上说也是阉人。阉人以他为代表留在嘉靖皇帝身边,尽量缓和嘉靖皇帝和阉人之间的关系。在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上吕芳尽量迁就嘉靖皇帝,在一些涉及到根本问题的地方吕芳会提醒和忠告嘉靖皇帝。嘉靖皇帝一直以为吕芳只是阉人的传话筒而已,吕芳依然是自己的亲信。后来当嘉靖皇帝发现吕芳背着自己代表阉人利益做了不少事情后,嘉靖皇帝这才彻底放弃了吕芳。吕芳临走的时候留下了三步棋,陈洪是第一步,出面担任吕芳遗留下来的司礼监掌印太监职务,正式面对阉人和嘉靖皇帝。黄锦是第二步,用来取代陈洪,继续控制或者影响皇帝。冯保是第三步,用来控制未来的两代帝王的。

隆庆皇帝登基后就觉得事情严重了。外面文官不听他的招呼,内阁几乎我行我素,隆庆皇帝根本指挥不动内阁的人。后宫李贵妃把持着,阉人也不放权,隆庆皇帝空有一个皇帝头衔,什么事情也做不了。除此之外外藩也不稳定,时不时有人冒出来说要换皇帝。原因是隆庆皇帝个性太懦弱,而且身体也不好。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为了皇室的威严,这些所谓的皇室亲戚们要求隆庆皇帝下台。隆庆皇帝只好在地位和权力上做出选择,要保住皇帝地位的话就要和文官合作,也默许阉人在后宫的地位。要是隆庆皇帝想要权力的话,就要对外藩不管不顾,一心打压内阁和阉人。隆庆皇帝没有把握对付内阁,也没有能力清除阉人,更担心因为这样失去文官和阉人对自己的支持,所以隆庆皇帝选择了保住皇位,都拿过一个无权无势的傀儡皇帝。

由于隆庆皇帝做出了让步,由于当时局面不稳定。内阁出面和阉人谈判,出于共同利益,双方达成了一个决议。文官和阉人联手,帮助隆庆皇帝一起对付外藩反对势力。文官站在情理法的高度抨击外藩的行为,再三说明隆庆皇帝的合法性和正统性。阉人利用他们掌握的闹事藩王的“黑材料”做文章,逼这些藩王们主动放弃言论上和实际意义上的对隆庆皇帝的攻击。但是还是有几个藩王不配合,他们叫嚣着要带着军队来京城,逼隆庆皇帝下台,然后大家一起选一个新皇帝上台。阉人见这些人不配合,就做出了让文官和隆庆皇帝大吃一惊的事情。短短几天时间内,这些叫嚣着要造反的藩王一个个死了,而且死因各种各样。看来阉人早在这些人身边安置了自己人,一旦这些人失控的话就可以马上处理。文官和隆庆皇帝对于阉人的心狠手辣还有强大十分忌惮。就是不知道他们身边有没有这种人存在?不光是下人,他们的亲人里面有没有阉人的人呢?越是对身边人有所怀疑,他们越对阉人忌惮,不敢轻易对阉人发起进攻。隆庆皇帝更是死心了,他想当几年快乐皇帝,而不是一具尸体。隆庆皇帝索性放任内阁和阉人们控制局面,两边都不管也不插手。他也私下警告李贵妃,不要过分插手阉人的事情,免得因此连累到他。

隆庆皇帝当了这几年窝囊皇帝就死了,新皇帝的根基还不如隆庆皇帝。所以外臣、藩王和阉人是小皇帝不能逾越的三座大山。李太后作为小皇帝的亲生母亲,作为这个朝廷实际意义上的的做主人,她当然希望利用这个机会把三座大山都解决了最好。这样小皇帝的地位更加稳固了,她这个皇太后也更加有权利了。秦泰是所有希望的聚焦点,也是李太后能否实现理想的重要环节。秦泰不知道,就算知道了又能怎么办呢?

第十二回 堕落天使十二

随着秦泰调查的深入和大胆的分析,秦泰好像察觉到了什么。地方官府、藩王、后|宫太监、原内阁首辅徐阶亲信,还有就是秦泰身边的人,这些人几乎不会有什么关系的人,总让秦泰觉得有某种说不出道不明的联系。

地方官员直接代表朝廷和皇帝管理老百姓,是朝廷和地方老百姓之间的桥梁,所以至关重要。历来皇帝和朝廷都对地方官员十分重视,特别是地方长官的任命十分严格。

或许在京城六部衙门内部可能出现过越级提拔这种事情,但是在地方很少出现这种事情,这就体现出朝廷和皇帝对地方官吏的任命和提拔的重视程度了。

地方一级的长官按职务和管辖范围不同,可以分为四级,分别是省、道、州府和县。

在古代每一个地方的行政长官不像现代社会称呼为“长”,现代社会县里有县长,市里有市长,省里有省长。在古代朝廷和皇帝任命某人为地方长官时,任命书上会写“权知某某”,意思是让某人代表朝廷和皇帝管理管理某地。例如任命一个新科进士管理某县,就会在任命书上写明让此人权知某县,这个人就是这个县的行政长官了。因为这个缘故,下面的人不能直接称呼此人是什么权知某县,所以既方便又带着恭敬的称呼此人为知县。以此类推州府的行政长官就是知府或者知州了。

到了道和省一级,又有了新情况了,所谓的“道”其实相当于现在省里的厅,是主管某一方面的省级主管单位领导。一般在地方会有粮道、盐道、兵备道等衙门,这是为了便于管理朝廷重要物资特设的衙门。在古代粮食对于老百姓和国家都十分重要,每年春种夏收夏种秋收两次的粮食的收缴工作是朝廷最重要的事情。每一年朝廷制定下一年计划时,最重要的根据就是当年的粮食产量。粮食既是国家的财富而是发放给官员和士兵的重要物资,一旦粮食欠收的话,就会影响下一年甚至于以后好几年的国策和经济走向,所以朝廷要在各省设立粮道,专门负责粮食的收缴和储运。

盐道的设立是因为朝廷对盐铁的专卖权的控制所引起的。在古代老百姓家家户户都需要食盐,所以控制了食盐的生产和销售就等于遏制了老百姓的行为。粮食朝廷不能做到严格控制,就算控制了也会出现替代品。但是一旦人长时间不吃食盐的话,就会出现各种疾病甚至于马上死亡。所以历代帝王和朝廷都对食盐的生产和销售管理十分严格。规定朝廷对食盐专门生产和销售,没有得到朝廷允许的食盐生产和销售都是违法的,一旦抓获就会从重从严处理。在古代铁是制造武器的重要原材料,一旦非官方的人手里有了武器就会对朝廷有威胁。为了强调和控制中央政府的唯一性和重要性,朝廷严禁武器生产和制造,就连地方官府也没有权利私自打造武器。朝廷的武器有专门的制造机构管理,每一批的武器也有批号和特殊印记。对于武器的原材料管理也相当,任何一个朝代都对铁矿石的开采十分重视。后来发展到朝廷对所有的矿产全部进行

官方管理,严禁任何人私人开采。朝廷对于盐铁的专卖是为了控制当然不能影响道日常运作,所以地方要设立盐道专门管理?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