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浪小说

子浪小说>左手犹太人右手温州人属于什么类型 > 第4部分(第1页)

第4部分(第1页)

1990年,十一届亚运会在北京举行,就在上一年,陈绍枢作为乡办工艺厂厂长,曾上门联系纪念品生意。组委会工作人员说:要做纪念品生意必须出10万元赞助费。10万元,对于一个乡办小企业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数字。最后经再三协商,陈绍枢只能制作纪念品而不能卖纪念品了,所制作的纪念品都要交给组委会指定的专卖公司。专卖公司给陈绍枢是8角钱一个,拿到市场上卖却是5元一个。

这给陈绍枢的刺激太深了,他深感大型活动纪念品市场空间的巨大,也深为自己的一时犹豫而后悔——10万元,2万个纪念章就赚回来了,这能算得了什么呢?他从中得到极大启示:专利之中藏有巨大利润,自己要敢于做一个专利买断的经营者。

1996哈尔滨亚冬会是陈绍枢事业的一个重大转折点。陈绍枢知道后马上赶到了哈尔滨,他此行的目标很明确:买断亚冬会纪念品的专利权。陈绍枢同亚冬会组委会很快就签订了协议,以15万元的价格买断了亚冬会铜质纪念品的专利。

失去的机会终于又找了回来,现在该陈绍枢大展手脚了。

陈绍枢马上组织人马,分成各个小组,他自己为总负责人,主持设计制作了一套收藏品。为了表现1996年这个好年头,收藏品限量发行1996套,每套1996元。陈绍枢的收藏品制作精美,富有创意,再加上亚冬会的特殊意义,这些收藏品很快就受到了人们的喜爱,自然而然受市场追捧,最后竟被炒卖到8000多元一套,其价格涨了四倍多!

陈绍枢没有停下他的步伐,之后他又为多个大型运动会和展会制作了纪念品,成为这个行业的领头羊。

哈尔滨亚冬会之后,陈绍枢又为亚特兰大奥运会制造过纪念章,后来的2000年悉尼奥运会、2004年雅典奥运会他都有参与。北京奥运会,他也亲身参与了设计开发产品。

陈绍枢的事迹告诉我们:总会有错过的机会,悔恨是没有用的,当下一个机会再来临的时候,就不要再犹豫再糊涂了!

◎ 跑得最快,吃得最饱

以上的例子都是温商大军中几个典型的例子,下面介绍一下在全世界寻找商机的温州人身影。

在四川的温州人约有15万,在成都的约有8万。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温州人就为当地每年创造产值160亿元,成为创造财富最大的外来群体。十余年后的今天,这个数字无疑更加惊人。成都每年的GDP70%左右为成都的民营企业所创造,这个70%民营企业中温州商人又占了10%。

有20多个交易区的成都荷花池是中国西南最大的小商品市场,中国第三大综合市场,年成交量近60亿元。荷花池市场是成都人创办的,但是成都人已基本不在此经营,现在基本上是江浙人、温州人在此支撑市场。

川北的广元地区是一个贫困地区,20世纪80年代,就有温州商人在此创业。现在,广元市中心最漂亮的景观是“温州商城”。广元位于西安与成都之间,陕西与四川交界之处,是成都与西安之间物资交流的一个重要的支撑点。这样的商业地位,西安人没有看到,成都人也没有看到,偏偏让温州人看到了,而且在此做得很漂亮。

天机篇(14)

在重庆建设成直辖市之前,温州人就已经“杀”了进来,他们占据解放碑、朝天门和石桥铺三大商业圈的很多好口岸,在此“三圈”的街上走走,你到处可以看到温州的品牌或听到温州话。在“三圈”里经营扎根的人有80%来自浙江,一半是温州人。用重庆人的话说,重庆的主要商业圈被温州人“包围”了。由于温州人的出现,重庆中心城市的店价、房价也大为提高。

在上海,温州人拿出数百亿来投资楼市,以温州资金为主力的外地人购买了上海楼市高价住宅的一半还多,超过了本地居民。上海的房子那么贵,温州人为什么还敢买?因为温州人看中了上海的独特区位和发展潜力,他们购房的目的主要不是自己居住,而是用来投资。他们通过大量资金进入房地产二级市场,囤积一段时间,抬高房价后再倒手售出,于是有上海媒体惊呼:上海楼市出现了温州现象!温州人还拿出上千亿来投资实业,温州人买房子买商铺,开商场设工厂建学校,温州人成了上海的“房东”和“老板”。

在北京,温州炒房团看中了北京的首都优势,仅2002年3月14日、15日两天,温州人买楼就花了3000万。在楼市火爆的2005到2007年,温州炒房团更是携带着上千亿的资金在北京的各个楼盘穿梭,看准了就大肆购买。

温州人造就了著名的京城“浙江村”,它几乎垄断了北方的中低档服装市场。北京的数条著名的商业街、商业城也被温州人把持着。

在昆明,约5万温州人至少拥有60亿元的投资资产,而这60亿资产可以产生200亿以上的经济效益。昆明的周边城市发展潜力大,温州人眼光独到,他们在各个城市投资商铺、开设商城,建立起一个以昆明为中心的商业圈。

在新疆,做边贸的温州人接近8万,每年撒入新疆50亿元。

还有就是遍及各地的温州鞋城。温州是著名的鞋都,中国大部分人穿的鞋子都是温州制造,全国85%以上的皮鞋市场是温州人开的。

在国内各省,温州人和温州市场比比皆是。

温州人的商旅足迹也延伸到了国外。有50多万温州人分布在意大利、法国、美国、巴拿马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开设了温州人的市场。

上海著名的《新民周刊》以“温商突起沪上”为题,描绘了温州对上海的占领:温州的资本力量,在市场、工业、教育等板块,已经震撼了上海“老大哥”的地位。据上海市人民鞋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南流先生介绍,在浩浩荡荡外出的“温家军”中,有18把脚步留在了上海,温州人在上海创办的企业,超出了5000家,人数达20万人。在这个国际大都市里的GDP,温州人创造了不少于5个千分点。

在上海,温州人创办的市场比比皆是,有周冠成投入巨资改建的大型农贸市场;有林益民、吴宝荣等人创办的上海国际汽车城商贸中心;有邱宗桥等人创建的上海温州经济城;有蔡祈敢创办的上海春申商城;有黄爱国等人创办的大名鞋类批发市场和大都鞋类批发市场等。

据统计,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的温州人还不到6万人,如今至少有23万人。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纽约法拉盛人气最旺的超市,老板几乎是清一色的温州人。巴黎的13区和14区,就是所谓的“温州街”,住着的都是温州人,听到的都是温州方言,甚至警察也得会说温州话。

温州人的经营特色是从小生意做起,纽约的缅街“新中国”超市老板卢先生,数年前初到缅街,曾在路边摆摊卖蔬菜,他经过自身的艰辛努力,凭着对商机的敏感,很快发展起来。

温州人在世界各地的人数与商业势力的逐年扩大,印证了温州精神的力量。

在美国纽约,温州籍华人约有10万。当地报纸以法拉盛商业区作为解剖观察的对象:“许多老旧的华人杂货店、餐饮店,已换成多家浙江温州人开办的超市。经营者多是打拼的温州青年,开办的超市以生鲜蔬果鱼肉为主,规模与速度胜过许多老牌超市。”媒体惊叹:温州人在美国,特别是在纽约的发展,短短10年内的成绩,令人刮目相看。

在欧洲,中国前往的移*要来自浙江省和福建省。实际上在整个欧洲,中国移民中占最大比重的是浙江人,尤其是温州人。意大利是温州移民在南部欧洲的主要定居地,据说,现在意大利的皮货制造一半以上出自在意大利的温州人之手。而原来犹太人垄断的一些商业领域,不但被温州人渐渐蚕食,而且还让犹太人当了打工仔。

所谓“天道酬勤”,勤劳的人终究是会得到回报的。商机不会从天上落下来正好掉在你头上,它喜欢和人捉迷藏,一会儿在这里,一会儿在那里,只有目光敏锐且身手敏捷的人才能捉住它。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