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因为先帝的一视同仁,让其他人都觉得那个皇位换谁都可以坐,可是,他才是居嫡居长的皇储,才是自古以来最顺理成章的储君。
老二性子急、杀伐果断、雷厉风行,左右逢源,其实比起自己在朝中不温不火,信服他的人更多,但是,他就是差了个身份,可惜了。
这份可惜没有延续多久,先帝对老二的放纵就造就了那一日他气势汹汹的逼宫,说是逼宫,他不过就是带着一众人,逃过羽林卫的眼睛窜进了宫,然后当着陛下与太子的面,红着眼说着他想他那个位置。
其实若是先帝真想要动手,老二根本没有顺利走到皇宫的机会。他带的那点人,本就拿不下一座皇宫,三军在卫,碾死他就跟碾死一只蚂蚁一样简单,是先帝在放纵也是在让自己彻底的心寒。
先帝从来没有想过会更改储君,他虽然不是一位深明英武的帝王,却也知晓国之基业该交付到谁手上。他固然是知晓老二更得人心但是他也会按照礼制选定嫡长子继位。所以,那一日,先帝把他护在身后,对上了老二的质问。先帝爷一脸严肃,这样的神色只会在他们荒废学业或者是做错了事情的时候才会露出来。他说:“国之重担既在于君也在于臣民,你自认为担得起来吗?且不说我为君这几十年来,碌碌无为,你有把握做得更好吗?”
他一介帝王,万人之上,却当着所有人的面承认自己在位的这些年是碌碌无为,他没有顾及旁人的眼光,甚至折损了自己的颜面,也把这个事情广而昭之。而他只是借此告诫着自己有篡位之心的儿子一个道理。
先帝有时候,糊涂却也精明。
那时候,自己就躲在先帝的背后,他几乎是觉得先帝瞬间高大了起来,成为了他眼里的一座大山,遮住了他眼前。
他心里憋着一股气,说不上来是什么。
那一日,先帝也格外的仁慈。
对于谋权篡位之徒,历来都没有一个好下场,至于老二,要么幽静要么赐死,可是,先帝舍不得他一手带大的儿子。
也幸亏的是老二选择了在宵禁之后逼宫,除了皇宫内的羽林卫,汴京城的其他人都安静的睡着,深巷犬吠起伏,没有一个人知道这晚上发生了什么,第二日天一亮,一如既往的安宁。
老二带来的那支军队,先帝还给了老二,叫他自己看管好,不要走漏任何风声,而宫内的羽林卫,他自己拿出了帝王的威仪堵住了悠悠众口。
他说,他不想他的儿子们为了这么个位置争的你死我活,他在世一天,他们就不能乱起来。这个皇位,该是谁的就是谁的,其他人想不得。
话落,也堵死了老二的野心。
他一度以为,老二以下犯上,就算先帝再怎么维护也要小惩大诫,可是,先帝真的什么都没有做,反而替他收拾起了烂摊子。那自己呢?他那个时候浑身僵硬的站在原地,看着先帝拉起老二的手固执的要交到自己手上,叫他们握手言和。
呵。
龙生九子各有不同,先帝早该想到的。
而他再怎么不愿意也还是没有拂先帝的面子,他们假惺惺的言和了。他也知道,以老二的性子是不会放弃的,等着先帝离世的那一日,他们还会卷土重来。
可是,自那以后夺位的事件都没有再发生,因为,在知晓老二的野心后,先帝保留了每一个人的颜面,他也想尽了办法保住了他们的性命。
最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先帝居然力排众议要在皇权之上建立一个分封制,从而保全亲王的权利。
其实这个制度,挺好的,于他来说与其他几兄弟来说都是最折中的一个方式。他不知道先帝是怎么想出这一个办法的,他只知道,这是先帝,在为他们争取的最大的利益。
自己会继位,是顺理成章的天子。而原本在汴京领着闲职的亲王会得到先帝为他们
选好的封地,举家迁出去。那一块封地就是他们的大展拳脚的属地,以藩王为尊,治理与赋税都与汴京互不干扰,只是名义上,还是保持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道理。
先帝不是无才,他只是,最想平凡,可是,生在皇家,谁能平凡?谁又能过平淡的日子?
比起历朝历代来的帝王,先帝,可能留不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可,在他殡天后,后人在他的帝王志上,留下了这么一句。
仁帝在世,厚德载物,慈怀育人,臣民乐效。
说的就是先帝在位期间,仁爱济世,爱子爱物,引得天下人皆效仿。
他其实那个时候也怨过先帝,认为他在处理他们的兄弟关系上有失偏颇。他始终觉得,先帝对老二更仁慈,就算是在谋权篡位这种违逆之事上他都能不计前嫌,他真的不知该如何形容自己当时的心情了。而先帝还为了老二的未来,为他出谋划策,想到了分封这一招,生生的把一国之君原有的权力分散了去。
若非自己是嫡长子,其实,他能得到更多吧。
常人言,一碗水端平,可若真的端起来,谁又端平了?
但如今么,这一切都成为了旧事云烟,先帝已经含笑九泉,其他几个兄弟在各自的封地上过着自己太平的日子,要是自己再提出来就没意思了。他不是先帝爷,做不到跟自己的手足同气连枝,也学不来先帝爷对待子女的一视同仁。他更愿意,屈从于自己的喜好。
谢长柳猜不出来陛下跟自己说这些干什么,于是,回应的也淡漠。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