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起道:“启禀主公。臣吴起以为,为防御外敌,确保主公江山稳固,当再立一军,总作三军。臣将组建新军一应事项详书于此,请主公裁定。”说完,将奏本双手呈示。
内侍走过来接过奏本,又转身双手将奏本呈放到鲁元公的案桌前。奏本是吴起用刀笔写在简片上的,鲁元公一看粗粗的一大卷,眉头禁不住紧紧蹙起,道:
“你就直接对寡人说吧!”
吴起先从新立军旅的建制说起,全军将士一万七十二人(其中72人为股肱羽翼,有如现在军部中的参谋干事及后勤人员),军下设四师,一师辖五旅(每旅500人),一旅辖五卒(每卒100人),一卒辖二戎(每戎50人),一戎辖伍什(每什10人),一什辖二轨(每轨5人)。接着,吴起说到旅、师、军三级将佐的人选。当鲁元公听到由曹颉出任新军主将时,脸上立刻绽放笑容。现在曹颉是他最宠信的人,他想,曹颉掌新军,正好可以学一学带兵,将来替换吴起也有了人。高兴地笑望着吴起:
“吴爱卿你接着说!”
吴起接着谈到全军所需配备的战马、战车、军帐,以及各式攻防器具的具体数量,最后道:“以上诸项购置、打造,加之全军将士衣甲食用,年需资费约在两万金……”
“你等等!”鲁元公伸手打断吴起的话,“两万金?你让寡人到哪里去弄这么多的钱?”
吴起道:“臣以为,五千金可以从公库支付,所缺一万五千金,可削减世袭子孙之食俸以做添充。”
“什么什么?你说什么?”鲁元公瞪大眼睛,“世袭子孙的食俸是随便能动的?”
吴起不紧不忙道:“主公息怒。臣以为,先祖有功于鲁,该当荫及子孙,但不当没有时限,如若此制永世延续不改,其子孙世代坐享其成,必定养成不思进取、骄奢糜费之恶习,不仅于已不利,于国亦有害也。”
“寡人说不行就不行!”鲁元公不由生起对吴起的防范之心,两眼望着吴起,“你怎么不想一想,这一削一减,他们的衣食从哪儿来?多少辈子就是这样传下来的,寡人给他们改了,他们还不都怨恨起寡人来?不行!”
公仪休道:“主公不必过虑,吴大夫所说之削减,并非是全部免掉,吴大夫已做过测算,即便削减最多者,其衣食享用亦比普通百姓富足,绝无衣食之忧。诚然,这些人食俸被削减,心里会一时不快,但反过来,却能激发其奋发向上为国家再建新功之志,于己于国皆利也。如若不然,其世袭子孙食俸照拿不减,建立新军所需之全部资费便要出在百姓身上,而增加百姓税赋,百姓又岂无怨乎?”
鲁元公:“那就全从公库里出!”
吴起道:“公库之所有,皆来于百姓之税赋,主公全取公库之金做新军资费,岂不等于仍是尽出百姓身上?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臣之见,百姓赋税切不可过加。”
鲁元公:“寡人就不明白,加征百姓税款不行,怎么削减人家的食俸就行?”
公仪休道:“主公息怒。近年来我鲁年景丰欠参半,百姓家底尚不充裕,常言说,阴晴难测,风雨无常,旱涝之灾亦不可知,若连遇天灾,而百姓却无些许积蓄,必生慌乱,民乱,国必不宁,故古人有言曰:‘民财不可竭,财竭则国危’,主公当思也。”
公仪休最后几句话在鲁元公的脑海里产生了触动,对他来说,第一位的就是国家安定,保住他的君位。心里想,这些年也确实是没有几个丰年,百姓们也就是落个温饱,剩不下什么积蓄,把他们征得太苦,真要是再遇上灾年,说不定就会发生象老国相说的这种情形,国家不宁,寡人的君位又怎么会稳?可不加征百姓,这么多的钱出在世袭子孙的身上,他们准定是怨恨寡人的!鲁元公心里矛盾,拿不定主意。
公仪休道:“老臣想出一个主意,不知主公意下如何?”
鲁元公:“老爱卿你说。”
公仪休提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百姓的税赋再多加征一点,世袭子孙的食俸再少削减一点,使其各负万金。
鲁元公沉思了好一阵,道:“二位爱卿先退下,让寡人再想一想。”
公仪休和吴起走后,鲁元公即刻命内侍把曹颉召来宫中,讲说了建立新军和新军所需资费筹措之事,问曹颉是什么主意。曹颉一听要他出任新军主将,如喜从天降一般,心想,这些年我曹某在朝中掌理军务,虽说职在将军,手中并无实权,如果能主新军,手中有了一支为自己所用的军旅,就等于有了一块取代吴起执掌一国之军的跳板,同时吴起提出削减世袭子孙食俸以作新军资费,必会引起这些人的怨恨,于我曹某岂不是两全其美?道:
“臣以为,增建新军,甚是必要,削减世袭子孙食俸一事,主公全不必虑,主意不是主公所出,而且主公是力主不减,事情传出,这些世袭子孙不仅不会怨恨主公,还会感谢主公,于主公全无损也。”
鲁元公想想,道:“是这个理儿,那就这么定了!” txt小说上传分享
兵家吴起 (18)
4
正如吴起预料的一样,曹颉对执掌新军抱以极大的热情,很快便把一支拥有万人的新军组建起来,为利于训练,他在城南十里处选取了一片开阔地建起一座新军大营。从早到晚,大营内战马嘶鸣,兵车扬尘,金鼓动地,杀声震天,到处都是热火朝天的练兵景象。曹颉吃住在大营,十天半月不回一趟家,不论风天雨天,还是在炎炎似火的烈日下,都能看到他身着戎装与孟生一起指挥将士演练的身影。在他看来,只要在最短时间内把新军训练出个样子来,他的统军才能就会得到公认,老国相就再也不能以他不知兵为说辞阻止他做大将军。他进而继续往下想,老国相已经是风烛残年,老牛破车,没有了几年的活头,老国相一死,吴起再没了靠山,而他曹颉有国君,到时候吴起自然就会位居他曹颉之下。曹颉把这些深藏在心里,对吴起表现得更加亲近,更加敬重,隔上几天便往吴起的府上跑一趟,亲自禀报新军训练进展情况,请教将兵之法。他还不断在孟生面前赞颂吴起如何博识广闻学贯古今,他知道孟生是吴起一手培植起来的,通过孟生把话传到吴起的耳朵里,更容易博得吴起的好感和信任,消除吴起对自己的防范。
吴起生性襟怀豁达,坦诚仁厚,向来都是以君子之心度量他人,对曾经同窗的曹颉自然更是不设防心,新军建立之后,他想到的第二件事是调整军旅驻防。两个月前齐军遭到惨败,其战力不会在短期内得到恢复,故而对鲁国也暂不会构成威胁,应该在与楚国相接壤的边界加强防守。鲁与楚原先并不是邻国,两国之间还隔着莒、曾、郯三个诸侯小国,十几年前,由于可与楚国相抗衡的吴、越两个东方大国之间战事不断,先是吴兵败越,后又越兵败吴,虽然最后越国灭掉了吴国,但越国国力已大大削弱,楚国乘机北上用兵,先灭掉了钟吾,随后又一举把莒、曾、郯三国灭掉。在此之前,楚国已先后灭掉了邓、黄、庸、蓼、蒋、吕、萧、许、胡、陈、蔡、杞、邾等十几个诸侯小国,成为时下国土面积最大的诸侯国。吴起认为鲁与楚为邻十几年来虽然一直保持着友好相处,但对这样一个大国,不能不防患于万一,于是亲到谢柳和申详军中,做了重新布防。
吴起虑事高远,理事有序,果断练达,公仪休看在眼里,喜在心上。公仪休年已七十有五,虽说耳不聋眼不花,但总感到力不从心,这几年一直想找一个可以接替自己的人,今天,他觉得吴起正是接替他的最佳人选,鲁有吴起,定能保得鲁社稷宗庙,而他在百年之后也便可以毫无愧意地面见九泉之下的先君。不过他想到国相位居百官之首,需要料理的国事千头万绪,不是一下子就能掌理起来,所以常常吩咐家仆把吴起唤来府上,讲一些国家政事给吴起听,并提出一些不易处理的复杂问题让吴起发表意见,藉此来培养吴起的理政能力。吴起虽然不知道老国相是何用意,但感到同老国相在一起交谈收获非常之大,后来不等相府家仆来唤,只要一有空闲,便往相府走一走。
这天,两个人一直谈到日头西落仍然余兴不尽,吴起被公仪休挽留用过晚饭,方才离开相府。吴祥赶着马车拐过南街路口,吴起见路北一块空地上,不少百姓在夜幕下席地而坐,聚精会神地听一位瞽者讲书。瞽者利用人们茶余饭后的时间到街头讲书,以换取些许钱币养家糊口,是多少年来就有的事情,不过由于诸多的原因,吴起从来没有听过,今日恰巧路遇,又无别事,便吩咐吴祥把车停靠在路边,上前找了个地方坐下听起来。
瞽者讲的是鲁僖公十五年发生的事情。吴起在曾申学宫求学时读过《春秋》,《春秋》是鲁国太史世代相继,按年、月、日秉笔登记的档册,起自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止于鲁哀公一十四年(公元前481年),每年所记都是提纲挈领,少则几十字,多则百余字,鲁僖公十五年也只是用一百二十一个字记载了当年所发生的事情。而瞽者却以讲故事?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