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浪小说

子浪小说>二生三中的三是指 > 香炉(第1页)

香炉(第1页)

红楼梦》第四十一回里有个情节让人印象深刻:刘姥姥在大观园解手后,醉醺醺一头撞进怡红院,在宝玉的床上蒙眬着睡去。袭人进了房门,“就听的鼾声如雷”,“只闻得酒屁臭气”,“满屋一瞧,只见刘姥姥扎手舞脚的仰卧在床上”。袭人慌忙推醒刘姥姥,并往房里大鼎内贮了三四把百合香,用罩子罩上香炉后,扶着刘姥姥连忙出了怡红院。电视剧里的香炉是搁在桌子上的一个双耳三足鼎,袭人向鼎内抓了三四把香,然后连忙拉着刘姥姥出了房门。

除了房内熏香除异味,《红楼梦》里最著名的“香”

就是宝姐姐的冷香丸了。冷幽幽的药香气让宝玉以为是宝姐姐衣服上熏的香气。“意绵绵静日玉生香”一回,林黛玉打趣贾宝玉,笑他:“蠢才!蠢才!人家有冷香,你就没有暖香去配?”更不要说馒头庵、铁槛寺里的香烟缭绕了。

西方的“香”文化与中国大相异趣。西人提取花香草香调制成水,装进精致的瓶子里,用时直接将香水抹在耳根、手腕等处,利用人体的自然代谢挥发出香气。中国文化敬事佛道皆要燃香,香水的香气不能上达天听,只有制成香,让香气载着凡人的求告轻飘飘地随风上升,满天神佛才能听到民间疾苦。香不能置在瓶子里,不能直接喷吐,只有敞口容器方能容下香烟的袅袅身姿。香炉内缓缓飘升的烟雾没有固定的形态,带着花草的香气随势上扬,在空中静静地散开,静静地消逝。从开始到结束,没有人力穿凿附会,没有人工干预强求,一切自然而来,自然而去。与“喷香”和“抹香”相比,燃香或熏香是中国文化“随物附形”“万法自然”的精髓,而盛装香的精致香炉也成了历代文人骚客把玩赏鉴的心头爱物之一。

我常用的香炉有四个。一个用来盛放盘香,一个用来盛放线香,一个是倒流香所用,还有一个是点香薰蜡烛时用。前几年常用桂花盘香,香炉是陶瓷质地,碗状,盖子是连绵起伏的山峦。碗里放了我从北海带回来的一只金字塔形的贝壳,桂花香盘于其上。褐色的香炉与盘香的颜色一样,炉盖的山峦左右各开了三个长形孔,仿佛幽深的洞口,可以窥视炉内乾坤,盖顶山峰凸起,做成把手,方便揭盖。点好香后,山峦盖住香炉,炉内的香慢慢地燃烧,烟从六个长形孔徐徐飘出,在半空中忽而直升,忽而婉转,一时几股烟气扭结,又随风散开,各自寻找出路。

每一分每一秒,烟气都不会有相同的身形,总是如行云流水般忽聚忽散,忽飞忽逝。闻着桂花的香气,看着从香炉里飘出来的香烟散去,时间在流逝,然而时间仿佛又是凝滞的。好像你看天上的云,云就那么在空中飘着,一会儿是这个样子,一会儿是那个样子。你想了半天,它都不像一个可以确切说得上来的东西,它无法被定义,无法被命名,可是不知怎地,你的心里却是空荡荡的、愉快的。这一刻,流动的时间是物质的、客观的,无法回头重来;但是静止的时间是自己的、内心的,可以反复回味咀嚼。

流动的时间是我们奉献给他人的,静止的片刻是留给自己的容身之地。

如今燃香也有不好之处。北方冬季雾霾严重,基本上家家都有空气净化器。冬天点盘香时,家里的空气净化器就开始猛劲儿地工作,指示灯变成红色,机子呼啦啦地响,吵得人耳朵生疼。后来我便不用盘香炉,买了个线香炉。

香炉简简单单,木刻的鱼形,红木色。鱼肚子里放香。鱼头和鱼尾处嵌有磁铁,使得炉盖和炉身吸附得更紧密。炉盖的鱼身中间随炉形开了一条长孔,烟气便从此出。买香炉附送了一管线香,闻着像是檀香。香炉虽然身形长,但比盘香炉仍小许多,不占地方,所以我就把它放在随手可取的地方,燃完香后方便再续。因为香炉只有一处出烟口,所以也只有一缕烟飘飘而出,比起盘香炉的六个孔,这一丝烟气真如游丝一般细软无力。这一丝细烟常常在半空中盘绕流动,变化出万千姿态,妖妖娆娆。它的千变万化总令我想到书法线条的意趣兴味。有时看得起兴,我不由自主地用手在空中跟着烟气的变化舞蹈,想象不存在的一个字在空中缠绕婉转,仅仅用线条就展现出汉字的全部魅力。想到在碑林博物馆看到的张旭和怀素的草书,如同眼前的烟气一样,潇潇洒洒,不拘于形。这字,这烟,瞬间都有了一种气度、一种胸怀——一种万物自在心间,万物又不在心上的气度与胸怀。

倒流香炉的造型是几个香炉中最复杂的。黑色光滑的圆形底座上,山涧里一股溪流蜿蜒而下,在涧底形成一个水潭。山上坐着个闭眼冥想的素衣小沙弥,旁边一个香鼎,鼎上放置倒流香。燃起香后,烟雾不向上飞升,而是向下顺着溪流的河道流入炉内的水潭里,远远望去,飞流如雾,如梦如幻。如果说线香炉和盘香炉看的是烟,这倒流香炉看的就是炉了。倒流香的烟与炉浑然一体,炉是烟的归宿,烟弥补了炉景缺失的一角。烟流进倒流香炉里,成全了小小香炉的一个小小的山水世界。“一口气不来,向何处安身立命?”清顺治帝参悟佛法时对董鄂妃如是说。《清史稿》记载董鄂妃“习书,未久即精。朕(顺治)喻以禅学,参究若有所省”,是个悟性极高的女子。

奈何世事无常,她与皇帝虽情深似海,但“情深不寿,慧极必伤”,情爱终究是过眼云烟,聚时欢喜,散场则冷冷清清。对于那句禅机,影视剧中两人的参悟是:一口气不来,向山水间安身。历史上两人是否有过这样的对话,不得而知。功过是非的硝烟散去后,方看清人生原来不过是“如雾亦如梦”,欢爱“朝露去匆匆”。在中国人的心中,唯有山水自然永远“缘生缘灭还自在”,不为红尘所累、所绊。

香薰炉是个白瓷佛头炉。佛顶打开头盖,注入一两匙清水,滴几滴精油,脖颈中空,用来放置香薰蜡烛。空气中不见烟雾升腾,但精油的香气在蜡烛缓慢地燃烧中丝丝缕缕地蒸发挥散。因为不喜点蜡,所以这个香炉买来只为好看,当作摆件一直放在书房一角。我爱它通透莹润的纯白颜色,爱它似笑似嗔的佛祖脸庞,爱它不言不语却仿佛参透世事的静默无声。

此刻,我点燃一根线香,放入香炉,盖上炉盖,看烟雾徐徐缭绕,在空中随意地自在变幻,无声消散,心里无来由地豁然平静下来。万千烦恼,不过如烟一般倏忽而来,倏忽而去。既来便有去之时,又何须煎熬自苦?一口气不来,向何处安身立命?一口气不来,只向心内安身,整个世界便化进生命里,成了生命本身。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