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你走多久,我们都能听到你的声音;无论你走多远,我们都能看到你的笑脸。”温州殡仪馆遗体告别大厅两边的挽语,道出送别人们的共同心声。吕人俊先生虽然走了,然而,他扶掖新人的事迹,仍然在世上传诵。
20世纪80年代,吕先生在市文联创联部任职,经常到各县关照文联工作。1990年12月,他来文成帮助筹建县文学艺术联合会,他向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兼文联主席徐世征极力推荐,是否将文成中学的语文教师陈挺巧调入。陈挺巧老师大学中文系毕业,读书期间就在《温州日报》副刊发表短篇小说《卖烟丝的人》,后陆续在《浙江日报》等报刊发表小说、报告文学,又任多年的高中班主任,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县委书记金邦清以全县的文学艺术大局为重,将他调出,后担任县文联的副主席兼秘书长,并担任文学刊物《山风》的副主编,与文联主席周文锋积极配合,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
80年代初期,我在文成石垟林场中学任教,业余也写点诗歌、散文诗、评论在省市报刊发表。当时,吕老师兼任《温州文艺报》编辑,我曾寄散文诗《梨蕾》《彩色的港湾》,经他悉心修改发表了,比原稿更形象生动。后来,吕老师又担任《温州文学》的诗歌编辑,经过他的润饰,又发表《健、歌、叶》《启航》《杜甫》等一组散文诗,更增强了我的写作兴趣与信心。1995年,在《中国散文诗》发表《香菇河》。次年,在《香港散文诗》发表《长城谣》并获奖。
2004年上半年,我在瓯海梧田龙霞创办《鲁迅》作文班,我请吕老师给40余学生作《怎样写诗歌》的辅导,他在百忙之中以自己写诗的实践,与诗歌创作理论结合,深入浅出地做了两个小时的讲座,学生听得津津有味,继而利用五个单位时间,每人写五首以上诗歌,多的十几首。“诗歌写作”这个单元过后,我又委婉地扭转学生的思想,继续学写“随笔”。有的学生问:“我用诗歌代替好吗?”
(当然不能)可见,吕老师激发他们的写诗“惯性”一时停不下来。
当时,梧田一中初三学生的《新街》一首短诗,在《温州晚报·春草池》发表。
去年12月,我准备出版散文集《最后的握手》,请吕人俊先生审读并作序,83岁的他,思维仍然十分活跃,能与时俱进,又寄来代序《提倡“在场主义”散文》,鼓励我与广大写作者,继续写出具有深厚生活气息的散文。
多年来,在他的支持下,我在《人民文学》《中国报告文学》《中国散文诗》《散文选刊》《百家散文》等杂志发表作品并获奖,有10篇散文收入10种年选、文选,并出版了散文集《绿色长廊》、学术专著《刘基故里楹联评注》。最近两年,聘为《散文选刊》签约作家。
2015年6月7日16时,要向吕人俊先生的遗体告别了,头三天,我用快件寄去自己撰写的一副挽联,作为献给扶掖文学新人的良师的最后礼物。那天早上,悬挂5号大厅的第一对廊柱联词是:英名耀千年,边疆军旅夸人杰;
佳作播九州,瓯越文坛识俊才。
2015年6月20日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