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数月搜罗分厘,《无以为名诗词选》一书终于完稿,即将付梓出版。这是我的第一部个人作品集,浓缩了我近二十年的所见所感。
我与诗词结缘,既必然也偶然。说必然,是因幼承庭训,比较偏爱诗词,且于诗词之道略窥一二;说偶然,是因互联网兴起,提供了发表的机会和交流的平台。两者结合,我才能保持持久的兴趣,吟咏不辍。
诗词,属于很小众化的一个文学门类。爱好者多,真正懂行的很少。我的诗词之路,以2002年为界,分两阶段。2002年前我以新诗为主,偶涉古诗词,大多随写随丢,散佚殆尽。2002年后我开始转向古诗词,并有意识在“传统母本的形态更新”“现代语汇的复古演绎”等方面积极探索。这个时期的作品,人称“无名体”,不仅受到圈内关注,而且引发不少热议。
我从不认为自己是一名诗人。对我而言,诗词仅是诸多个人爱好之一。
其作用在于:一是缓解工作压力,让内心安静下来;二是涵养生活品质,让思想灵动起来。所以我写诗词,既不为“经世致用”和“风动教化”,也不为“名扬天下”或“传之后世”。我写诗,更多倾向“志于道,游于艺”。为此,2014年后,我在“天下精舍”公益课堂,义务从事诗词的教学和普及,受到广大诗词爱好者的欢迎。
2002年至2022年,跨度正好二十年。这二十年,是我工作最繁忙的阶段。
如何兼顾工作、生活和爱好,这是一个难以回避的问题,其核心在于“时间管理”。我始终认为,个人爱好的满足必须以充分保证工作和生活为前提,决不能以牺牲两者为代价。因此我通常是用碎片化的时间来创作诗词,并为此自我设限———“退休前不写古风”,原因就在于古风更侧重一气呵成,不像近体,断续连缀也影响不大。
二十年吟咏,到底写过多少,委实难以准确统计。其原因无非两点:一是生性疏懒,不擅长存档保管;二是把写句子当成一种休息调剂,从不当回事。
至于出版个人作品集一事,更是老生常谈,一拖再拖,直到今天才终于“毕其功于一役”。
谈到诗稿的留存,我特别要感谢梅子。她是一个有心人,不忍心让我的拙作淹没,就悄悄代我保管,跨度十年有余。为支持我早日出书,她将诗稿打印成册,连同电子版一并留下。因此没有梅子,也就不会有今天这本书。
二十年吟咏,除了梅子提供的那部分外,还有不少散见在各选集、报刊、博客和公众号中。小儿姚中禾利用公暇,协助我一起选录诗三千一百六十首、词五百三十七阕、楹联二百四十副、联话三十四则。诗按大类分成十七卷,词以同调归类分成三卷,诗词合计二十卷,末附部分课堂教案、探索实例和联语。
本书选录以保存作品原始面貌为主,一般不做修改或润色。掌握的尺度,也非以质量为唯一标准,而是以保留个人的某些记忆或生活痕迹为主。特别需要说明的是,本书在编纂体例等方面,听取并采纳了作为年轻一代的小儿的建议,有很多突破的地方。表现在:(一)简化诗题。传统诗题,大多冗长繁杂。这已经不适合现代人简洁明了的阅读习惯,因此不再坚持按传统题法制题,代之以更一目了然的题面。(二)合并同类。舍弃传统的按创作时间先后的编排方式,采用按题材归类,方便检索、阅读和比较。(三)专题集成。这是本书编纂体例上最大的创新和亮点,既是一次大胆的探索,也是一种再创作。
其主要做法,就是充分运用总结版、小说版、电视剧版、日记版、故事版、实录版、年谱版等模型,代入零散的诗作,通过集成之后,再度演绎全新的内涵,多元呈现诗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另外,本书在少量句子中保留了个别繁体字或特殊用字,有些出于准确解读的需要,有些出于运用修辞需要,还有一些是习用的词汇不宜替换。
诗词虽小技,然奥妙无穷。本书出版的目的,主要在于以诗会友,传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当然因个人水平有限,差错难免,尚请读者不吝指教。
最后,本书在编辑出版过程中,得到了周伯军社长、鲍广丽编辑和其他朋友的鼎力相助,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是书即成,裁句以记:“一帙三千剩,纷纭二十年。梦游香雪海,人老碧云天。往事资茶后,余踪续纸边。不因无所益,轻了与诗缘。”
癸卯春姚平序于沪上亢悔楼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