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浪小说

子浪小说>重楼的药用功效及食用方法 > 代序(第1页)

代序(第1页)

胡君和他的中医三部曲

莫伸

短短几年,胡君以出人意料的速度,连续推出了三部反映传统中医药的长篇小说,这确实令我惊讶。

三部长篇,卷帙浩繁,加起来有近百万字了。面对如此浩瀚丰富的长篇巨著,很难用一篇简短的文章去介绍和评价它。想来想去,我还是从胡君本人讲起。这可能有助于读者在了解作者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他的作品。

和胡君交往三十多年了,印象最深的是:他有君子之风。做人规矩,行事周正;不狂不躁,不欺不媚;待人有礼,言而有信。说实在的,在今天这样一个喧嚣而浮躁的氛围中,能保有这样一种克己守纯、内心宁静的人很少。

生活中,胡君的爱好似乎不多。他不唱歌,不跳舞。他立场鲜明,却不是那种情绪过激的人。他性格内敛,对身边人和事很包容,从来不会非黑即白,也不会有疾言厉色和慷慨激昂的时刻。和胡君在一起久了,我常常想起诸葛亮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用在他身上,非常合适。

相处久了,我又发现,胡君其实是个爱好很多的人。而且一旦对某种事物或者专业产生兴趣,他就会全力以赴,将其当作生活的一件乐事做到极致。

比如做饭。

生活中几乎人人都会做饭。但胡君做饭远远超出了日常做饭的范畴。起初我对这一点并无察觉,是渐渐发现、渐渐感受到的。朋友们偶尔相聚吃个饭,总要有人点菜。我点菜总是搞得一塌糊涂。

而胡君点菜不仅有板有眼、有理有据,而且荤素、营养,包括色调和品相都搭配得非常合适。尤其令大家赞叹的是,无论三五人还是八九人就餐,他总是能够在权衡菜品的同时,把握好菜肴的分量,丰俭适度,时常达到“光盘”的效果,吃饱吃好,从不浪费。这样一来,聚餐时大家便公推他来点菜。也由此让我懂得:做大事的人,在小事上也能做得很好。

当然,点菜内行只是外表,烹饪内行才是内质。胡君的烹饪不是一般的做菜,而是把做菜当成了一种乐趣,甚至提升为一种艺术。

无论购买食材,还是清洗、切削、烹炒、蒸煮,他都有自己严格的要求和标准。我先后在他家里吃过几回饭,以他的手艺,家常菜自是不在话下,连不多见的海鲜也做得有滋有味。他做的干煎三文鱼和浇汁鲍鱼,品相之好、味道之美不逊于高档餐厅。尤其难忘的是有一年春季,胡君在家里为我和几位朋友做了一桌全野菜家宴。有荠菜、香椿、柳芽、松针等,配以松仁、芝麻、松茸菌。煎、炒、蒸、调,样样味美。一边吃一边听他介绍菜品,我深深地感觉到:生活中的乐趣无处不在,但是需要有心人去寻找。生活可以很枯燥很干瘪,也可以很丰富很盎然,全看你以怎样一种态度去对待它。如果你怀揣了兴趣,饱含着热爱,生活就不仅充满了生机和乐趣,还充满了创造的空间。

胡君还有一个更加突出的优点,这优点我甚至找不出准确的语言来概括它。是真诚善良?但不恰当;是做事专一?也不准确。我是个专业搞文字工作的人,穷尽文字而不能准确地概括一个人的秉性,这于我而言是一种并不多见的情形。但事实如此,所以我还是继续讲与胡君有关的事情,让事情来折射语言所无法完成的概括。

多年来,胡君一直从事文学编辑工作,先是编辑铁路局文艺刊物,后来又在铁道报社编辑副刊,在为人作嫁衣的岗位上工作了二十多年,培养了许多写作方面的人才,但也长久地耽误了他自己的创作。

一批批经他培养的作者在成长、在进步,并走上领导岗位,他却始终原地踏步不前。

问题在于,他安之若素,极有定力。

没有人想到,胡君刚一退休,生活突然变得多彩和丰富起来。

他本是个不善交际的人,但退休后却有多方人士伸出橄榄枝,邀请他参与各个领域的采访和写作。这些合作者有民间中医,有企业家,有艺术收藏家,等等。这种多元的接触和写作,不仅丰富了他的生活,开阔了他的视野,而且使他拥有了源源不绝的写作素材。

本来,这一切都很正常,很多写作者都有过类似的经历。但胡君的不同之处在于,每接触一个新的领域,他都要在相关专业知识上下一番苦功。他的投入和认真,常常使他和采访、书写的对象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好友,甚至成为莫逆之交。

比如和奇石收藏家董永宁的交往。

董永宁是陕西奇石收藏领域的知名人士,性格豪爽,为人热情,热心于教育和公益事业。性格豪爽是优点,但派生出来的就是口无遮拦。一旦口无遮拦,与人相处中就容易产生一些微妙的龃龉。但据我观察,胡君和他的交往却如鱼水交融。按理说,一个沉静内敛,一个语无忌惮,很难和谐,偏偏他们俩就非常和谐。胡君写了很多奇石鉴赏文章,使董永宁和他的藏石走出潼关,引起中国赏石界专家的关注和好评,中国观赏石协会组成专家组来董永宁的石馆考察,并授予石馆“中国赏石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示范基地”的称号。其实,我和一些文学界朋友也曾数次去董永宁的石馆参观,也留下了美好的记忆,但总体而言,我们看过也就看过了,唯独胡君看过后,全副身心地为石馆做了很多事情。后来董永宁突发脑出血早逝,消息传来,我们都非常震惊,也十分难过。但是无论震惊还是难过,都仅此而止。只有胡君,完整地帮助家属处理好董永宁的后事,这包括董永宁一生收藏的奇石——那是一个无论规模还是数量都堪称宏大的事业。

胡君是怎样处理这些事情的?付出了多少精力?又经过了怎样的思考和梳理?当我听说董永宁去世一年后胡君仍不时去石馆帮忙时,我就明白了为什么他能够得到董永宁家人如此的信任。所有这一切,打眼看去,是流水般的生活。但是稍微细想,这中间饱含着多少友谊的真挚和做人的真诚!我猜想,小说《重楼》里的奇石收藏家司马宁的原型应该就是已故的董永宁。

再说说胡君自学中医药和创作中医小说的起因。

从他打工说起。

得知胡君刚退休就在一家民间中医诊所打工,我很好奇,特意去这家诊所体验了一次。这是那种常见的隐身于街尾小巷的诊所,老中医用承继了家传四代的内病外治技法,为患者辅助调理治疗慢性病。一般而言,民间中医的生存状况是极其艰难的,这家诊所同样如此。从拥挤的空间和简陋的设施去判断,效益显然不好。既然如此,胡君在这儿打工图什么?这样的打工又能够持续多久?看到胡君在诊所堆满药品的阳台上支了张电脑桌写作,我心里很是疑惑。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