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童年里,有两位亲善的奶奶:一位是自家奶奶,姓潘;另一位是自家爷爷的二弟的老婆,我们叫她二奶奶,姓朱。二奶奶没有生育,抱养了个女娃,可也没能留在家里,外嫁了出去。
在二爷爷辞世、二奶奶孑然一身年事渐高时,亲友长辈找到我母亲,希望我们家能把二奶奶领养过去。母亲没有推辞,二奶奶就住进了我们家。
说自家奶奶好,是因为她特别喜欢我这个陈家长孙。她长年闲不住,干不了农活了就从早到晚地坐在小板凳上搓茅草绳,积累了几捆后,卖给杀猪斫肉的屠夫换点零花钱,总不忘给我买嘎嘣脆的脆饼;说二奶奶好,是因为她有一双大脚,没有裹足,长年照顾幼年多病的我,给我讲故事,陪我住医院。说来凑巧,性格迥异的两位奶奶,却有同一吃好,就是爱食蘘荷。到了夏末秋初季节,蘘荷成熟了,我看见她们在餐桌上大口地嚼食蘘荷。在我眼里,其味刺鼻,如草药一般,而她们能从容地享受其味,真是不可思议。
我好奇地问她们:“你们怎么不怕蘘荷的苦味道呢?”
“不苦啊,香着呢!”她们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
蘘荷是江海平原上的常见植物,“一岁一枯荣”,属于多年生草本植物。它不占良田,安然在屋后墙角生长。蘘荷的生命力顽强,似乎是百虫不侵,从不需要打药水。它的独立意识非常突出,土壤肥点贫点都能将就,只管栽下它,几乎就可以不管不问了。春天里,不知不觉地就长出绿油油的芽儿。随着气温的升高,蹿起了个子,一鼓作气地长到一米高。那肥厚的绿叶可以放在蒸笼里,做馒头包子蒿团的垫子。到了夏天,蘘荷的根部会钻出卵形果实,颜色有绛紫和浅绿两种。果实若不采摘,还会开出黄色的花。它们年复一年地默默生长,悄悄结果,慢慢枯萎。
我一年一年地长大了。两位奶奶一天天地老了,她们的牙齿一颗颗地掉了,前后几年相继离世。不知什么时候,父母亲也喜欢吃蘘荷了。他们边吃边说:“蘘荷的味道真的不丑!”
蘘荷的吃法在我们家乡一般有两种,一是生炝,二是热炒。
生炝是我们最喜欢的。将蘘荷或横切成沫,或纵切成丝,撒上盐花,过半个时辰,再用双手捏出其汁液,浇上菜籽油,或者芝麻油,放点酱油味精,一盘生炝蘘荷便做成了。这道朴素的菜可做喝粥的小菜,也可就饭。看着他们吃得津津有味,我也有了尝一尝的冲动。
我挑了一丝轻轻地放在舌尖上,顿觉一股异味,再嚼上两口,感到一丝丝甜,再嚼上几口,似乎有了香味,便连扒几口大米粥。
“怎么样?好吃吧?不骗你的!”母亲笑盈盈地瞅着我,“你以后会越来越喜欢吃呢!”
我点点头,又摇摇头,感觉还是吃不惯。
后来,我外出求学了三年,吃了三年的异乡菜肴。这三年的寒暑假自然还是要回家居住的,就这样与家乡聚聚别别的日子里,竟然开始喜欢上蘘荷的怪味了。母亲见我喜欢吃蘘荷了,便趁着冬天,对原来的植株进行了分棵栽培———在绕屋的河边增加了种植范围。
不知什么时候,有人来村里高价收购蘘荷了,说是出口到邻国,赚取外汇。后来听说蘘荷在外国人眼中,是极富营养的绿色有机食品,自身能抗百毒,人吃了对身体好处很多。因为成了出口俏货,蘘荷在我们的心目中地位大增。人的味蕾好像也有从众媚洋的心理,似乎是洋人说好的就真好,才真的是人间美味。
在工作后的一个培训班上,一位中医大师讲到孩子从小不爱吃蔬菜的缘故,大意是小孩子体内纯净,少有积毒,随着日岁见长,体内开始有所积累,才渐渐喜欢上吃蔬菜。现在看来,有些美味,是需要在一定的人生经历之后,才能慢慢品咂出它的真味的。
如今,两位奶奶已故去多年了,每当到了蘘荷成熟的季节,嚼食着盘中的美味,就止不住地想念她们。
二〇一七年十月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