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浪小说

子浪小说>留住乡愁阅读理解答案 > 走出毛公山的李哥(第1页)

走出毛公山的李哥(第1页)

巴山深处有座名山叫毛公山,因其形状酷似仰卧熟睡的伟人毛泽东而得名。山下有一条清澈见石的河流叫吕河。我家住在吕河南岸的河边,他家住在吕河北岸的毛公山上。他叫李瑞清,是靠艰难跋涉走出大山的奇人。我就是追随着他的足迹从山里走出来的。

他比我年长,平时我就称他为李哥。在我的记忆中,他是一个不向命运低头的人。他凭着顽强的毅力和锲而不舍的精神,苦苦追求着心中的理想,给我们这些山里的孩子们做出了榜样。

命运常常捉弄人。恢复高考后,他和同龄有志青年一样,怀揣大学梦而励志笃学。一九八一年他第一次参加高考,以两分之差与大学失之交臂。他不甘心就此消沉。一九八二年,他走进了全县唯一的一所重点中学———旬阳中学复读。那个时候,他一心读书,只为能考上大学,走出农村吃“商品粮”,实现“跳农门”,改变自己的命运。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一年,他以高出高考录取分数线三十多分的成绩考上了大学。这让他激动不已。然而,在他左等右盼等待录取通知书的煎熬中,等到的是因体检问题而未被录取。在挫折面前,他没有放弃追求,又复读了一年。这年他又考上了,可仍然没被录取。他带着遗憾回到了农村。这意味着他只能面朝黄土背朝天,干一辈子农活了。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一九八三年,国家招干,他以优异成绩顺利地被招录为合同制干部。不论是在基层乡镇司法助理员、乡政府办公室文书、乡财政会计、青年干部这些岗位上干的六年多时间里,还是在乡镇党委副书记、乡镇长、乡镇党委书记任职期间,他都干出了一流业绩。二○○六年,他调任县直机关,任广播电视局局长。后又调任水利局任局长,工作干得更是呱呱叫,使旬阳成为全国农田水利建设先进县。他个人被授予陕西省优秀水利局局长光荣称号。

毛公山下的人们常常以山里走出了李哥这样的“人物”而自豪,我也为有李哥这样的老乡而骄傲!因为李哥身上有很多优秀品质!

他是一个最爱学习和最会学习的人。他对学习的重视程度和刻苦钻研精神,无时无刻不在感染着我,激励着我。

他从走进单位的第一天,就把清朝骈文第一人汪中的自述“中堂有志于用世,而耻为无用之学”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激励自己坚持学习,有志于用世。之后他在工作所用的每一个笔记本的扉页都写上这句话,提醒自己学用结合,为用而学,学为所用。

这是他在桂花乡任乡长时的一件事。因前任计划生育工作出了问题,他上任后要面对一票否决带来的诸多压力。一方面要下大力气搞好工作,一方面还要研究解决问题。在解决流动人口与计划生育报表的矛盾时,引起了媒体的关注。当时中央广播电台新闻部《新闻纵横》栏目编辑刘某,在采访他时,在三个多小时的探讨与交谈中,他对农村基层工作的见解,让记者折服。之后,记者对他实话实说:我来时,满脑子装着两种乡镇领导的形象:一是狗屁不通的土包子,二是飞扬跋扈的山大王。

你对乡镇工作的解读,改变了我对乡镇领导的看法。李哥的能力得到国家级媒体记者的肯定,认为他是一位很有水平也有责任心的乡镇领导。面对记者的表扬,他没有半点兴奋。记者的话不正流露出社会上对乡镇领导的“画像”嘛。这种一概而论的偏见和歧视,让他自卑,让他自重,让他自省,同时也让他坚定了把学习作为一种精神追求的信念。

他发誓要做一个有文化被人尊重的乡镇领导。他在工作之余除了学习还是学习。为工作而学习,注重学习的实用性。每在一个岗位,他都围绕岗位工作需要而学习,自学与培训学习从未间断过。二十年前,他才参加工作,精力充足,他无书不读。学习《求是》上的文章,经常坚持手抄;对报纸、刊物上的评论文章更是一篇都不放过;对好的文章剪贴成册,反复阅读。

每年坚持做读书笔记十万字以上。更有甚者,他特别认真抓住大小会议学习,往往在散会时就形成了新的工作思路和落实意见。已过不惑之年的他,至今还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专业、清华大学县域经济研讨班学习,个人拥有大专以上学历证书三个。他不仅是带头学习的模范,而且走到哪里就在哪里抓学习型机关建设。到水利局后,当他在调研中发现技术人才缺乏的情况时,及时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联系,把水利专业进修班办到了单位,系统内有七十多人参加学习通过成人高考。三年过去,行业的业务水平有了质的提升。

在他所走过的每个单位,所担负的每项工作,所接触的每个人,时时刻刻都体现出他对党忠诚、待人真诚、对待群众赤诚的高贵品质。这是最值得我学习的地方。不论是群众来访,或者是下乡调研,他总是那样的热情待人,特别是对解决群众的问题总是那样的热心。他刚参加工作时在平定乡,经常下乡到老庄河村。那是一个缺水的村子,那时,他只能通过给群众挑水解决困难。他从平定乡调走二十多年了,这件事一直在他心里装着。他到水利局工作后,得知该村饮水困难依然没有解决时,及时派人实地勘察立项,很快解决了该村的人畜饮水问题。

他在走过的单位,为群众办的那些实事好事众口皆碑。他所任职的力加乡、桂花乡等,通村路无不凝结着他的汗水。他调到赤岩镇工作,当时集镇开发,要架一座桥,几任班子都因诸多矛盾搁浅。他在任期间,找到问题的症结,然后以情动人,反复做工作,硬是把六年没有通的桥架通了。凡是对群众有益的事情,他都扑下身子去干,办群众的事情,他从来不含糊。就在他调到赤岩镇报到时,“接待”他的是要账的群众。二百多万元的债务,也确实苦了百姓。虽不是他拉下的债务,但他并没有推诿。在热情接待讨债的群众时,他以商量的口气问大家,给我点时间行吗?我会把你们的问题解决好。他想方设法,很快还清了欠债,群众对他从信任到支持。从此,每遇棘手的问题只要他出面,群众自觉执行,从不扯皮。

李哥是一个对工作执着追求的人,他永不言败的做事态度,无时不在激励着我干好每一件事情。在工作中,不论问题再多,困难再大,他对事总能穷其办法,尽心竭力而为之。尽善尽美是他对事业的不懈追求。我在党员承诺牌上看到这样一句话,“调动全部的智慧和激情,推进人水和谐”,他就是这样对工作极端负责又满腔热情。

他注重调查研究,善于思考问题。他常常在休息、外出开会的车上,行走在乡间的路上,给自己提问题,然后又反复思考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不论是在乡镇工作,还是在县直机关,民生问题,是他研究最多的也是做得最好的工作。乡村饮水、通村道路建设、广播电视的普及、循环农业、生态水利,他都通过调查研究,找到服务民生的最佳方案,科学发展,高效发展。他对工作从来都是用全面、系统的方法解决,从来都是从大局出发定位工作,解决问题。

记得他在段家河乡任党委副书记时,探索出了一套基层干部管理的好办法,引起了市、县组织部门的高度重视。当时我在县委组织部工作,有幸随调研组深入段家河与李哥面对面交流,深受启发。尤其是他在全县领导干部培训班上的发言,掌声雷动。那种热烈的场面至今浮现于眼前。他在赤岩镇任党委书记时,积极探索的基层干部“企业化管理”新模式,在当地开了绩效考核工作的先河。针对赤岩集镇狭小落后的现状,他积极探索出将“集镇开发、新农村建设、扶贫重点村建设、移民搬迁”资金四位一体捆绑使用的新途径,有效解决了集镇建设的资金难题,为各地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走在规模可观、环境优美的赤岩新街上,无人不说李瑞清书记的好处。他在县广电局任局长时,开办的《太极城故事》地方剧,至今令人回味无穷。

更值得一书的是,在他任旬阳电视台台长期间,旬阳的对外宣传发稿始终位居省市前列,并在中央电视台播发了大量的旬阳新闻,为推介旬阳发挥了巨大作用。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和李哥是同一个地方的人,后来又在同一个县城工作。他既是我的老乡,又是我的挚友。和他交往,给人带来的是睿智和进步。我珍惜这份友情!

(原载于2012年第3期《散文选刊》)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