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浪小说

子浪小说>远道而来的亲人指的是什么 > 父老乡亲(第1页)

父老乡亲(第1页)

父子田埂上,父亲扛着锄头走在前面,跟在后面的儿子左手插在裤兜里,右手里的锄头拖在地上。窄窄的田埂坑坑洼洼,锄头极不耐烦地跳来蹦去,但也从没滑下田埂。儿子认为自己成年了,娶妻生子了,不能再像以前那样被父亲牵着走在后面。想着直接和父亲说这事不太好,他的办法是尽量少和父亲一起走,实在躲不过时,他还是在后面,但一定要和父亲错开。

这两年,父亲总是拽儿子到地里干活。每回到田埂前,父亲总说:你走在前面吧,我老了。儿子嘴里说:哪能,我在后面跟着。

他心里想,我走在前头,像是我想干活似的,我才不呢。

他们家的地在山坡上。山不高,是座土山。山顶上,原来有3户人家,他们家是其中之一。5年前,村里鼓励大家从山上搬下来集中居住。鼓励是真的鼓励,不强求,完全由自家决定。宅基地和以前的一样大,还给几万块钱的建房补贴。

儿子不想搬,山上好啊,那两户人家搬走了,更是清静。这里离山下的集中居住地并不远,也没什么不方便的。父亲坚决要搬,住在山上,孤苦伶仃的,儿子找媳妇都是难事。人这一辈子,得给儿子留个好房子,得让儿子成家。

房子大了,从平房到二层小楼,居住条件明显提升,只是欠下了10多万块钱的债。

村里在发展乡村旅游,集中居住区前面就是广场式的花园,周围的山谷里鲜花遍地,景观式农业种植,既有直接的经济收益,又是乡村旅游的看点。这地方,有山有水,虽说在深山里,但交通极为方便,边上又是国家4A级景区,近些年旅游休闲的外地人越来越多。儿子想把家里做成农家乐,为游客提供餐饮和住宿。父亲不愿意:家就是家,让外人住进来,还要伺候人家,没家样了。再说了,城里人还稀罕咱们这山沟沟?走走转转还行,住在咱们家里,人家也不习惯。

儿子说:不想法子挣钱,光靠几亩地,猴年马月才能把债还了?他不和父亲讲道理,这么多年,都是如此。十来岁的时候,有一天和父亲弄过一次摆事实讲道理,没等他说几句,父亲一个巴掌就狠狠地落在他的脸上:和我说五说六的?你是我儿子,这辈子休想。父亲很少打他,那个巴掌打得他顿时眼冒金星,红红的巴掌印第二天才消了。

父亲说:不下山盖新房子,你能讨到媳妇?我能这么快有孙子?他说话时,从不看儿子,多半还把后背丢给儿子。只是现在说话的口气没有以前壮了,但一字一句比以前清楚。

两人各说各的,捅的都是对方的软肋。

农家乐终究是做成了。父亲说:我老了,以后你来当家。儿子说:我是学校老师,不能经商,农家乐的法人代表还是你。其实,我是在替你打工。

父亲轻轻一笑:临了,这家全是你的,说打工,也是我在为你打工。这人一当了父母,后半辈子就是为子女活了。

广场花园里有座亭子,可以摆个茶摊儿。儿子租了下来,卖茶卖饮料卖水果,还卖些当地的土特产。

父亲说:这事,你该和我商量的。

摊子摆了两天,儿子都没和他说。这天,父亲溜达到亭子附近,见儿子一个人坐在那儿,以为有什么事呢。

儿子说:你非要搬下来的。

父亲说:做农家乐就要投资,好的是,被褥家具什么的一时半时坏不了;饭菜,有客人来,再买了做。你这摆摊儿,进的货卖不出去,日子久了,可就废了。这得花钱的。

儿子说:种地,有时还亏呢。

父亲说:你什么时候见过亏的?要真说亏,也只是有些力气白费了。你能长这么大,靠的就是种地。这庄户人家,离了地,什么也不是了。我可告诉你,以后不管你做什么,哪怕像你说的能赚到大钱,咱们家的地你也不能丢,得自己种。

这庄稼地的事,父亲和儿子说过很多回了。儿子好几次让父亲别种了,现在可以把地租给别人种,也就是土地流转。儿子的意思是,租给别人种,自己不花力气,旱涝保收。父亲坚决不答应:自家的地不种,做什么去?不行,这事,绝不行。我可告诉你,咱们家的地,就得我种你种,我种不动了,就你种。这几年,房子和地的事父亲完全自己拿主意,根本不听儿子的任何想法。

儿子说:这摊子,你也得帮衬。我是老师,摆摊儿做买卖,即使用业余时间,也是说不过去的。这人来人往的,想遮也遮不住。

照现在的情形,乡村旅游越来越红火,占个好位置摆个摊儿,哪怕现在挣不了什么钱,以后一定能挣钱。再说了,摆摊儿,除了卖货,还能向游客推荐自家的农家乐。这些,他没和父亲说。

父亲说:守个摊子,我这老脸还要不要?

儿子说:老脸?你看看现在的社会,不说远的,说了你也不晓得。光说咱们村,你瞧瞧,大姑娘小媳妇,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有摆摊儿做买卖的。现在谁还怕钱烫手?从县城退休下来的干部,还在那儿卖烤串呢。儿子说完,又故意说:人家是干部,可不是你这样的农民。

来了两个游客,儿子赶紧招呼,父亲闪到一边,静静看着。游客先是买了两瓶水,看干蘑菇挺好,买了三袋;看到党参,又买了三袋。

游客走后,父亲说:这党参,其实咱们家也可以种的。儿子说:不折腾了,这进的货也是山后那村种的。人家是大面积种植,成本低,咱们家地少,种了不合算。

父亲坐在摊儿前的板凳上,整理起原本就顺顺当当的饮料、山货等。这回,他盯着儿子的眼睛,说:以后这摊主要我来摆,地里的活儿,全交给你了。

儿子说:摆摊儿是有讲究的,我得帮帮你。地里的活儿,你在行,你得多教教我。

做羊蹄的后生

从爱吃羊蹄到靠做羊蹄脱贫,他用了5年时间。

说是爱吃羊蹄,其实只是吃过附近县乡饭馆里的羊蹄。没钱,再爱吃,也没法子经常吃。他的厉害之处,是能记住每家羊蹄的味道,这家与那家有什么不同。

有一天,乡里的扶贫干事找到他,说:你这么爱吃羊蹄而且会品味道,怎么不自己做了,然后卖到饭馆去?他说:我只是爱吃,让做,我可做不来。扶贫干事鼓动他试试:做羊蹄没什么难的。过了几天,扶贫干事问他想得怎么样了,他说:试试也行,只是我这穷得叮当响,想吃只羊蹄都费劲,哪有钱投资?扶贫干事让他打申请,说乡里会为他提供脱贫专项资金。不过,这钱不多,5000块,而且以后是要还的,只不过不要利息。后来,他挣到了钱要还这笔资金时,才知道当初扶贫干事为了让他有压力,故意骗了他,这5000块钱是作为扶贫补贴给他的,不需要还。

拿到钱后,他到生意最好的一家饭馆吃了3只羊蹄。这是他有生以来吃得最慢的一次,每吃一口,都会仔细品品是什么味,用了什么作料。回家后,他试着做了两只羊蹄,可与人家的味道差得太远。好吧,自己折腾不了,就去打工学。他在那家饭馆打了3个月的工,没事就往厨房跑,终于学得了窍门。

回来后,一次只做两只羊蹄,以他特别的记忆力和灵敏的辨别力找出与饭馆的差距。十几天下来,他做的羊蹄的味道,已经和饭馆的不相上下了。那天,他拿着羊蹄找到饭馆老板,说想为饭馆提供现成的羊蹄。老板尝了尝他做的羊蹄,感觉比自己饭馆的还好些,再一想,从采购生羊蹄到成品,确实花费很多的人力,而且成本与直接买现成的羊蹄基本相同。省事,不多花钱,这生意能做。

蹚出了路子,越来越多的饭馆成了他的客户。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