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过充分的风险评估以及制定了一系列严谨的防控措施后,联合探索舰队决定启动小规模应用试点计划,选取一些相对安全且可控的场景,对已初步掌握的外星文明能量操控技术进行实地测试,以便更直观地了解其在实际环境中的表现以及进一步验证防控措施的有效性。
首个试点被选定在一颗无人居住且资源相对匮乏的小行星上。这颗小行星距离舰队所在位置不算太远,周边的宇宙环境较为简单,便于进行观测和应急处理。科研人员们搭乘小型科考飞船来到小行星表面,开始着手布置测试场地。
工程师们小心翼翼地将经过改良和缩小化处理的能量操控实验装置搬运下来,按照预定的方案进行安装和调试。他们反复核对每一个部件的连接情况、每一组参数的设置,确保装置在启动时不会出现意外状况。同时,物理学家们在小行星的不同位置设置了多个能量监测站点,这些站点配备了最先进的能量探测仪器,能够实时捕捉能量场的强度、范围、波动等各种关键数据,并将其传输回位于飞船上的指挥中心。
化学家们则对小行星的地质成分进行了详细分析,一方面是为了确保小行星自身的物质不会与能量操控过程中产生的效应发生不可控的化学反应,另一方面也是想看看是否能借助这里的物质条件,进一步优化能量操控技术的应用方式。经过检测,小行星的主要成分相对稳定,不过其中含有少量的稀有元素,化学家们推测这些元素或许能在能量传导过程中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便开始着手研究如何合理利用它们。
一切准备就绪后,测试正式开始。科研人员们在飞船指挥中心远程操控着能量操控装置,缓缓输入能量,启动了装置。起初,能量场在装置周围慢慢形成,和在实验室模拟环境中的情况类似,呈现出一种较为稳定的状态,各项监测数据也都在预期范围内。
“目前看来情况良好,能量场正在按照设定的参数逐步构建,继续观察其后续发展。”指挥中心的科研负责人通过通讯频道向现场的工作人员说道。
然而,随着能量场的不断扩大,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开始出现。小行星原本平静的表面出现了轻微的震动,一些细小的岩石碎片开始脱离地面,悬浮在空中,围绕着能量场旋转起来。这一现象虽然在之前的理论推测中有所涉及,但实际看到时,还是让大家感到有些紧张,担心这是否会引发连锁反应,导致能量场失控。
物理学家们立刻紧张地分析起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他们发现是能量场与小行星自身微弱的引力场产生了相互作用,引发了这种局部的物质异动。不过好在目前的能量强度还不足以造成更大的破坏,只要及时调整能量场的参数,应该可以避免情况进一步恶化。
于是,在经过快速的商讨后,科研人员们谨慎地对能量操控装置的参数进行了微调,试图减弱能量场与引力场之间的相互干扰。经过一番努力,小行星表面的震动逐渐平息下来,那些悬浮的岩石碎片也慢慢落回地面,能量场重新恢复到了相对稳定的状态,这次小小的波折让大家深刻认识到,即使是在小规模的应用测试中,实际环境中的各种复杂因素都会对能量操控技术产生影响,每一个细节都不容小觑。
在接下来的测试过程中,科研人员们又陆续尝试了不同的能量输入模式和操控方式,进一步观察能量场在小行星环境中的变化情况以及对周边物质的作用效果。通过这次实地测试,他们收集到了大量宝贵的数据,这些数据不仅有助于完善能量操控技术本身,也为后续制定更加全面的风险防控策略提供了重要依据,只是大家心里都很清楚,这仅仅是小规模应用试点的第一步,后面还有更多的挑战等待着他们,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