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浪小说

子浪小说>揭竿而起是谁的典故 > 第21部分(第2页)

第21部分(第2页)

“三老过誉了。陈胜举事,志在替天行道,诛伐暴秦,决无非份之想。”

“天降大任于将军,民心所向于将军,陈县雄居中原,将军据此称王,正应天命。记得将军举兵时,曾大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谁拥有功德、疆土、臣民,谁就可以称王称霸。将军之举,乃为国家之大计,决非私心也。”

“将军自大泽乡揭竿而起,天下纷纷响应,足以证明将军义举深得民心。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将军称王此乃天经地义。”

“将军称王,威名远播,以号令天下诸侯,并非为了一人之名望,而是为了兴楚灭秦。这是楚地百姓的愿望,更是义军将领的拥戴,将军固执推辞,会冷了大家的心呀。”

“以义军的兵势,将军的威名,即使是取秦而代之也是指日可待。何必为一王者之名而顾虑重重呢,请将军速作决断。”

“我十分感谢各位三老豪杰的诚意和信任,只因义军刚攻下陈县,称王之事还须从长计议。眼下当务之急是派兵西进,攻取咸阳,推翻二世,不知各位有何良策,请不惜赐教。”

陈县贤人周文站起来献策:“将军,自始皇灭六国,建立秦朝后,自恃天下永久太平,从此马放南山,刀枪入库,各郡县也荒于战备,秦国大部主力军队都放在边防,十有*驻守在长城关塞,以防匈奴南犯,各郡县驻军微乎其微,只靠郡县捕役维持社会治安,因此,将军举事,所向无敌。现在将军攻下了秦六县一郡,秦朝无动于衷,足以证明二世昏庸,朝臣麻木,此乃天赐良机。当务之急应乘胜进军,直逼咸阳,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必获大胜。如果只为攻城略地,稳中求进,等待张楚壮大再攻取咸阳,恐怕贻误天机了。就说将军以攻城略地为要,扩大了地盘,壮大了力量,将军能有六国连横之力吗?何况六国贵族不服于秦,将军也未必征服。当六国贵族、天下英雄豪杰,纷争天下,将军未破秦而成了众矢之的,恐怕浴血奋战所得来的一切,却为别人做了嫁衣。现在上天赐给将军千载难逢的机会,怎么能拱手让给别人呢?周文愚钝,言语幼稚,还望将军指点。”周文曾在楚国大将项燕军中和春申君黄歇手下做过事,经多识广,颇有战略眼光。

“将军,周文言之有理。据听说,如今秦朝是国将不国。二世昏庸,只顾贪图享乐,不理朝政;赵高专权,整天费尽心机,排除异己,并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蛊惑二世享乐,把持朝纲;李斯因贪功近利,落入赵高的圈套,不能自拔,虽有治国谋略,却无回天之力;当朝上下臣僚,贤能之士,被赵高残害杀戳,所剩无几,幸存下来的,为保命而禁若寒蝉。因此,二世被闭塞在皇宫中,满脑子是天下太平,整个朝野如同蒙在鼓中,燕舞莺歌。最为有利的是,秦朝大军都集聚在边防关塞,咸阳城防空虚,不堪一击。只要将军派一支精锐部队,火速西进,攻克函谷关,直逼咸阳,天下可得矣。如果等二世清醒过来,秦朝大军回师护驾,将军几万人马,怎抵百万虎狼之师,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将军还有什么犹豫的呢?”上蔡人房君也不甘寂寞,趁机献策:“在楚国境内早就流行一句话,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将军举张楚大旗而伐秦,正中此谒语。陈县距咸阳,驿道宽敞,易于大军行动,但有荥阳挡道。荥阳乃秦三川郡治所,守将是丞相李斯长子李由,足见其战略位置重要,攻取咸阳,必先取荥阳。将军可选精兵强将,分兵两路,一路攻取荥阳,清除西进障碍,一路夺关斩将,直逼咸阳,秦朝必亡矣。”

“先生所言,和周先生异曲同工,都是擒贼先擒王的妙策啊!好!好!”

“将军,且不可轻敌冒进。将军从大泽乡到陈县,所向披靡,势不可挡,威震四方。但是,将军必须明智的看到,秦朝拥有三十六郡,上百万军队,将军虽有战无不胜之威名,但无六国之厚基,仅仅占领不足十县,便冒然西进,攻取咸阳,恐怕将军心有余而力不足。依老朽愚见,将军应立足陈县,四面攻城略地,扩大势力,才能总揽全局,成就霸业。”曾做过秦朝的博士孔鲋,提出截然不同的策略。

“夫子之言差矣。目前义军气势正盛,所经各地,势若破竹,且不可贪地盘而丧失破秦良机。只要大军趁虚而入咸阳,据皇都而辐射全国,以天子威仪号令天下诸侯,则大业必成。若只想和各路诸侯争夺地盘,壮大力量,必然给秦二世喘息机会。如果边关几十万大军挥师勤王,我等何以拒之?切不可错过这千载难逢的机会啊。”周文竭力主张大军西进,攻取咸阳。

“周先生力主西进,孔夫子谏议攻城略地,二者并非矛盾,皆为我所用。西进攻取咸阳,宜速不宜迟,攻城略地,宜快不宜慢,我们可分兵谋取。孔夫子说的对,秦朝有三十六郡,我们才占了几个,秦国有上百万军队,我们兵力屈指可数,秦国有征战沙场的名将,指挥着装备精良的虎狼之师,而我们的将领都是老白丁,我们的兵卒,都是毫无作战经验的庄稼汉,如果二世调守边几十万大军征讨,我们必败无疑。因此,我们只有趁蒙恬、蒙毅蒙冤被害,咸阳无将可用,无兵丁上阵,速率大军,夺取函谷关,直取咸阳城,咸阳城破,二世被诛,秦朝无主,必人心涣散,各行其是。而我们则居高临下,号令诸侯,统揽全局,天下可定矣!”

“将军英明决断,秦必亡矣。”房君盛赞陈胜谋略。

各三老、豪杰也纷纷称是,陈胜谦虚一番,内心也颇为得意,趁此极佳心情,吩咐大排酒宴,款待来宾。

陈胜礼遇三老豪杰,魏人张耳陈余也在此列。他俩根本瞧不起这些只会顺情说好话的迂腐,更不愿在这些人面前献计献策。因此,在*上一言未发,二人决定单独求见。

张耳年少时是魏国公子无忌的门客,曾任外黄县令,贤名远扬。陈余博通儒家学术,与张耳结成刎颈之交。秦灭魏后,张耳、陈余逃离故乡,隐姓埋名,伺机而动。当他们听到义军的消息,立刻前来投奔。

陈胜现在是求贤若渴,张耳、陈余求见,陈胜喜不胜喜。双方寒暄过后,陈胜不解的问道:“二位先生在*上一言不发,非要单独见我,定有高论赐教。”

“赐教不敢当,倘有管中窥豹之见,面陈将军,略表知遇之恩。将军,三老豪杰们纷纷劝说将军陈县称王,我们二人恰恰相反,想给将军泼点冷水,若通着那么多人的面,我二人岂不成为众矢之的,落个人人痛骂我二人不识时务的东西。现在单独和将军见面,提出我二人的想法,将军胸阔似海,必不介意,我二人也有个退路。”

“二位先生尽管直言,我洗耳恭听。”

“将军,六国亡,四海一,天下归心,无可厚非。但始皇*,残绝人寰,实属无道,修长城,建阿房,造皇陵,耗尽劳力,掠尽财产,民不聊生,怨声载道,残暴至极的焚书坑儒,令天下读书人发指。二世胡亥继位以来,其残酷统治与其父皇相比,正如将军所言,有过之而无不及。天下百姓苦秦久矣,且敢怒不敢言,惟将军大泽乡揭竿而起,利剑直指暴秦,实为天下人除害,必大得天下人心。但是,将军若轻信三老豪杰们的胡言乱语,刚起兵就称王,让天下百姓失望,也为下天英雄耻笑。将军莫若派人复立六国,树敌于秦,交友于己。树敌多,则秦兵分散,交友多,则可扩大自己的威望。将军只管速带大军西进,必事半功倍。若将军率先攻取咸阳,诛灭二世,居皇都而令天下诸侯,六国诸侯为秦所灭,而因将军复立为王,必沐浴恩泽而图报,将军的盟主地位无人能够替代。如果将军居小功而成王,恐怕天下人同将军离心离德,最重要的是羽翼未丰之时便傲视群雄,必将成为众矢之的,还望将军三思而行。”张耳慷慨陈词。

“陈先生,有何高见,也不妨赐教。”

“将军,天下人仰目将军除暴安民之功,将军称王天经地义,只是为时尚早。将军刚攻下十几个县,只动暴秦几根毫毛,这时称王未免显得将军心胸狭窄,目光短浅。将军可细想,以将军目前的辖地,军队实力,与当年六国诸侯比,还不能相提并论。不为强者而自立为王,只不过徒有虚名而已,同时也显示了私心,有损将军的威望。若依张先生所言,复立六国的后代,树敌于秦,而将军只顾全力攻秦,咸阳若归将军,岂是诸侯之名,而是帝王于天下了。”

“依二位先生所言,复立六国后代,统一的秦国又被六国瓜分,形成战国时期争霸的乱世局面,老百姓更得遭殃。百姓宁可苦于秦之*,而不愿置身于战火硝烟之中,弄得家破人亡,流离失所。”

“复立六国,旨在借六国之力灭秦,秦亡则将军恩泽四海,六国定会感恩不尽。因天下苦秦者六国也,灭国之仇,民族之恨积压在胸,一旦爆发出来,必是一股巨大的无可估量的力量,将军借此力必克秦矣。”

“六国诸侯的后代恨秦入骨,势不两立。只要有一点风吹草动,他们都会暴发压抑在胸的怒火。他们的目的就在复国为王,一旦有了地盘,就会不服天朝管,又怎么会听命于我这个布衣将军发号施令呢?”

“即使将军称王,六国诸侯之后代也未必臣服于将军,甚至将军在外地攻城略地的部将也会效仿。各路英雄都纷纷自封为王,群龙无首,那只有群雄争霸,破坏诛秦大计。”

“二位先生言之有理,你们的赐教,我一定铭记在心。”

陈胜虽然嘴上盛赞有加,可内心里却是很反感。这两个不识时务的迂腐,阻止称王倒不说,竟然搬出六国贵族来,让本将军?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