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浪小说

子浪小说>论剑历史网 > 第12部分(第2页)

第12部分(第2页)

蒋海洋:在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政府就教育、就业、医疗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切实有效的举措,那么,请问,要建立一个真正能解决民生问题的长效机制,构建和谐社会,我们应该如何做呢?

马晓河:一是要有正确的认识。民生问题反映在社会的各个方面,解决民生问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同时,民生问题是相对的,动态的,不同经济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民生问题。现有民生问题通过努力解决了,随着经济发展必然会有新的民生问题出现。过去民生问题主要是解决温饱问题,而现在更多的是发展与稳定问题。

对于公共服务和民生问题,既不能简单地市场化,也不能全由政府包下来。对于外溢性极强的纯公共服务产品,依靠市场难以解决的,必须依靠政府的投入解决;对于外溢性不是很强的公共服务产品,可以依靠市场推进,政府可以提供必要的财政支持。

二是要转变政府职能、加快制度改革的步伐。比如应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让更多资金用于公共社会事业。转变政府职能,还要从过去更多的是抓经济、抓发展转向公共领域。

三是财政预算要不断增加民生支出。每年财政预算中用于社会公共事务的支出要有一个较大增长。同时,要界定各级政府在社会事业发展方面的责任。各级政府要结合财政体制改革,合理划分事权和财权,将公共社会事业发展的责任进一步具体化和清晰化。

四是要动员全社会建立一个发展社会事业的氛围。建立合理的政策制度安排,促使个人与团队参与社会事业发展,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把资源转向民生领域,减轻政府负担,形成合力。比如企业捐钱给社会事业可减免企业所得税,个人捐献社会事业可减免个人所得税,并给予社会荣誉。

五是政府要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及时了解城乡对民生问题的需求。政府要及时通过各种渠道听取老百姓的心声,百姓需要什么、关心什么,就解决什么,提供什么。

重视并切实解决民生问题将产生两个方面的积极影响。一方面可以增加百姓对政府的凝聚力,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氛围,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支持中国的和平崛起。另一方面还可以消除一些社会矛盾,消弭对经济发展、执政的负面影响,使社会保持稳定。

过上好生活不是某一群体的特权

过上好生活不是某一群体的特权

——访中共中央党校社会学教研室

主任、教授、博导吴忠民

周晓燕

中国已经进入了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不能否认的一个事实是,中国目前的民生状况仍有待改进。

一、社会心态变迁凸显民生问题

周晓燕:随着以人为本理念的贯彻,民生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请您从社会学角度分析一下民生问题形成的根源?

吴忠民:我想,民生问题形成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深入人心。社会经济的发展应当是以人为本位的发展,这一看法已被广泛认同。这里所说的“人”,是指绝大多数社会成员。既然以人为本,就要满足人民基本生活需要,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经济发展是最为主要的,要让大多数社会成员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而不是让少数人受益。

二是世俗化进程的推进。世俗化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世俗化的含义是指,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人们的生活态度越来越现实化和理性化,人们对于现实生活的看重程度越来越高,人们越来越不希望把这种美好的生活放到一个遥远的未来,或者放在一个彼岸世界。希望在当下就能过上好的生活,这是现代生活一个很重要的特征。每一代人都认为,在现阶段就应当都过上与这个时代生产水准相适应的一种比较好的生活。

三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人们的平等独立的意识在增强。人们普遍认为,过上好的生活不是哪一个特定群体的特权,每个人都有权利通过自己的努力过上比较好的生活。

四是中国特有的历史根源。在改革开放以前的30年,中国提倡并实行的是一种禁欲主义的生活方式,社会给人们普遍灌输的一种观点是:看重物质生活是一种低层次的、腐朽的、堕落的意识形态的要求和表现。这样一来,我们国家出现一种状况,一方面,新中国成立30年,生产力的发展在高速推进,另一方面,人们生活的改善程度极为有限,与劳动生产率的发展相比极其不成比例。改革开放以后,出现了对以往贫困生活的一种强烈的反弹,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产生了一种比较强烈的情绪、一种比较强烈的心理渴望。

五是社会焦虑。人们现在普遍存在一种社会焦虑状态。中国社会正处在急剧转型时期,社会的变化幅度特别大,社会的整体利益结构在迅速地大洗牌,这就形成了种种反差很大的示范效应。一夜暴富和一夜之间失业下岗现象同时存在,这就容易使人们产生一种急切的心理,唯恐一步赶不上就步步赶不上,这样一来,对于未来生活的预期就更加强烈了。普遍的焦虑状态助长了人们对现实民生生活状态的一种渴望。

二、努力改善基本民生,确保社会公正的底线

周晓燕:党中央为何把民生问题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吴忠民:实事求是讲,改革开放以来的一段时间内,国家过多地强调GDP的增长,对于民生问题强调得不够,这是一个事实。目前民生当中存在着不小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会影响我们国家发展目标的实现,影响内需拉动,影响我们国家的社会团结、社会安全、社会信任。所以现在把民生问题提到这样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不是偶然的。

周晓燕:现阶段,政府应该如何更好地去解决民生问题?

吴忠民:目前中国的社会民生问题很多,涉及到方方面面,但突出集中在许多社会成员基本生存底线和基础性的基本权利方面。所以,重视并努力改善民生,便会大幅度地提高社会公正程度,至少可以确保社会公正的底线。

在中国现阶段,关注基本民生的一项重要内容就在于建立起初级的社会保障体系,而且这个初级的社会保障体系应当覆盖到全体社会成员包括农村居民,而不只是覆盖城市居民。初级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意义在于,为全体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状况提供一个基本的“兜底”,使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水准不至于下滑到贫困线以下。初级的社会保障体系一旦得以建立,那么,中国的贫困人口数量就会减少,贫富差距也会得以缓解。

重视基本民生的另一项重要内容是增大必要的公共投入用于社会保障、义务教育和公共卫生;解决民众起码的社会保障和医疗条件,解决民众的基本养老以及看病难看病贵的情形。这样,就能够使民众节省一笔不小的开支,从而减少沦为贫困人口的可能性,并缓解过大的贫富差距,还可以有效地拉动内需,一举多得。

充分就业应成为社会的优先目标。如果一个人长时间地失去工作,就意味着他社会生活状况的边缘化,进入了片面、狭小、封闭的社会生活情境。于是,失业者同其他社会成员的交往便会出现障碍,形成不平等的、不对称的社会互动。这种不平等的社会互动不仅会造成失业者与正常社会生活环境之间的隔阂,还会使失业者的尊严及独立的人格受到严重的伤害。长此以往,必将损害社会稳定。因此实现充分就业,是缓解贫富?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