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祥麟:“怎么,圣上他……”
李公公压低声音:“戊戌以后,圣上就一直住在瀛台,说是迁居,其实就是——哎,后国八国联军打到紫禁城,庚子年圣驾又在西北颠簸了一圈儿,回京以后,形销骨立的,眼神儿都是虚的,看得人哪,心疼!”
杨祥麟哀伤不已:“国家内忧外患,岂能再失天威浩荡,请公公一定回奏圣上,保重龙体,天下事,犹可为也!”
李公公抱拳:“如此时局,仍心忧圣主,将军忠义哪!”
深夜时分,在将军府小花厅里,刘先俊——一位年轻的留日士官生,革命党人,正在充满激情地向杨祥麟讲解他的政治主张。
杨祥麟一边扒饭,一边听着,但并不轻率地表露意见。
刘先俊劝道:“如今的满清王朝,早已是风雨飘摇,在外备受各国列强肆意凌辱,于内则遭遇风起浪涌的革命冲击,在国家面临生死抉择的关头,明公官拜新疆镇守使要职,晚生以为,为西北军民计,明公有上中下三策可选。”
杨祥麟听得紧张:“后生,你说了这么久,要不要先喝点水?来人哪,给这位——先生端茶。”
刘先俊饮了一口茶,叹道:“饮水尚要思源哪,明公。当年,明公是作为左宗棠左帅副将入疆,才有今日之显赫地位。左帅治疆,依晚生看,要旨就是一个‘识’字。识人,识势。今日之清廷,已绝非作左帅在时中兴有望之清廷,观今日天下之势,晚上给明公所献的上策,也就是八个字:西北独立,革故鼎新。只要你振臂一呼,仿效当年李鸿章张之洞东南互保之故事,将西北从满清异族统治独立出来,支持民主革命,以明公之能,何愁不能再造一个新西北?”
杨祥麟猛地咳嗽了一声:“王强,给这位先生上茶,你耳朵聋了啊!”
刘先俊继续讲道:“明公何苦装聋作哑!上策您不想为,那晚生还有中策可献:同情共和,要真立宪。清廷要预备立宪,革命党也要立宪,但清廷之立宪,是有君主无宪政之假立宪,革命党之立宪,是去君主要共和之真立宪。我听说,维新以来,明公暗自在西北推行了多项新政,还在迪化设简易师范班,成立省立中学,明公既有废旧立新之意,纵不取独立西北,响应革命的上策,只要秉持中立,同情革命党之共和主张,反对清廷之预备立宪,于西北军民,也是大功一件。明公以为如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杨祥麟继续吃饭:“你继续说,我耳朵没聋,听着哪。”
刘先俊道:“哎,看来明公是执意要为下策了:反对革命,做满清王朝的殉葬者!”
杨祥麟霍地站了起来:“住口,住口,你住口!你个年纪轻轻的后生,左一个革命,右一个革命,你以为革命是好玩的?那是要杀头的!还说要为本将点拨生死,你可知道,只要此刻门外有人,将你刚才的一通言论上报,就能顷刻间先革了你的命!我杨家世代忠君,左帅在日,也不曾有丝毫悖君之意,如今的局面,变自然是要变的,但君不可废,天不能变!好了,你也饿了,吃顿便饭就走吧。”
刘先俊:“譬如一间风飘雨淋的破屋,明公何苦愚忠,要当那个裱糊匠呢?哎!”
说完,刘先俊离开杨府,临走时把一本邹容《革命军》的小册子留在了位子上。
待刘离开后,杨祥麟正欲收起小册,张福慧走进屋内。
张福慧:“怎么,他走了?”
杨祥麟:“书呆子,我看呐,这革命党就是群自以为是的书呆子。”
张福慧:“《革命军》?这本是什么书?”
杨祥麟:“这书可厉害呐,要革了咱们的命!赶紧把这书收起来!”
杨祥麟说完就离开房间。
张福慧坐下,好奇地翻开书册,发现字字珠玑:
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革命者,世界之公理也。革命者,争存争亡过渡时代之要义也。革命者,顺乎天,而应乎人者也。革命者,去腐败而存良善者也。革命者,由野蛮而进文明者也。革命者,除奴隶而为主人者也。
一组历史事件的画面在张福慧脑海里不断呈现。
画面1: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革命党人登上武昌城头。
画面2:1911年12月28日,革命党人在新疆发动迪化(今乌鲁木齐)起义,刘先俊率哥老会成员与清军激战。同日,遭新疆巡抚袁大化镇压,刘先俊等革命党人被砍头的镜头、刘先俊等百余人就义。
喜欢高原演义请大家收藏:(www。cwzww。com)高原演义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