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了稿,耀邦却让先放着,等待合适的时机再发表。1977年7月,在*十届三中全会上,艰难复出后的*提出恢复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是对“两个凡是”的一个重大突破。耀邦仍认为发表文章的时机未到。他说,党的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在积极筹备中,应该期待原来强调“两个凡是”的同志,在这次代表大会之后,能够接受党心为上、民心为上的观念而改变原来的态度,和全党多数同志一起,化解人们心目中纵横绵亘于中国大地的特大冰山。 。 想看书来
胡耀邦与平反冤假错案(3)
但是,在1977年8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大”,华国锋同志所作的政治报告,尽管也说了“干部是我们党的宝贵财富”,说“四人帮”强加于人的一切诬蔑不实之词应予推倒,却只字不提“*冤假错案”。在这个全面落实干部政策、*冤假错案的头等重要的问题上,使人们很失望。这时,耀邦感到,发表那篇文章的时机已经成熟了。到1977年10月7日,粉碎“四人帮”一周年,《人民日报》以整整一个版的篇幅予以全文刊登。广大读者看出了这篇文章的精髓所在。
文章说:落实毛主席的无产阶级政策,特别重要的就是落实党的干部政策。因为党的干部路线和干部政策被“四人帮”们摧残破坏殆尽。他们大搞法西斯专政,对革命干部进行诬蔑、造谣、栽赃、陷害,实行残酷斗争、无情打击。他们在干部问题上的一整套反*列宁主义、反毛泽东思想的谬论和种种倒行逆施,流毒甚广,危害极大。但是,至今有些同志,特别是有些做干部工作的同志,由于受“四人帮”流毒的影响,在落实党的干部政策这个大是大非的问题前面,工作很不得力,致使一部分有路线觉悟、有工作能力的干部还没有分配工作,许多受审查的干部还没有做出正确的结论,一些混进干部队伍的坏人还没有处理。这些都说明,落实党的干部政策仍然是一项严峻的战斗任务。一切共产党员、革命干部,都应该积极地站到揭批“四人帮”斗争的最前列,坚决把“四人帮”颠倒了的干部路线是非纠正过来,绝不能采取庸俗的自由主义态度。
此文一出,石破天惊!一个月之内,《人民日报》就收到一万多封信件和电报,文章作者两个月收到的来信、来电可装两麻袋。这些信电对文章表示百分之百的支持与拥护。有的说:“深受感动,说出了千百万干部的心里话”;有的说:“温暖了许多同志的心”;有人则“希望继续大造落实党的干部政策的舆论,推动各有关单位落实党的干部政策”。有一个大家庭的成员在长篇电报上说: “我们全家人冤沉海底已有多年,全家老少边听广播边流泪。认为这下一家子人可以盼到大天亮了……”
然而,要使每一个冤沉海底多年的家庭都能很快盼来这“大天亮”远非易事。在这篇文章广为传播后,一些省市和中央的一些部门对落实干部政策仍然在“顶牛”,尤以一向都是“审干”、“定案”核心的组织人事部门为最。有的组织部干部打长途电话责问《人民日报》:“这篇文章是哪里来的?有没有中央文件作依据?如果你们不根据中央原有的文件精神办事,这么多案子咋*?这只能搞乱局势,制造新的不稳定!”有些地方和部门的党委和组织人事干部也说:“这事很难办”,缘由是:“前任首长批的,现任无权过问”;“好不容易定了的案,现在不能翻烙饼”;“揭批‘四人帮’、抓革命促生产的任务重,顾不上再搞这档子事”……说得最软和的,也是“问题太复杂,只能慢慢来”。
怎么办?
《人民日报》的一些同志和文章作者又一次在耀邦家里碰了头。耀邦说:“这不奇怪。自从我们的党诞生以来,每一个历史阶段都有一些正确与谬误的重大斗争。有时恰恰是谬误的一方占了上风,这风还刮得很猛烈,简直是台风十二级。但只要正确的一方沉着应战,坚持不懈地努力,最后总会取得胜利。现在我们也正处在与一股新的‘十二级台风’相抗衡的关键时刻。我们既然已经坚定有力地跨出了第一步,就决不后退,并努力扩大已经打开的突破口。” 。。
胡耀邦与平反冤假错案(4)
接着耀邦用苏东坡的一句名言鼓励在座的同志:“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他希望这些同志“都有当仁不让、坚忍不拔之志”。
那么在党的“十一大”刚刚结束后的这股“十二级台风”究竟风源起于何处?人们的目光所及,最明显的风源就是当时由郭*把持的*中央组织部。
二、为了*冤假错案,*说:我们不下油锅,谁下油锅!
郭*,原为部队的一名军政委,曾被康生赞为解放军几十位军政委中“最优秀的”。“*”后不久,他被派到中央组织部和中监委“支左”,接着就肩负起全权掌管中组部的重任。在他的把持下,现在中组部对落实干部政策、*冤假错案持消极、抵触态度。这里的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常常把来访的党员、老干部拒于千里之外。许多老干部说它像一座“官衙门”。
粉碎“四人帮”后,“*”中被打倒的原*山东省委第一书记舒同到中组部上访,想诉说诉说*、“四人帮”对他的诬陷*,要求落实政策,给份工作。不料郭*竟叫人把舒同挡在大门外。
本来,舒同在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有很多老战友和老部下,但经过十年*,音讯隔绝,他不知这些同志情况怎样,不便贸然拜访,只得摸到万寿路的中组部招待所暂住,等打听出有熟人可投时即离开。郭*闻报,又让招待所的人把舒同的手提包扔出门外。这些奉命办事的人对舒同恶狠狠地说:“郭部长指示:你从哪儿来就回到哪儿去!”
此刻在北京,在中央各机关,尚有6000多名干部被继续“挂”着。国内外著名文化人夏衍、楚图南,原驻捷克斯洛伐克大使曹瑛,原对外文委副主任陈忠经这样的老同志,竟被人统称为“社会糟粕”而没人敢用,只得在家待着。
在外地,被“押解”在外省市的许多老干部纷纷给中组部写信,要求早日“天大亮”,有人愤怒地责问郭*:“人生能有几个十年?再这样拖个没完没了,难道要把我们拖到下棺材吗?!”
这些,郭*充耳不闻。
那么,对原来就是中组部和中监委的陈野苹、袁任远、张策、张志杰、杨士杰等一批老同志呢?都一样,也不给他们落实政策。粉碎了“四人帮”后,他们当中的一些人还在天天扫院子,连办公大楼都不准迈进一步。
中组部靠边站的老同志为了党的命运,也为了个人的尊严,纷纷奋起抗争,被迫使用了那时通常使用、他们此刻也不得不使用的大字报。一霎时,西单商场北邻的这个大院就糊满了大字报。许多大字报认为,这些年,中央组织部在郭*的把持下,才真正成了针插不进、水泼不进的“阎王殿”。这个“阎王殿”的特色是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完全背离了党的优良传统。还有些大字报厉声斥责这位中组部领导,继续糟蹋坑害党的干部就是对人民的犯罪!老同志们强烈要求立即给他们妥善安排工作。
郭*听说院子里贴了为数众多的大字报,不免大吃一惊。立刻叫一些还能接受其颐指气使的人,“赶快撕”。可是,他在前面叫人撕,老干部又在后面跟着贴。老干部党支部书记杨士杰,把被撕下来的大字报,一捆一捆地送到了当时还在王府井大街的《人民日报》,还有人把大字报送给了*。
胡耀邦与平反冤假错案(5)
耀邦翻阅了这些大字报,急得在屋内来回疾步走,并连连轻声自语:“我们不下油锅,谁下油锅!谁下油锅!”
他让人打了几个电话,请来了《人民日报》和中央党校的几位同志到自己家里商量:如何冲破落实干部政策的层层阻力?下一步怎么办?耀邦说:看来第一篇文章是打响了,凡是受冤挨苦的人都欢欣鼓舞。但要切实解决他们的问题,仍然关山险阻。这就需要我们下决心,一关一关地闯过去。但丁在他的《神曲》中说过:我们不下地狱谁下地狱,我们的说法是:“我们不下油锅,谁下油锅!”下一步,我们既要选登各地干部群众强烈要求落实干部政策的来信,还要组织文章谴责郭*们的极“左”作为,同时发表由点到面的落实政策的消息,逐步打开*冤假错案的局面。
他与大家几经研究,确定第二篇文章的题目叫做《毛主席的干部政策必须落实》。文章应着重挑明,一些主管组织工作的同志和某些组织部门,对落实干部政策犹豫不决,患得患失,能拖则拖,能推则推,严重妨碍了这项重要工作的开展。
耀邦动情地说:革命战争年代,干部到了党的组织部门,就像回到了自己家里一样,感到十分亲切温暖。但是这些年,由于*、“四人帮”反党集团的破坏,一些组织部门在“四人帮”及其帮派体系的控制下,干了不少坏事,把党的组织工作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完全破坏了。我们要在深入揭批“四人帮”的过程中,彻底批判这种反常状况,使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重新发扬光大,把党的组织部门建设成真正的“党员之家”和“干部之家”……1977年11月27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位置用通栏大标题,发表了这篇署名“本报评论员”的文章《毛主席的干部政策必须认真落实》。同时在第二版,也在《毛主席的干部政策必须认真落实》的总标题下,发表了从众多来信中精选出来的5封读者来信。接着,《人民日报》连续刊发了一些地方已经落实干部政策的报道。
这时,中组部的同志对郭*的斗争声势越来越大。《人民日报》又把中组部老同志们的一批新的大字报,整理成一篇《情况汇编》,题目叫《从一批老同志的大字报,看郭*在中组部的所作所为》,以报社党委的名义送给了叶剑英和当时负责中央宣传部的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