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满腔热血 还得养活我自己
苦学十几年啊 毕业是57
囊中羞涩 找不到亲爱的
勒紧裤腰带 日子还过得去
可论资排辈 活得没刺激
哥们儿你图什么 你打什么主意
跟我侃一侃 出国的动机
我说大兄弟 你真他妈不争气
地球这么大 都偏挤这块地
趁我还年轻 还有一把力气
出国受剥削 看能把我怎么地
你外国太腐朽啊 我有抵抗力
我爱过马克思 还不认识上帝
好些老爷爷 都去过法兰西
到了咱一辈 也要冲出去
这是畅销书《都是英语惹的火》的作者刘克亚那个年代洋插队哼过的留学歌谣。
刘克亚,出生在安徽农村某公社刘大庄生产队,小时候抽过疯,家被大水淹过,到高中还‘啥是英语,俺知不道’。大学里以爹死卡我(discover)扛屎布袋(concept)死踹你鸡(strategy)的方式狂学英语却不得要领。毕业后不甘心在单位混吃等死,申请美国大学奖学金被误认为里通外国,从农村信用社贷款买去美国的机票到天不亮在秀水街排队等签证;一肚子的故事。到美国后因为英语听说能力低下被纽约大学化学系教授侮辱为‘中国牛粪’。于是他从攻克美式英语起步,拿下全美排名第一的商学院MBA,成为全美财富50强企业的北美市场总监,进而开拓个人发展培训事业,成为“国际自由族”的倡导者…他的经历,给很多将要出国的人以巨大启发与借签。
中国学生出国留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师夷长技以制夷”,向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输送栋梁之才。1847年容闳成为中国留学美国第一人。同时期的留学名人还有詹天佑(铁路工程师)、吴应科(甲午海战英雄)、唐绍仪(民国初年国务总理)、蔡廷干(翻译家)等。
30年代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又有一批青年远度重洋。解放后,出国留学以前苏联为主。1978年以后,留学进入了一个新的高潮期。据统计,1978…1996年间,我国前往世界各地的留学人员累计达27万人,仅95年一年,就有2751名中国学生在美国取得博士学位,占了当年各国留美学生所获博士总数的10%强,高居各国留美学生之首。
你问我去向何方 我指着大海的方向
托福热GRE热始于90年代初。90年代中期达到高潮。今天的中国高校,正洋溢着前所未有的留学激情。
君不见,北京大学的“三角地”、人大东门、清华南门及学院路一带的广告栏里,到处贴满了哈博征友、背词集中营、三天搞掂红宝书、新东方GRE、TOFEL、GMAT、雅思培训广告。哈博征友意即‘在美国念PHD(博士学位)或者已经工作定居的男性,以F2(即配偶签证)带女方出国,或让女方获得绿卡为饵找在校女友’。每天,校园寄托一族总在这里驻足,搜罗消息互通有无,为出国做准备。
据对包括清华北大在内的五所大学数百名大学生的调查,有意向出国的比例超过了70%,以理工科学生为多。所有出国的大学生中;想去美国者占四分之三以上,其它依次为为日本、加拿大和英国。从1978…1996年的18年间,中国共有万留学生去往美国,占此期间中国出国留学生总数的50%。中国已经成为非英语国家去美国留学人数最多的国家。
你问我去向何方,我指着大海的方向。美国历史虽短,却是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学府林立,先进的教育设备和开放民主的教学氛围吸引了四海英才。而且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学完后就业相对容易,这些都让其成为中国留学生的首选。每年的七八月份,到秀水东街的美国大使馆门口一站,你就能体会到‘酷夏一般的热浪’。
北京高校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大学时代要有‘寄托’”。“寄”是指GRE,“托”是指TOFEL。由于申请国外大学奖学金往往需要GRE和TOFEL成绩,考“寄”、考“托”因此成为许多在校学生的“寄托”。
下面是一位北大女孩的出国心路历程:
上了大学,才知道自己原来可以有许多选择。
我可以争取保研,或者考研;要不然可以找工作。我们屋打算出国的四个人里面,我是最早就提出这个明确口号的。在昌平一年的郁闷中,我并没有像院里其它牛人那样大二就拉开战斗序幕积极准备TOEFL啊 GRE啊之类的。我每天只知道欣赏山间的绿树,田野的小花,周末还偶尔进城去感受首都的风采和燕圆家园食堂的美味。
大二回到燕园,课业又极其繁重,每天从早上8点到晚上9点,几乎都在各大教室间穿梭,忙得晕头转向。空闲还要努力丰富课余生活,看看电影,打打网球,把要考T考G啊什么的都抛到脑后了。直到大二末的一天回宿舍,突然发现室友居然已经在打电话报考TOEFL了,才恍然大悟决定痛改前非扭转乾坤。随后就一团混乱地投身进入了出国大军的奋战中。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