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一鸣没对日本方面发出什么声音,而是关心起整个计划的进程。
“我们在保加利亚方面的布置已经完成,随时可以发动。”姜旺低着头,轻声说道。
作为整个南华最懂得国际形势的一批人,姜旺清楚的知道他们的布置会导致什么后果。
巴尔干虽然是一个很小一块区域,但是地理位置十分特殊,直接处于奥匈帝国和俄罗斯帝国扩张的冲突区。
本来刘一鸣是想通历史上一样,挑动塞尔维亚通奥匈帝国的矛盾,以此发动战争。
毕竟历史上已经给了答案,刘一鸣只需要抄作业就行了。
不过也许是蝴蝶效应太大,这个历史上,第一次巴尔干战争,土耳其体面的退出了战争,并没有太大损失。
而巴尔干联军,在两大阵营的加持下,勉强体面的退出战斗,虽然没有签订战败条约,但也差不多算的上。
也就没有第二次巴尔干战争爆发的契机,巴尔干各国没有经历多次胜利,自信心还没有膨胀起来。
狂热主义者一般伴随着连续的战争胜利出现,这次没有,少数的民族里面出现的组织(拗口,没办法),没有这么冲动。
所以,刘一鸣的计划泡汤了。
但是,福祸相依,就在刘一鸣寻找新的导火索时,巴尔干地区的另一个国家,在原第二次巴尔干战争中被围攻的国家——保加利亚,出现在他眼前。
是的,现在没有经历过第二次巴尔干战争,上一次巴尔干联军的组成,导致巴尔干诸多国家之间的关系还不错(除土耳其外)。
甚至于,巴尔干地区的主要国家,去塞尔维亚,黑塞哥维那,阿尔巴尼亚,以及保加利亚都是斯拉夫人种。
但是,保加利亚沙皇,他不是斯拉夫人!甚至不是保加利亚人!
很奇葩,在欧洲的继承体制下,保加利亚沙皇裴迪南一世是一个来自德国的大贵族。
如此,裴迪南一世就更热衷于利益,而非莫名其妙的友谊。
什么是利益呢?
二十世纪初的巴尔干,是一个被扩张主义和狂热的民族的主义所支配的混乱地区。
在这种思潮的支配下,巴尔干诸多国家联合起来,发动了巴尔干战争,如果成功,他们能狠狠的个从奥斯曼身上扯下一块肥肉,狠狠的肥一波。
可惜没有,所以,巴尔干诸国的实力,对比历史上,有了极大的变化。
首先就是,随着奥斯曼帝国拿回了东鲁梅利亚自治省(靠近保加利亚公国,倾向于保加利亚。),保加利亚的势力大为缩减。
但是,保加利亚军队势力并没有得到太大的打击,夺回东鲁梅利亚后,奥斯曼帝国将主要目标瞄准了塞尔维亚。
从东鲁梅利亚方向,向塞尔维亚发起两面夹击,塞尔维亚付出了惨痛代价才守住国门。
结局就是,保加利亚势力范围缩减严重,但是军队主要力量得以保存。
塞尔维亚维护了领土完整,但是军队遭受重创,战争中超过五万人伤亡或失踪。
要知道,塞尔维亚完全动员后也只有四十万兵力,可谓是元气大伤。
刘一鸣做了什么呢?他只是给了保加利亚沙皇裴迪南一世一个借口,一个发动战争的借口……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