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还可以看到在城市中一闪而过的流浪猫。它们也比宠物猫强大,使人能够瞥见原始生命的影子。
人类就像制度养起来的宠物猫一样。所以那些流氓和不守规矩的妇女始终看上去充满了*,让异性浮想联翩,甚至情不自禁地想与其发生一些故事。小说中那些迷人的主人公永远都不是老老实实的男人和女人,始终是对制度充满了挑战的异端。他们往往是从流氓或*开始,最后走向圣徒,即道德的归途。为什么呢?艺术家着迷的也在这一点。因为这些人物身上有一种矛盾,即制度对人性的束缚与人类野性回归之间的矛盾。
从这一意义上讲,人类的文明史就是男人的阉割史。道德是第一重阉割,婚姻制度则是第二层阉割。道德之上是宗教,所以宗教成为性的最大的敌人和手术师。道德之下便是制度,制度便成为性的刽子手。我们会发现,道德感强的人会自己约束自己的性冲动,也就是说可以进行自我阉割。我们同样会发现,婚姻生活越久,生活越与性无关。在很多家庭中,无性婚姻是存在的,但婚姻双方并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好。人们自甘被阉割。说得再广泛一点,人们普遍地对婚姻制度是满意的,并全力去卫护这种制度。
所以,在文明的惯性中,人类形成了一种阉割心理。这种阉割心理在早期的宗教中是最明显的。犹太教和基督教倡导一夫一妻制,对男女的性生活进行了神圣的阉割。*教对妇女的性则进行了绝对的控制,她们的第二性特征也被白色的头巾和宽大的衣服完全地遮蔽了起来。佛教是最彻底的。雅利安人将自己的游牧文化与当地的土著巫术文化结合,形成了早期的婆罗门教,强调一种超越世俗的生活。这种观念后来被佛陀的哲学进一步强化,形成一种对整个欲望世界的超越。中国文化由于其安定的农业因素,在四大文化中最为世俗化,但在早期也有明显的阉割痕迹。老庄的道家文化对其是顺之任之,但要遵循其规则。这种规则究竟是什么?道家没有明确地讲,只是讲了一种理念,就是静欲。仍然是自我阉割。至于孔子和儒家,讲得就更明白了。食、色,性也。但“君子好色而不淫”。怎么做呢?“发乎情,止乎礼”。礼便是不淫的界线,自然也是阉割的手术台。
然而,这种阉割是人类发明创造并且是需要的。这是人与动物之间不同的一个要害之处。在人类中间,阉割心理越强的民族,其宗教特性就越强,其制度也越严酷。在个体中间,阉割心理越强的人就越可能是一个道德完善的人,甚至会成为圣徒。这成为人类一个难以言说的矛盾。正是这种矛盾,形成了人类不断变换的文明史。
以后我们来探讨一下这种阉割心理的界线,即达到何种程度是合适的。
婚姻的价值
人类在约定婚姻的那一刻,有一种崇高的道德便产生了,那就是同情弱者,给那些弱者也配上性伙伴,给予他们婚姻。这种同情心就是人类的智慧,是动物绝对没有的。这是人类从动物界走出来的第一刻。然而,就在这种伟大的道德产生的同时,人类的悲剧也同时产生了,即为那些可能根本没有爱的人们确立婚姻。事实上,人类确立婚姻的原始法则,是为人类传衍子嗣,而不是为人类传递爱情。这就是世俗的法则。这就是人类的悲剧。从古至今,一脉相承。然而,在这种悲剧中,爱诞生并成为人类确立婚姻的最高价值。凡是在爱情之上再建立婚姻者,我们便认为是价值的实现,不管他们是不是门当户对,相反,凡是没有爱情就建立婚姻者,即便是门当户对,我们仍然认为是价值的毁灭。那么,那些为爱情而不屈不挠斗争甚至献身的人便被我们认为是价值的承载者。梁祝的悲剧也便成为千古悲剧。
当然,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对爱情的认识是不同的。我们现在所接受的往往是一种基督教文化下的爱情观,而且是一种很流行的肤浅的爱情观。之所以说它肤浅不仅仅是指它在基督教文化下是浮浅的,而且指在东方文化特别是在中国文化下它仍然是肤浅的。人们并不懂得爱,所以也就不可能真正地理解爱的本质。这也是人们生活在悲剧中的原因之一。
。。
结婚有什么好处
昨天与学生们探讨一个话题:我们为什么要结婚。我知道大多数人还是赞成结婚的,所以就直接说,请不赞成结婚的同学举手,说说你们的理由。我特别指出,这不是政治课,也不是“*”期间,请你们大胆地说出你们的理由。
有一位女同学勉强地举了手,她说,只要有工作,能自立自足,就挺好,为什么要结婚?
于是,就她的观点来与同学们探讨。大家纷纷来讲,结婚是爱情的自然需要,是相爱双方对爱的一种永恒的承诺;结婚是一种约定,是一种责任,只有有了这样的约定与责任,才有可能地平静地生活,否则,痛苦会始终伴随着我们;当然,不结婚也是人的自由,是因为他们还没有遇到自己倾心共老的人,等等。
但在少有的几个同学中,有三个同学在被我问到结婚有什么好处时,他们说,结婚没什么好处。我便问他们,没什么好处,为什么要结婚?说因为这是一种世俗的制度。还有一位男同学说,他赞成人们应该结婚,但他不愿意结婚。我很诧异,问他为什么。他说,结婚对男人来说,太累了,他不想负那么多的责任。我笑着说,男人在这个世上就应该累点,否则,就不是男人了。他也笑着说,我还是不太想结婚,还是想过得轻松点。
我必须讲出我的态度。
结婚,或者说婚姻制度,对于我们人类来讲,是一件关乎智慧的事。只有人类有婚姻制度,这说明婚姻制度对于人类来讲意味着文明。假如我们生活在猴子时代,那么,在猴王的淫威下,大多数男子都将被处死,或者就沦落为同性恋者(大概同性恋就是这样来的,后来就遗传在我们的基因中了),而那些长得稍丑一些的女子也将无人问津,失去性权利,也沦为同性恋者。强者生存,弱者将被处死或流放。但人类与动物不同,人类发明了伦理。人类将性通过婚姻和制度进行了合理的分配,使弱者得到了同情,同时也将强者抑制了下来。这就是善的起源,也是爱的起源。假如没有婚姻的伦理,一切道德将无从说起,人类也将永远地处于动物时代。从这一点来说,达尔文的进化论只适合于人类的动物时代和人类的欲望解说,对于人类的文明,则就有些南辕北辙了,因为人类的文明恰恰是要将这种弱肉强食的动物规律抑制,使善与爱得到张扬,使人类的心中长出了一种利他的基因,即道德。
没有婚姻,人类也不可能繁衍得那样迅速,就不可能在量上超越其他动物。因为婚姻对于人类来讲,既是对性的严格控制,又是对爱的极力张扬。人类为什么不赞成婚外恋,为什么不能容忍未婚者,原因也在于,独身的人将生活在制度以外,而他们的性需要和爱的需要将伸向已有的婚姻家庭之内,使已有的婚姻家庭变得动荡不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就是看不见的战争。所以,从人类的普遍意义上来讲,结婚是一件大事,是关乎人类幸福的一个约定的制度。
但是,在这种约定和限制中,同样也存在另一种遗憾,即性的能力的被限制与爱的被限制。这构成人类艺术与文化解说中最大的原点。在古典时代,人类所有动人的艺术故事都是因为爱的被限制,如许仙爱上了妖精、七仙女爱上了穷小子董永、海伦跟着帕里斯美男子跑了等;从近代开始,人类所有的艺术故事又集中在对欲望的释放上,如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主题与艺术,20世纪的绝大多数艺术主题与创作如是,身体和欲望成为主题。这是人类对文明的一种反叛,也是人类对自身的一种认知。所以很多人不愿意结婚,也不愿意使婚姻与生育有什么关系,就想进入纵情欲放的自由境界。
只有一种意识,人类想还原自我,但同时也忘记了另一种古老的约定,即婚姻,还有道德。这是人类真正赖以存在的智慧。除此之外,人类还有什么呢?
可以不结婚吗
我的学生不断地对我关于婚姻的文章发出诘问:婚姻真的那么重要吗?人必须要结婚吗?
我以前讨论的更多的是关于人类集体选择的问题,但他的问题是一个个人的问题。既然是个人问题,我们就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这个问题。
当克尔凯郭尔对集体、理念等这些普遍的人类精神现象发出质问时,他强调:我就是那个个人。他似乎试图想还原在人类没有为这个世界命名时的那个诗意的混沌的世界。的确,在那个时候,柏拉图所强调的理念还没有产生,人类还没有普遍的公理,自然也没有普遍的婚姻形式。但自从人类的思维开始影响自身的生活,开始为这个世界命名并逐渐归类的时候,人类就被各种各样的想法分门别类了。集体意识诞生,并且很快就限制了个体意识的蔓延。
在人类学、进化论没有产生之前,几乎没有人敢于说:“我要过一种不同于整个人类的生活,我要和动物一起退回到人类还没有精神生活的那个混沌的时代。”那么,他不但被人类认定为疯子,而且无路可走。他所说的那条路已经被让人绝望的几百万年时光吹没了。
剩下的时光的灰烬。苍苍茫茫。
既然不能,那么,就必须在一个集体化的世界里生存,而这个世界里,到处都是可怕的规矩,到处都是世俗的法则。婚姻法则便是如此。婚姻解决一个问题,性的集体分配。不是按你个人的意愿进行分配,而是按集体的原则进行。你没有婚姻,那么,你的很多问题特别是围绕性而产生的一系列的个体因素就会突显出来,令你不安。你的婚姻不是你自己的,而是一个集体的。这个集体有时候看上去只是一个家庭,但实际上是一个社会组织。
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是,你如果不结婚,你就要不断地去恋爱,或者找性工作者,这些也许没人去管你,但在两个时刻就会有人管你。一个是当你到成家的时候没有成家,你的家人就会管你,因为你的婚姻不是你自己的,而是这个家庭的一件大事。第二个便是你可能会踏入已婚者的家庭,也就是成为一些家庭的潜在的敌人。所以社会要管你。
但你毕竟是一个个人,你有自己的诸多想法,很多是与集体社会相抵触的。所以,人类成为你最大的敌人。到底是你要成为人类的一分子,还是你要成为单独的一分子。这是我们在青年时期与社会格格不入的原因所在。
当我们勇敢地从“人类”这个集体中走出来,成为一个与“人类”对立的存在时,用当下的种种观念来判断,我们必然是悲剧,这只是“人类”的视角,但是,当我们用“我”的视角来判断,“人类”则是非法的。这就是我们存在的悖论。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