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从《红楼梦》稿本的情况完全可以看出,原来有个很简单的本子,这里高鹗也好,程伟元也好,应该说整理这个东西是有功劳。
特别是高鹗,因为后面四十回不齐,有些过于简单,有些还有矛盾,所以他要补写好多回,补写好多情节,而且修改了很多情节,这样变成了现在的一百二十回,因此许多人觉得它这个还是基本上算是比较可信的。
当然还有别的材料,因为在这个书整理出来之前已经有人提到一百二十回本,有些在序言里已经提到。
而且特别是在甲戌本里面对上面八十回的修改,都可以看出它是在凑合后面的情景,后面有矛盾的地方它都删掉了,这都是在程伟元要高鹗来做这件事之前。
还有就是从文章本身来看,这个文章里面没有曹雪芹写的一个字,而这里面写的脂砚斋评语里提到的后面的八十回以后的情节,没有一处能够完全合得起来,可见这个是另外一个人写的。
而写得最大的不同,在今天只用一句话来讲,就是原来的构思是一个大悲剧,它的结尾就是《红楼梦》曲子的最后“飞袅骨头岭”,各种各样不同的悲惨命运,所以叫薄命司。
同时宝黛的悲剧当然是其中的中心,这样组成一个大悲剧,最后落得一片茫茫大地真干净,这是原来的构思。
只不过现在把这个悲剧的性质很大程度上转化为婚姻不自由的悲剧,宝黛悲剧,宝黛拆散了。
这个悲剧的范围缩小了,性质也有改变,实际上婚姻问题不一定同家庭的没落有关系。但是没有后四十回,这个书现在也流传不了那么广。
至于宝、黛、钗三人的话,可以引用著名红学家张庆善老先生的一些言论,老先生觉得《红楼梦》当中有四个人物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是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还有一个王熙凤。
因为要想真正认识和了解《红楼梦》,就必须得先了解认识这些人物。
比如贾宝玉,如果说你不了解贾宝玉,你就无法了解《红楼梦》当中所包含的很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很深刻的思想内容。
同样,林黛玉这个人物怎么理解,薛宝钗这个人物怎么理解,宝、黛、钗三个人之间的关系怎么理解,这些都是我们了解和认识《红楼梦》的一些很关键性的问题。
张老先生个人感觉贾宝玉这个人物的身上确实体现一种和过去很长很长历史时代当中的人物很不相同的一些东西。
如果说你仅仅看到一些表面现象,把贾宝玉就看成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公子哥——薛宝钗给他起个外号叫“富贵闲人”,有钱有闲,这不是理解贾宝玉的一个真正内容的东西。
在他身上既有公子哥的一些东西,也有和当时的时代很不相同的一些新的思想。
比如说,他对自由的向往,他对科举制度的一些批评,他在爱情上的一些积极的内容,这些在《红楼梦》当中不是通过口号、通过理论来表现的,而是通过他的很平常很生活化的东西表现出来的。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贾宝玉和小丫鬟的关系,他从来没有瞧不起小丫鬟,尽管他是主子。
当然不能说贾宝玉身上一点主子的思想都没有,但是在更多的时候他表现出一种平等的思想,一种对人的尊敬、尊重。
这种东西在我们今天看起来可能是很平常的,但是把它放在《红楼梦》人物所生活的那个时代,它表现出的思想的进步性就是非常非常了不起的了。
除此之外,贾宝玉对很多生活问题的看法,比如说,在他那个时代,像这种公子哥,他的最重要的出路就是走仕途经济的道路,就是走科举考试的道路,去当官。
包括他的家族也对他寄予这么大的希望。
可是恰恰他特别不喜欢家里给他安排的这种生活道路。
当然这个不要理解成咱们今天的孩子不鼓励他读书,这和贾宝玉那个时代所反映的东西是不一样的。
这里面体现出一种什么东西呢,他对自己积极人生的一种追求,他对一种自由生活的向往。
他不希望按照家族期望的要求,走那种做官的道路。
当然了,这并不是说贾宝玉不爱读他父母和老师规定的书,说贾宝玉就没有学问了,不是的。
贾宝玉是很聪明的,他读了很多书,他的诗写得尽管不如薛宝钗和林黛玉,但写得也是蛮不错的。
而且他的知识面也很宽。
所以我觉得,我们读《红楼梦》的时候要理解这些人物,要理解这些人物所表现出的思想在当时是不是有他的进步性,以及当时的东西对我们中国封建传统的东西有那些是批判的。
这可以说是我们阅读《红楼梦》、阅读这些人物当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此外李希凡先生也说贾宝玉这个人物可以说是曹雪芹理想的人物。
我们说他是叛逆者,或者说觉醒者。鲁迅对他有一个评价,叫做“悲凉之雾遍被华林,然呼吸而领会者独宝玉一人而已。”
这评价可以说很高了,就是他实际上是一个觉醒者,他对那个社会表现了强烈的不满,尽管他是一个贵族子弟,他对他父亲给他安排的道路一直是在抗拒,我们知道最后酿成了一个不肖种挨打的那么一个局面。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