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点,其实那意思是说,我进入,要待你的同意。别等我把新基地设在这里,没几天,你又翻脸不干,那时,无论是对你、对我,都相当麻烦。
抵抗到底的国民政府(9)
1982年,里根政府轰炸利比亚,同是北约同盟国的法国、西班牙竟然不许其飞机从该国上空穿越,那好,我就绕道4 000公里,经过6次空中加油、18个小时长途飞行才达到目的。事后,也没听说美国和哪个国家大怒而断交。
尊重、容忍对方反对自己的权利。
无论是一个政府或是一个民族,这多少都算是一种成熟。
调配飞行员。
此时,夏普、伦纳德、艾利森、麦克唐纳……都在最黑的夜晚、最坏的天气里拼命地飞香港——南雄往返航线,看来,只有选择那个倒霉蛋吴士。报务员好配,但副驾驶……本来“海军准将”是不应该停下来,但黄宝贤当仁不让地坚持“新航线”一定要选一位中国人,那就只有陈文宽。
这是中国政府绝对“控股”的航空公司,新航线的考察和开辟也理所当然地要由中国人参与,这也是“国家主权”,是“荣誉”。
事关国家“主权与形象”,平日里平和谦让、一直与邦德和睦相处的黄宝贤在选派飞行员上与顶头上司据理力争、丝毫不让。
理由也是如此充分。
适时除陈文宽外,“中航”又增加了3位由中国人担当的正驾驶:黄官悦、谭欢在、陈鸿恩,虽然都可以独立飞行,但与那些资深机长相比,邦德还是有些不放心,去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还是保险系数越大越好。
“*”方式,相互妥协,双方都退让一步,机长(正驾驶)吴士,副驾驶由中国机长担纲。
陈文宽一直驾驶水上飞机,技术好,又是从美国归来,口语好,便于正副驾驶员之间沟通。
选择正驾驶吴士还有一个重要“理由”——他曾两次遭遇日机,既在陆上迫降又能“落”在水面,不折不扣的“海陆空”大全,可谓“临战经验”丰富。这次开辟新航线所要飞经的区域都是从来没有去过的地方,谁知道是否会遇上日本战斗机。
没有老“姜”,就要稍“老”一点的,总不是坏事。
按照上述4点,此次飞行应在中国、印度、缅甸三国交界这么一个地域,应该是DC—3飞机所能达到的最大航程。
大致划分一个飞行区域,没有航图,没有气象预报,所经山系没有任何标高,只能是靠目视看着前面飞,所经地区大部分是人迹罕至,谈不上什么地面指挥。
飞哪算哪。
国内段计划是从重庆——昆明,然后飞至缅甸腊戌。
重庆珊瑚坝机场,清晨,天空中刚刚放出一点光亮,地勤人员就开始围着一架DC—3忙碌,作起飞前的最后准备工作。一切几乎都是按着事先拟订好的程序进行,只是机组成员和随行人员上有点变动——陈文宽和他的“海军准将”有紧急飞行任务,没能来。恰好夏普前一天从香港飞回,于是临时把他调来。机长仍是吴士,报务员祖罗(Joe Loh)。本来原定是黄宝贤跟机,飞机都快起飞了,不知是什么原因(后来得知是突然生病),黄宝贤没能按时出现在现场,就在舱门关闭那一刻,邦德跳了上去,他成了这次没有“飞行编号”的航班、重庆——昆明——腊戌航段中唯一的 “乘客”。
1941年11月23日下午,DC—3再次从巫家坝机场腾空而起,夏普、吴士、祖罗和“中航”副董事长威廉·兰霍恩·邦德,随同飞机一同驶入了茫茫云海。在他们的前面,是一片布满阴霾的未知的天空。
懵懂的一次飞行
DC—3离开地面后,与以往飞行完全不同,吴士没有像往常那样加入“既定航线”,其实也无“航线”可加。他和夏普大致推断一下方位,然后把机头对准缅甸腊戌方向。
抵抗到底的国民政府(10)
邦德在飞机起飞最后一刻跳上来也有另外一个原因:在新航线计划还在黄宝贤、邦德脑子里转悠,还在“中航”纸上探讨时,邦德就曾亲赴仰光和英国官员商谈。要在未独立的缅甸找到一个基地,修建一座机场,取得“主人”——英方的同意和支持是必不可少的。几经商谈和交涉,总算得到对方的许可,最后,邦德邀请英方待日后一同参与新航线试飞,英方同意了邦德的建议,并应承一旦“中航”飞机到了腊戌,他们将专程从仰光飞来。
邦德一行到了腊戌,预计是在这里和英国人汇合。哪曾想足足等了1天多,才等到从印度加尔各答启程并在仰光改乘一架轻型轰炸机
而来的英国人。一向守时的大不列颠绅士迟到的原因也很简单,从仰光飞赴腊戌时,一股突如其来的暴风雨竟然把英国人所乘坐的轰炸机吹离既定航线100多公里以外,以至于时间耽搁。
英国人一边为由于没有运输机而不得不乘坐轰炸机解释不停,一边又为姗姗来迟而感到赧颜,邦德倒没有把这等事情放在心上,真正让他倒吸一口冷气的是,一股很小的、并不是很强烈的暴风雨就可以把一架轰炸机吹离航线,且偏航如此之大,那么可以断定,新航线开辟后,今后也许不用雨季,可能一阵小小的风,就能把“中航”所有飞机吹得无影无踪。
刚刚出征即当头挨了一棒!
倒是3位机组成员觉得副董事长有些小题大做了,在对流层中飞行,哪有没气流的时候,看来风是大些,可再大,也比在空中遇上日本人的飞机好!
吴士感触颇多,也最有发言权。
还来不及多探讨“风”的事情,再次踏上征程。
从腊戌起飞后,机舱中由原来只有邦德1位乘客变成了15人,他们是2名印度英政府官员、5名新加坡(他们来干什么?)和缅甸的航空专业人员,英国驻华使馆武官和“中航”公司董事、财务顾问兼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顾问亚瑟·H。扬也在腊戌上了飞机。
黄宝贤没能来,交通部派一位公路专家赶到腊戌,搭上DC—3,他此次主要目的是“顺道”从空中观察地形,为日后修筑公路作准备。
交通部的想法其实很明确,开辟新航线主要是为了个应急、倒个短啥的,大批量运输,还得从陆上走,日后肯定还得开辟地面通道。
不仅是交通部这么计划,几乎DC—3上面的人,都是这种心态。
天气不坏。
冉冉升空的DC—3不久就来到了南坎,随后又在雷允上空划出一道漂亮的弧线,转向八莫,在八莫上空,找到伊洛瓦底江后再逆水而上,前面,就是缅甸北部重镇——密*。
飞机改平后,邦德钻进了驾驶舱,站到了机长吴士身后。每每“棘手”之时,邦德都能露一手,现在,他又不知在哪里找到一张老式地图,参考地标后,他要在地图上建立几个检查点,为日后的飞行找到一个参考依据。副驾驶夏普也没闲着,忙着计算经过地区所有海拔山脉大致标高,然后报给报务员祖罗,以便回去后画出航图。20世纪40年代初期,完全是靠螺旋桨飞行的时代,飞机是穿行在风霜雨雪的对流层中,气流、温度、山脉……即使是和风细雨都会发生?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