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绍棠也对丁玲表示过敬意。1984年6月,《中国》尚未筹办,他给丁玲写过一封信:“丁玲同志:您好!今年是您八十岁大寿,但我不知您的具体生辰时日。过几天就是‘七一’ ,是党的生日。您是党的忠诚纯真的女儿,因此我在党的生日到来之前,向您祝寿。谨呈寄小书两册,略表敬忱。敬祝您康健,高寿!”
1984年的刘绍棠,势头正旺。2000年出版的一本《今日名流》杂志上,曾经刊登一篇文章,说1984年的全国人代会上,将要任命一位新的文化部长,有关部门经过考察,认为刘绍 棠有很多优越条件:年富力强,只有48岁;党龄较长,31年;受过迫害,坚决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大学学历;有相当的文学创作成果;群众关系好,密切联系群众,因而他 非常符合革命化、专业化、年轻化的标准。文章说,当时基本上内定由刘绍棠出任文化部长一职。刘绍棠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即给总书记胡耀邦写信,“推辞掉这职务”。胡耀邦 在北戴河见到刘绍棠的来信,作了批示,同意他的意见,并将他的信批复给有关部门处理。
1。 《瓜棚豆架》起风波(2)
但是黎之在《回忆与思考——听胡耀邦讲话,请胡耀邦讲话》一文中说:读了这篇文章,“我顺便问当时在中央组织部担任文化干部调配工作,参与了那次关于文化部长人选的讨 论的同志。他说,当时没听说考虑到刘绍棠。因为他不符合当时定的人选范围。可能刘绍棠另有别的消息来源。”①有一封刘绍棠1984年12月20日写给丁玲的信,或许可以解释这个疑问。信中说:“原来的全国作协人事安排,内定我参加书记处,我不愿干,曾写信给胡耀邦同志,表明自己不愿 到全国作协,但可以担任虚一些的工作。信批转下来,要贺敬之找我谈话。贺敬之说,我可以不离开北京,在书记处挂个职。现在,事态变化,不喜欢我的人正可以我给胡耀邦的 信为理由,完全把我抹掉。北京文联、作协党组最愿意我担任全国作协主席团委员,可以代表北京作协在全国作协说话。但,不喜欢我的人,未必如此安排,请您也给争取一下。 此事有无必要,您比我考虑得周到。”这个“事态变化”,应该指的就是由中宣部中组部联合考核小组提出的作协新一届班子名单被否定了。
刘绍棠正式加盟筹办《中国》,是在1984年8月12日。他和雷加一起应约来到丁玲家,他们俩都是北京市作协的驻会作家。那天是个星期天,陈明因为左腹部发现一个可疑的小硬块 ,正住在复兴医院里做手术,参加谈话的,只有丁玲、雷加和刘绍棠三个人。约刘绍棠来,是丁玲已经同舒群、魏巍、雷加、陈明、曾克等人商量过的,主要是征求他本人的意见 。刘绍棠答应得很爽快,他愿意跟这些人共事,他们在文艺思想和基本观点上是一致的,何况又是一本面向全国的大型文学刊物——很值得一干!在8月21日上午有丁玲、舒群、雷 加、曾克、陈明参加的筹备会上,刘绍棠便被列为四位副主编之一,排在魏巍、雷加、牛汉之后,居末位。8月24日下午,他出现在第一次主编、副主编会上,跟其他几位主要人物 见面,从此便介入了《中国》的筹备工作。
刘绍棠是个热情豪爽的人。他立即忙活起来,找人,拉稿子,充分动用他的能力与关系。《中国》创刊号上,山东作家王金年的中篇《党委书记》、北京作家陶正的《四时》,都 是刘绍棠拿来的。11月28日在新侨饭店举行的创刊招待会,由刘绍棠主持。在刊号迟迟拿不到手,面临巨大困难时,刘绍棠在1984年12月14日给即将出任新一届作协党组书记的唐达成写信说:“《中国》已成既成事 实,影响很大,还是在各方面成人之美吧!……你五十六岁,大概只干此一任,千万要公平、公正、敢作敢为,尽力改变旧貌。老一辈人的官司咱们管不了,咱这一辈人可就不要 再有山头,门户。然而并非没有苗头。……直言陈词,肝胆相照也。”①但是,刘绍棠与丁玲的合作没有持续多久。
1984年12月下旬的一天,丁玲同我聊天时,对《中国》的几个主要人物一一作了评价。谈到刘绍棠时她说:刘绍棠要有个人扶持才好,他也是扶不起来的天子,喜欢出风头,不踏 实。
刘绍棠在《中国》确实独当一面,作用不容低估。他联系的作者群,他的广泛交际,他的活动能力,都是其他人不能替代的。他在1985年4月14日写给丁玲的信中说:“第一期的大 部分小说,第二期的一部分小说,是我组稿和安排的。” txt小说上传分享
1。 《瓜棚豆架》起风波(3)
导致刘绍棠爆发的,是他写的一部小说《瓜棚豆架雨如丝》。
刘绍棠在1980年到1983年完成27部中篇小说之后,从1984年开始写作长篇小说,共写了12部,这是第一部,写的是运河滩上解放前后几十年间的生活。
1985年2月5日晚上,刘绍棠把《瓜棚豆架雨如丝》送到丁玲家里,希望丁玲审阅后能在《中国》上发表。一般的稿子丁玲是不看的,都交给编辑部处理,甚至连陈登科的稿子她都 没看。但对刘绍棠这部11万字的稿子,她不仅看了,而且看的很快,6日、7日两天就看完了,总的印象不大好。为了慎重,她又拿给杨桂欣、舒群、雷加看过。杨桂欣是搞文学评 论的,原来在人民文学出版社现代编辑室,是最早正式调入《中国》的三个人之一。
2月13日晚上,刘绍棠给丁玲打电话,陈明日记载:“刘绍棠来电话,谈‘一无所知’及作品的问题。”作品,即询问对稿子的意见,“一无所知”,是对于《中国》工作上的意见 ,即他这个副主编对于许多事情一无所知。
这是在主编层中间,出现的第一个不满意的声音。
丁玲十分担心对稿子处理不好,会引起刘绍棠的不满。第二天晚上,她约了舒群、雷加和刘绍棠到家里来,专门讨论《瓜棚豆架雨如丝》。魏巍正在住医院,没有到。丁玲的想法 是大家都开诚布公,民主讨论,但是在讨论中刘绍棠的情绪有些激动,结果不欢而散。陈明当天日记说:“晚,刘绍棠、雷加、舒群来,讨论刘的小说,开诚相见,但刘看来是坚 持己见。可能会导致分裂。诚不愿见此。痛心之极。这与个人的修养、涵养有关。”
从2月14日这个晚上开始,刘绍棠就基本上退出了《中国》的工作,以后的会议,他都没有参加。
2月15日上午,《中国》在《解放军报》报社食堂楼上召开编辑工作会,研究第三期的稿子。《瓜棚豆架雨如丝》成为一个棘手问题。多数意见都认为稿子质量不高,需要修改,但 又担心加重刘绍棠的不满情绪。
2月25日,正月初六,春节过后上班第一天。下午,舒群、雷加、曾克来到丁玲家开领导班子会,内容之一就是交换对《瓜棚豆架雨如丝》的意见和解决的基本态度。
雷加说:刘绍棠的稿子发不发,这关系到我们要求的文艺作品的内容。通俗文艺作品的内容也要好。我们的读者对象是一层人,每一期要有三四篇好的就不错了,文章内容要定一 下格,每期要有示范作品,格不能太低,格低了会失去群众。
舒群说:今天上午刘绍棠给我打了电话,要把小说稿拿回去,说张光年、冯牧现在对他也很好,要团结他。
丁玲说:他的学生跟牛汉说,刘绍棠和丁玲,两个人个性都很强,很难说到一块儿去。牛汉说,不是两个人的问题。现在这个小说的事情弄得很僵,他可能要走。我觉得刘绍棠这 个小说的文学基础并不好,他在大学读了一年级,以后打成右派,平反以后一直很受捧,现在没有人批评过他。这个问题怎么办?我有个想法,明天牛汉和夏熊到绍棠家里去,请 雷加同志一起去,继续做他的工作。
舒群说:我在电话里跟绍棠说,今天我到丁玲家去谈分工问题,过几天如果我身体好,你有时间,方便,来我家喝喝酒,谈谈心。我认为,刘绍棠的稿子是一回事,还关系到跟他的合作问题。一种是真心合作,一种是他说的“挂名”合作,还有一种是公开决裂。 txt小说上传分享
1。 《瓜棚豆架》起风波(4)
雷加说:原来与刘绍棠合作时,认为和他的文艺思想接近。从他的作品看,《蒲柳人家》是好的,从那以后有点往下滑,滑向大众文学、通俗文学,他的“自然成趣,闲笔之处见 功夫”与自然主义,同我们的文艺思想格格不入。他要求每期都要发表他推荐的作品。邓友梅那些人对他看得较准。这篇稿子不发对他有好处,如果他发到别处去,并因此而决裂 ,对他更不好。我们还是要挽留他,真心团结他,分几步找他谈话,第一步是牛汉、夏熊找他谈,第二步由我谈,第三步舒群同志谈,第四步?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