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击或是因为恐惧,或是因为仇恨。”
——马基雅维利《君主论》
开头的几周总是最困难的,玛戈很快就发现国王亨利和凯瑟琳已经让宫中上下一致反对自己。她苦涩地写道:“我受到严密监视,谁也不能拜访我,我的密友们也不敢接近我,因为这样对他们自己不利。宫中生活就是这样,孤独一人就会遭遇不幸,只有在人群中才能变强。”只有一位名叫格里隆(Grillon)的老朋友,不顾国王的命令,冒着生命危险,抚慰孤独的玛戈。玛格丽特感激地写道:“勇敢的格里隆……来看过我五六次,卫兵们被他的决心打动了,没有一人敢不让他进来。”
不过,就像她的嫂子玛丽·斯图亚特也被伊丽莎白一世软禁一样,纳瓦拉王后似乎设法躲过了一些限制。比如,她设法贿赂仆人将信件带出宫外,以和外界取得联系。她这才知道,和国王亨利所说的不同,她并不是毫无盟友:弟弟弗朗索瓦得知自己遭到囚禁,威胁说如不将玛戈放出,则会施以报复。玛戈高兴地写道:“我被关起来以后,我的弟弟得到了消息,这事使他感到烦恼……(他写信)向太后表示,如果我受到这种待遇,他将采取极端手段。”
不过,最意料不到——也是最鼓舞人心的——信件来自她的丈夫。纳瓦拉的亨利在巴黎时对妻子很冷淡,但一回到纳瓦拉就立刻转变了态度。玛戈写道:“与此同时,我的丈夫回到了自己的国家。亲友与手下和他会师了。他们告诉他,自从他不辞而别之后,我受到了多大的折磨。他们说……为我夺回尊严于他有利;我在宫中对他有好处。既然他现在已经远离了索夫夫人那个女妖,他不会再被奸人迷惑了……因此,他给我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件,在信中,他恳请我忘掉我们之间的不愉快,向我保证,从此以后他将永远爱我,并以实际行动证明他的爱,他希望我把宫中的情报告诉他,并把我和我弟弟的近况也告诉他。”
此时此刻,纳瓦拉国王的爱是否还存在,是值得怀疑的——毫无疑问,亨利信中所表达的情感不同于弗朗索瓦因急于拯救玛格丽特而表现出的愤怒和威胁——不过此信确实是向玛格丽特伸出的橄榄枝,是某种道歉,玛格丽特接受了亨利的道歉。她承认:“我在软禁期间收到来信,让当时的我大感欣慰。虽然看守的卫兵不许我写信……我还是想出办法写了回信。”玛戈明白,亨利想要得到宫中信息的真意是希望玛格丽特对宫中政治气氛作出自己的分析,并且在可能的情况下打听亨利三世对胡格诺派的计划,玛格丽特对自己被囚早已不满,很愿意在有限的空间里施展拳脚。于是,远隔数百英里的纳瓦拉国王和王后开始慢慢恢复关系。
除了偷带信件之外,还有一件事缓解了玛格丽特的囚禁之苦:那就是书籍。显然玛格丽特有权前往王家图书馆。她一直很喜欢诗歌和文学,不过此前从未有过闲暇专心学术。玛格丽特写道:“在被囚禁的时候,我在读书中发现了秘密的乐趣,我让自己完全沉浸在书本中,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乐趣。我觉得,这是命运给我的一项任务……用这样有效的手段充实自己,以应对未来的不幸和灾难……我的自由受到限制,倍感孤独,但这反而是我更能体会学习的激情,体会到一种沉浸在书本中的快乐,这是我在富贵而空虚的生活中从未体验过的乐趣。”
纳瓦拉王后外表坚毅,但当她被所在房中无法出去时,她一定心存疑虑,难以入睡。她觉得前途不妙。在过去,许多政治犯在被处死之前都会遭到逮捕和囚禁,即使最上等的贵族也不例外。不用说,玛丽·斯图亚特就是这样,她的贵族身份并没有把她从伊丽莎白一世的敌意——或斧子——下拯救出来。
但是,玛格丽特比玛丽更加幸运。在被囚禁的时期,玛格丽特沉浸在书海中,而亨利三世则面对着弟弟弗朗索瓦的威胁,同时,国内的大部分贵族也不支持他,他不得不乞求太后从中调解。凯瑟琳带着重金去和小儿子和谈,希望他撤军,她坐着颠簸笨重的马车,好不容易来到弗朗索瓦的军营,但刚一见面就和谈失败,只能空手而归。玛格丽特很高兴:“(弗朗索瓦)态度坚定,如果我不能重获自由,不能得到赔礼道歉,他不会接受任何条件。”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令玛格丽特非常满意。凯瑟琳和谈失败回来后不久,玛格丽特突然被释放,并受到太后的热情邀请。玛格丽特得意地写道,凯瑟琳告诉“国王,我弟弟的决心已定,国王……一下子就像凯瑟琳自己一样急切地想和玛格丽特求得和解”。太后表示,她需要女儿促成和谈,“希望我能忘记所受的伤害”。太后还“向我保证,国王对所作所为非常悔恨;他甚至在太后面前痛哭流涕表示忏悔,并且愿意满足我的一切要求”。
重获自由的玛戈答应陪同凯瑟琳在桑(Sens)郊外和反对派的首领和谈。弗朗索瓦为了炫耀武力,带着为数众多的贵族——孔代亲王也在内——前来迎接母后和姐姐。纳瓦拉的亨利并未出席,但他安排了6,000名德意志骑兵代他出席,根据纳瓦拉王后的描述,这些人“是由胡格诺派召集来的,我的丈夫和弟弟恢复了友好关系,他们前来为我弟弟助阵”。
为了取得小儿子的配合,凯瑟琳告诉弗朗索瓦,亨利三世转变心意,希望尽快将安茹公爵的头衔赐给他。此外,他还将附送贝里(Berry)和都兰(Touraine)两处封地,这将使弗朗索瓦每年的封地收入增加300,000里弗。太后还表示,国王还将每年赐给弗朗索瓦300,000里弗的收入,这些钱将从疲敝的国库中支取。胡格诺派还希望将宽容法令修改得更具普遍性。法国新教徒首次得到保证,全法国(除巴黎及近郊外)将允许“自由、公开且普遍的宗教活动”。玛戈写道:“这些(宽容法令的条款)最终得到同意之后,形势对胡格诺派大为有利,看起来,今后这些条款也将得到遵守,但是太后是为了求得和平才作出让步,这样,那些德意志的骑兵才会解散。另外,她也想将我的弟弟从胡格诺派手中救出来;我弟弟本人也愿意离开这些胡格诺派,他一直是个虔诚的天主教徒,加入胡格诺派只不过是迫不得已。”[31]
太后几乎答应了他们的所有要求,和谈很快就结束了,1576年5月6日,双方签署了史称“君子和约”(PeaceofMonsieur)的条约——“君子”是指弗朗索瓦得到了安茹公爵的头衔。这表示,弗朗索瓦和玛格丽特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在这个过程中,玛格丽特的发挥了重要作用。纳瓦拉王后第一次站到了胜利的一边,她很喜欢这种感觉。在政治斗争中取得胜利自然令人高兴,但发挥作用、体现价值则更让玛戈兴奋。她忘不了弗朗索瓦为了解救自己挺身而出,在和谈中,弗朗索瓦甚至在条约里要求对方支付玛格丽特从未得到的嫁妆。她写道:“不过母后没有答应,她劝我站在她这一边,向我保证,从国王那儿,我想要什么就能拿到什么。”对弗朗索瓦在患难中伸出的援手,玛格丽特深表感激。此后,玛格丽特一直对弗朗索瓦忠心耿耿。
双喜临门,纳瓦拉的亨利在此时寄来一封信。玛格丽特回忆道:“双方签署了和约,太后准备回去了。此时,我收到丈夫的来信,他在信中说,他非常想见到我,希望双方签署和约之后立刻去见他,于是,我恳请太后让我离开。”
玛戈确实很想见到纳瓦拉国王。虽然在宫中丈夫对自己不理不睬,但她毕竟是亨利的妻子,是纳瓦拉的王后。她希望建立自己的宫廷,发挥自己的审美,并陪同丈夫管理国家。她和亨利之间也许并无爱情,但他们可以互相尊重。更重要的是,他们应该组成家庭了——不仅是为了给纳瓦拉提供一个储君,也因为玛格丽特的儿子也有权继承法国王位。
令她失望的是,玛格丽特再次遭到了太后的拒绝。玛戈写道:“太后非常反对我离开,用尽各种理由不许我走。她说,我在圣巴托罗缪大屠杀之后不愿离婚,她做出了让步,并且为此称赞我,因为我丈夫当时已经皈依天主教;但现在他弃绝了天主教,又变成了胡格诺派,所以她不能让我走。”(这个理由非常荒谬,因为一开始就是凯瑟琳坚持要玛格丽特嫁给胡格诺派的亨利的。)
其实,纳瓦拉国王和王后团结起来,对亨利三世和凯瑟琳的统治是巨大的挑战,更何况玛格丽特和弗朗索瓦之间的关系这么好。太后担心女儿的影响力超过自己。既然讲道理不起作用,那就只能再使用老伎俩了。玛格丽特写道:“我坚持要走,她突然泪如雨下地说,如果我不和她一起回到巴黎,她将受到惩罚;国王会认为这是她干的;她曾经承诺过带我回去;只要弗朗索瓦回到王宫,她就马上让我走。”
如果她们的位置对调——如果凯瑟琳希望玛戈离开,而玛格丽特则痛苦流涕不愿离开——毫无疑问凯瑟琳会成功地将玛格丽特打发走。但玛戈的手段不及她的母亲,她不情不愿地回到了巴黎。
“君子和约”的条款公之于众的时候,天主教徒大吃一惊。巴黎市民尤其感到震惊:他们一直认为,自从圣巴托罗缪大屠杀之后,宗教问题就已经得到解决了,结果对天主教有利。因此,巴黎市民公开反对这一条约。巴黎高院拒绝赋予胡格诺派在法国的信仰自由权利;圣母院的神父不让亨利三世进入教堂以作为报复。街巷到处贴着宣传画,责备王室向新教异端投降。吉斯家族一如往常站在了抗议的前沿。一位英格兰使节担忧地写道:“和约的施行召来了许多不满,教会人士和吉斯家族公开反对和约,鼓动市民抵制新教。”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