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无为人的吕向阳,是融捷投资管理集团董事长。吕向阳是2005年财富500强25名,2005胡润中国富豪榜第113名。
安联公司的老板崔兴柏也是一个“儒商”的推崇者。崔兴柏原来在合肥永信电脑公司任副总经理,当年永信是联想的分销商,从而做到当地的老大,但永信的国有企业背景无法实现崔兴柏快速膨胀的“个人理想”。1998年4月,崔兴柏离开了永信,创办了安徽联想电脑公司。崔兴柏不仅想做商人,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更愿意做一个“儒商”。熟悉崔兴柏的人会隐隐约约从中觅出明清时盛极一时的徽商的味道。崔兴柏本人屡屡提起徽商,并称自己愿意做“新时代的徽商”,其志不在小。
。 想看书来
靠儒道称雄商界(2)
即使从生意经角度说,崔兴柏身上也散发着徽商无法磨灭的印痕。安徽经济实力虽然相对弱些,但IT分销之盛、竞争之激烈却与北京、上海没有根本区别。国内厂商在区域市场所上演的争夺战,安徽一场都没有漏演。唯一不同的是,当地的各品牌分销商的关系,却出奇的好。崔兴柏会做生意,“不独吞”。而且,有时候其他分销商做单子可能会遇到困难,找崔兴柏帮忙,崔兴柏也常常会帮他们搞定。其“化敌为友”之风不由令人想起大徽商胡雪岩的经营之道。面对媒体时,崔兴柏应对自如,长袖善舞。在其身上,徽商的形象很是鲜明。
。 最好的txt下载网
靠文化提升商业素养
徽州地区有着浓厚的人文历史情趣,加上徽州人本身的聪明隽秀,他们可以说普遍具有一种解不开的文化情结。商人有文化,则气质、智力、判断力和洞察力的品位自然比较高,在商品市场瞬息万变、供求之间盈亏莫测的情况下,善于审时度势,精于筹划,因而获利不仅多而且快。商人有文化,在与官府交往,同显贵应酬中,便能言语相通,应对自如。
“贾而好儒”不仅是徽商主动适应商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徽商自我完善人性品格的追求。徽商中许多人自幼就接受比较良好的儒学教育,孔孟儒家的思想说教、伦理道德,自然就成为他们立身行事、从商业贾奉守不渝的指南。在经商中,众多徽商总是诚信为本,仁心济世,礼让待人,由道取财,以义为利,表现出儒道本色、人皆嘉许的商业道德。这样便造就了一批批受人敬佩的诚信儒商。
徽商一般都有一定的文化根底,所以经商之余,有的借书抒怀、有的吟诗作文、有的浸淫音律、有的以画绘意,雅然情趣,乐不可言。在徽商大贾中能诗善文的几乎比比皆是。徽商知识广博,喜欢谈论文化事,在做生意的过程中,喜欢来点文化义举,或文化投资。因此,徽商走到哪里,哪里的文化就繁荣。以徽商最为集中的扬州为例,扬州的繁华昌盛,实际上是在徽商的推动下出现的。
“八怪”之一的汪士慎出身于贫寒人家,30岁到扬州时,几乎无法立足。当时,由于扬州商业繁盛,消费水平很高,且大批诗人、画家来到扬州,竞争十分激烈。幸运的是,汪士慎到扬州不久,就得到了徽州盐商马曰、马曰璐兄弟的热情接待与支持。
马曰(1687~1755)是清代著名盐商、藏书家,祁门县城人。马曰家庭豪富,但为人慷慨,热心地方公益事业,曾捐资开掘扬州沟渠,筑渔亭孔道等。马曰喜爱考校典籍,家中专设刻印坊,不惜费资刻印书籍,当时称这一批书为“马版”。小玲珑山馆又是马氏藏书楼名称,藏书多达10余万卷。
当时,能进入马氏兄弟的街南书屋或小玲珑山馆,对任何学者、诗人、画家来说都是一种荣誉和慰藉。汪士慎正是在马氏兄弟的支持下,才得以声名远扬。马氏兄弟在扶持艺术上,不吝金钱,长期不懈,乐此不疲,还带动了一批好此道的徽商,使“扬州八怪”的作品被大量收藏,最终走向市场。
“扬州八怪”并不是徽商手中的股票,许多支持“八怪”的商人是出于真正的喜好。这也反映出徽商对文化的重视,体现出众多徽商的儒商风范。
不仅扬州如此,其他各地的徽商也是如此。翻开徽州的地方志及相关文献,“贾而好儒”的徽商举不胜举。徽商“儒术”与“贾事”的会通,充分说明了经济与文化的互动关系。徽商正是意识到文化素质同商业经营有很密切的关系,于是他们注意吸收文学、艺术、地理、舆图、交通、气象、物产、会计、民俗、历史等方面的知识,并推动了他们对文化建设的投入。同时,徽商商业实践又衍生出独特的商业文化,这种商业文化随徽商的经营活动而流播四方,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明清实学的发展,从而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内容。另外,徽商文化人作为商人流寓四方,把他们自身的文化形式传播到各地,同时又吸收各地文化营养,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各地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徽商能在明清两朝兴盛数百年,以致留下“无徽不成镇”之说,少不了儒学对商业的影响。今日商业大势之繁荣,远远胜过明清两朝,现代人要经营好今日的商业,则更须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因此徽商“贾而好儒”的历史经验,今日还大有可取之处。
重视智力投资
明清时期是徽商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徽州的文化教育也特别发达,英才济济。这与徽商不惜财力兴办教育大有关系,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那就是徽商重视智力投资。
在徽州古民居西递有一副著名的对联:“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这副楹联告诉徽州后世子孙:书读好了,生意做好了,效果好了,什么东西都好了。以商从仕,以仕从文,以文从官,这样有机地把徽商、儒商和官商的三商融为一体。由此也可以看出,徽商不光是崇商敬贾,而且还是兴文重教的。
徽州人文化底蕴深厚,“富而教不可缓”是徽商笃信的信条。徽州人在经商致富后都十分重视发展教育,重视对人才的培养。他们在“振兴文教”上总是毫不吝惜地输金资助。为了让更多的子弟习儒就学,徽商积极捐资,广建书院。
歙县棠樾大盐商鲍志道,曾捐三千金修紫阳书院,捐八千金修山间书院。歙县巨商汪兆晁,对义馆无力延师者,每年均捐资数百金。道光八年(1828年),绩溪著名学者胡培晕在县城倡设东山书院之际,徽州墨商胡余德(胡开文之子)捐银一千余两。同治年间,歙商还曾筹资一万二千三百余缗,在南京建造歙县试馆,作为家乡学子乡试住宿之所。正是如此,徽商才“代不乏人”,几百年不衰,造就了一代徽商帝国。
徽商巨富胡贯三(公元1733~1794年)是昔日江南六大首富之一,他是徽州黟县西递村人。胡贯三出身重理学、懂礼教家庭,四五岁时就在家中开始学识字块,对对子,写红描,六岁进本村的“燃黎馆”读书。背《三字经》,念《千字文》,读四书五经,诵《幼学琼林》、《古文观止》,打算盘,临字帖等。由于家长的严格要求,教学先生的认真教诲,天真纯朴、聪颖过人的胡贯三学习更为上进,成为同窗学友中的佼佼者。
有一次,老师望山观景,得一上联:“黟县山多黑”,叫学生们对下联。这则上联字不多,是折字格。“多”、“黑”合为黟字,表示地名。几十名娃娃们,你看看我,我望望你,绞尽脑汁,也未对出。只有小贯三眼珠溜转,胸有成竹。老师下午回到学堂就一一查看学生对的下联,多数文不对题,少数几个对出的下联,内容也平淡无味,唯独胡贯三的“靛池水定青”对的下联,非常恰切巧妙,受到了老师的称赞。原来学堂的附近,有口方方的小水塘,名叫“靛池”,其水深且清,享有甜池的美誉。放学后,老师兴致勃勃地对胡贯三的父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