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湘黔鄂等省市的老百姓大多爱吃鲊海椒,这个“鲊”字,也是一个遗存在四川方言中的古汉语词汇。
当然,“鲊”字也通行于爱吃“鲊海椒”的其他省市。因为海椒的不同别称,也作鲊辣椒、鲊广椒等。
只不过,能正确书写“鲊”字的人不多。由于不知本字写法,“鲊海椒”有了“渣海椒”、“榨海椒”、“杂海椒”、“酢海椒”、“炸海椒”等各种不同借音写法。
百度随便搜索一下,少数是正确写法“鲊海椒”,大多是其他借音写法。
鲊,普通话有两个发音:zhǎ或zhà。发音zhǎ,其义为1盐腌的鱼;2泛指盐渍食品。发音zhà,义为海蜇,水母的一种。
下文介绍四川方言的“鲊”字。
四川方言中,“鲊”音zǎ,同“扎”音。由盐渍,“鲊”字四川方言在引申出多个词义。
1(动)用盐腌制:把这块肉~起。
“鲊肉”即腌肉,“鲊盐蛋”即腌鸭蛋。过去,四川很多地区每家每户都要用盐水坛子鲊鸭蛋,鲊好封闭在坛子之类的容器里。过一段时间,从坛子里捞出来用水煮起吃。蛋吃起来有盐有味,翻沙,多用来下饭或者下酒,好吃极了。“鲊盐蛋”也称“泡盐蛋”。冬天,四川人则喜欢用盐、花椒等来鲊猪肉,密封一段时间挂起风干,称为鲊肉或者腊肉,过年的时候吃。后文还有另外一种鲊肉。
2(动)肉、蔬菜等加米粉腌制:~胡豆|~海椒。
3(动)盐、碱等刺激,使不舒服:石灰把手~得很痛。|糖吃多了~心。
4(动)沤;浸:娃儿的胯遭尿~烂了。|这地太潮了,一双布鞋放几天就~烂了。
5(名)加米粉的肉、豆、蔬菜:蒸~|这~是牛肉不是羊肉。
(1-5释义及例句转自《四川方言词典》(王文虎等着))
6(名词)由动宾词组构成带“鲊”字的新名词:鲊肉、鲊海椒等。
鲊肉:<名>粉蒸肉;米粉肉。(一)江淮官话:安徽安庆等。(二)西南官话。四川成都,云南镇雄等。<名>腌肉。湘语。湖南娄底。<名>以萝卜丝、肉、米粉等腌制的咸菜。西南官话。
鲊海椒:用辣椒和玉米粉(或米粉、糯米粉等)腌制的食品。
四川方言俗语:翻过来牛皮鲊,翻过去鲊牛皮,简缩说法为“牛皮鲊,鲊牛皮”,意思是翻来覆去地重复同一内容。
[例句]我不想听了!牛皮鲊的鲊牛皮,说点新鲜的好不?
下文摘录一些“鲊”字在古文献中的记载。
1动词,鱼肉或蔬菜等加米粉用盐腌制。
《释名·释饮食》:“鲊,葅也,以盐米酿之如葅,熟而食之也。”
《说文·鱼部》:“鲝,藏鱼也。南方谓之?,北方谓之鲝。”段玉裁注:“《释名》曰:‘鲊,菹也。以盐米酿鱼以为菹,熟而食之也。’按古作鲝之法,令鱼不朽坏。”笔者注:鲝,通“鲊”。?qin2,鱼鲊。
明·李实《蜀语》:“以米糤盐椒酿肉鱼曰鲊。”
2名词,用鱼肉或蔬菜等加米粉用盐腌制而成的食品。
《晋书·列女传·陶侃母湛氏》:“侃少为寻阳县吏,尝监鱼梁,以一坩鲊遗母,湛还鲊,以书责侃曰‘尔为吏,以官物遗我,非唯不能益我,乃以增吾忧矣。’”
唐·冯贽《云仙杂记》卷二《换茶醒酒》(出《蛮瓯志》):“乐天方入关,刘禹锡正病酒。禹锡乃馈菊苗韲芦菔鲊,换取乐天六班茶二囊以醒酒。”
宋·周去非《岭外代答》卷八《百子》:“天威子如橄榄而小,盐糁和之,可以作鲊。”
清·王士禛《香祖笔记》卷六:“昔刘宾客馈白太傅菊苗虀芦菔鲊,换取乐天六班茶二囊,有诗载集中。”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