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各地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丰富多样,是世界上方言和语言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普通话、方言、少数民族语言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多样化的灿烂民俗文化。
不少普通话词汇,方言中多有其他的表达。比如普通话的动词“铺”,在老派四川方言中,就用“扌霸”来表达。
扌霸:【篇海】必驾切,音霸。把也。◎按集韵作欛。注云:俗从手,非。【篇海】是一部宋金时期字典,说明这之前,可能还没有“扌霸”字。
“扌霸”最早出现时,是把的意思。“俗从手,非。”表示“扌霸”可能是“欛”字的误用,本义是把(柄的意思)。
但至迟在明代,“扌霸”字就被四川方言借用为表示铺垫的动词,取“扌”旁表示手上动作,又借音使用。
为让文章看起来不那么凌乱,下文用“欛”代替“扌霸”字,所有“欛”都是指西南官话片区表示铺垫的“扌霸”。
欛,音bà,动词,释义为铺垫。
明·李实《蜀语》:“铺垫曰欛○欛音霸。”
明·唐枢《蜀籁》:“羊子欛窝猪来睡。”
清《西蜀方言》:“床没有欛平顺。”
民国《息烽县志》卷二十九《风土志·方言》:“谓铺垫曰欛。”
民国二十一年《南溪县志》卷四《礼俗下·方言》:“欛,音霸,铺垫也。今俗安床□荐曰欛铺。”欛铺,广汉方言音bàpu,这里铺为名词,床。欛铺就是铺床的意思。四川方言歇后语:茅司坎上欛铺--离屎(死)不远。
民国二十四年《云阳县志》卷十四《礼俗下·方言上》:“欛,铺也。”
能查到的资料,表示铺垫的“欛”字,都在西南官话片区。
四川歌谣选:扯把茅草欛个铺,捡个石头当枕头。
亦记音作“坝”。清光绪二十一年《叙州府志》卷二十一《风俗》:“铺垫曰坝。音霸。”民国十五年《南川县志》卷六《土音土语》:“铺底曰坝。”“铺底”亦曰“坝底”,如农村有习惯煮干饭时将南瓜、红薯、芋艿等铺底,再将滤过米汤的半生饭覆在上面蒸熟。
普通话的动词“铺”,老派四川方言多用“欛”,如今受普通话影响很多人也说“铺”了,目前属于混用的状态,如欛铺和铺床都在说。
作为一个70后,过去也经常说“欛”字的,笔者举例如下:
1、天冷了,床上再欛床棉絮。
2、过去条件差,都是架子床。欛铺就是先放篾笆子,再欛几层谷草,接着把竹席子放上去,夏天就这样了。冬天就再欛棉絮、欛单(床单)。
3、外出时走累了,路边花台坐一下,很多人习惯先欛点东西,如报纸、画报等。
4、赌博开始时出底钱,四川方言也叫“欛底”。
5、打麻将时,有些人个人矮手臂端,就喊:老板,找个垫子欛一哈。
6、过去自行车作为主要交通工具时,觉得后座隐沟子的人,会找点东西欛起再坐。
7、餐前先吃点东西垫底,也叫欛底。口语也说欛个底,又说打个底、垫个底。过去打尖也算是欛底。
再次提示:本文用“欛”代替的西南官话片区表示铺垫的“扌霸”。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