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的皇位来源本身就不正,所以他本能的对“立嫡立长”有一种排斥心理。
如果李承乾是个很出色的太子,李世民当然不想多生事端,可现在李承乾偏偏是烂泥扶不上墙,凭什么就得墨守常规,一成不变?
在我看来,李世民早已看出李泰夺取储君的想法,而过分宠爱李泰其实是在有意鼓励这个宝贝儿子循序渐进的夺取储位,之所以没有立即废掉李承乾,是因为李世民要顾及一样东西。
这样东西的名字叫“礼法”!
我们的祖先的确很伟大,创造出了世界上最严密的一套礼法,小到吃饭睡觉,大到国家决策都一套礼法遵循,正所谓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而在众多礼法规则中,“立嫡立长”是一条关于皇位继承的规则,虽然几千年来,打破这个规则的人不在少数,但是所有的人、包括曾打破它的人在上台后,也必须要维护这种礼法。
李世民当然也不例外,因为他明白礼法并不是依靠行政命令来改变的。
李承乾虽然不屑,但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吃下伸腿瞪眼丸,或者捅下天大的篓子(例如谋反),所以即使他是纨绔子弟,也不能轻易废掉他。
有时候“礼法”这个东西,实在很耽误事!
不可否认,李世民的确想马上废掉李承乾,改立李泰为太子,但是在“礼法”这个庞然大物的阻挠下,他犹豫了,他明白如果自己轻易的抛出更换太子这枚重磅炸弹,立即会引起朝廷的轩然大波,甚至会造成朝廷的混乱。
事实上,李世民改立太子的想法,当时很多朝臣都已经感受到,在李泰倍受宠爱之时,褚遂良就直截了当的提醒李世民,应该让太子和其他皇子明白自己所处的位置,不能乱了彼此的身份,而且作为皇帝应该主动的为他们立下规矩。谁都明白褚遂良的话是直指李世民过分宠爱李泰而言的,当然褚遂良之所以敢这么直接,就是因为站在了“礼法”的角度。
而作为皇帝,恰恰必须要维护礼法,所以李世民也只能是牙掉了往肚子里咽,表示要让忠正贤明的朝臣去教导诸位皇子,让他们按照礼法去做。
从对李承乾的严重不满,到产生立李泰的想法,再到朝臣的反对,这个过程让李世民终于切身体会到了立储这个问题的艰难和复杂性,他终于理解了当年父亲李渊为什么在明知自己功劳高过李成建时,也没有轻易废掉太子了。
虽然你是这个世界上权力最大的人,也是最威风八面的人,但在老祖宗留下的“礼法”面前,你的力量真的微不足道,或许你想改变,但前提是你要做好付出代价的准备。
甚至有的时候这种付出是没有回报的。
此时,李世民的内心充满了矛盾,我觉得在他的内心深处或许会有一种惭愧的心里,在前面我们说过,玄武门事变的阴影始终困扰着李世民,直到现在为止,我相信这种困扰已经上升到了一种折磨,以至于这种折磨渐渐的让他对自己十六年前的那些所作所为进行了彻底的否定。
我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李世民做的一件事,这件事在史料上的记载是一带而过,但是在我看来这件事很能反映出李世民当时内心深处的想法。
贞观十六年(642)六月六日,李世民诏命恢复李建成的太子身份,同时追封李元吉为巢王,两个人的其他谥号照旧。
按说事情已经过去了这么长时间,而且李世民在继位之初也曾经厚葬了二人,为什么忽然之间又想起恢复李建成的太子身份呢?
我想这绝不是李世民即兴而为,事实上他的这个举动恰恰从一个侧面反映他当时内心矛盾,一方面是对当年李渊那种两难处境的感同身受,另一方面则是对玄武门事变的内疚。
内疚虽然于事无补,但它终究是人内心客观存在的一种复杂感受,内疚者往往有良心和道德上的自我谴责,并试图做出努力,来弥补自己的过失。当然李建成和李元吉已经不能复生,所以李世民目前唯一能做的就是恢复他们应有的名誉,同时这个举动也是对已经去逝的李渊一个在天告慰。
李世民是个高高在上的皇帝,但更是个有血有肉的人,我们当然不能简单的用好人或坏人来衡量他,其实这个世界上只有追求自己利益的人,李世民为了得到自身的利益可以杀凶逼父,但是当一切都成为过眼云烟时,他忽然觉得只有自己内心的感受才是最真实的。
上天其实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当你拥有无限的荣耀时,也许你的内心正在经历着另外的一种煎熬。
如果上天能够让我回到十六年前那个阴霾的清晨,我也许会选择放弃,因为有的时候放弃是一种释然、一种解脱。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