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浪小说

子浪小说>霸道皇上爱上王妃的 > 第513章 手足(第1页)

第513章 手足(第1页)

大家注意,这时的皇四子胤禛不露声色,暗自韬晦,观察窥测,等待时机。

康熙帝深恶皇子结党,内外勾结,上下串联,蓄谋大位。他说:“诸皇子有钻营为皇太子者,即国之贼,法所不容。”

再立太子储位空缺,诸子纷争愈演愈烈,使康熙帝认识到有必要把这个缺位补上,以堵塞诸子争储之路。鉴于朝中保奏胤禩的势力大、呼声高,康熙帝考虑惟有用嫡长子抵制一途可行。后来他说:“诸大臣保奏八阿哥,朕甚无奈,将不可册立之允礽放出。”所以,康熙四十八年三月初九日,以复立皇太子胤礽,遣官告祭天地、宗庙、社稷。次日,分别将皇三子胤祉、皇四子胤禛、皇五子胤祺晋封亲王,七子胤佑、十一子胤晋封郡王,九子胤禟、十二子胤祹、十四子胤禵,俱封为贝子,胤禩在此前已复为贝勒。康熙帝试图以此促进皇太子与诸皇子以及诸子之间的团结。

实际上,康熙帝重新认识到允礽的罪名原多不实。当初,他最怀疑胤礽企图谋杀他,皇太子申诉说:“皇父若说我别样的不是,事事都有,只弑逆的事,我实无此心。”康熙帝听了,不但未斥责皇太子,反而认为说得对,令将胤礽项上的锁链取下。

本来,自废皇太子后,康熙帝就痛惜不已,无日不流涕,寝食不宁。他回想拘禁胤礽那天,“天色忽昏”,十八子胤祄病死;进京前一日,大风旋绕驾前;夜间梦见已故祖母太皇太后,远坐不言,颜色殊不乐,与平时不同;皇后亦以皇太子被冤见梦。康熙四十七年十月十九日,去南苑行围,忆昔皇太子及诸阿哥随行之时,不禁伤怀。终于在十月二十三日病倒。当日回宫,立即召见胤礽,并将召见胤礽事谕告臣下,谓:“自此以后,不复再提往事。”此后经常召见胤礽,每“召见一次,胸中疏快一次”。

康熙四十七年十一月十五日,康熙帝召科尔沁达尔汉亲王额驸班第、领侍卫内大臣、都统、护军统领、满大学士、尚书等入宫,亲自向他们宣布:“皇太子前因魇魅,以至本性汩没耳。因召至于左右,加意调治,今已痊矣。”命人将御笔朱书,当众宣读。

谕旨内容为:

前执允礽时,朕初未尝谋之于人。因理所应行,遂执而拘系之,举国皆以朕所行为是。今每念前事,不释于心,一一细加体察,有相符合者,有全无风影者。况所感心疾,已有渐愈之象,不但诸臣惜之,朕亦惜之。今得渐愈,朕之福也,亦诸臣之福也。朕尝令人护视,仍时加训诲,俾不离朕躬。今朕且不遽立允礽为皇太子,但令尔诸大臣知之而已。允礽断不抱复仇怨,朕可以力保之也。这是一份昭雪文书,意向已极明白,将要复立胤礽为皇太子。康熙帝召废皇太子、诸皇子及诸王、大臣、都统、护军统领等

,进一步澄清事实,说胤礽“虽曾有暴怒捶挞伤人事,并未致人于死,亦未干预国政”,“胤禔所播扬诸事,其中多属虚诬”。接着,当众将胤礽释放。胤礽表示:“皇父谕旨,至圣至明。凡事俱我不善,人始从而陷之杀之。若念人之仇,不改诸恶,天亦不容。”

皇太子虽复立,但原有的君储矛盾并未解决,所以很快就又发生了严惩皇的事件。这次抓的是步军统领托合齐。

严惩托合齐托合齐出身卑微,原为安亲王家人,后转为内务府包衣,曾任广善库司库。以其为定嫔之兄、皇十二子允祹之舅,故受到康熙帝信任,于康熙四十一年六月出任步军统领。

康熙五十年(1711年)十月二十日,以托合齐有病为由,将其解职;同时任命隆科多为步军统领。托合齐被解职七天后,即十月二十七日,康熙帝在畅春园大西门内箭厅召见诸王、贝勒、文武大臣等,宣称:“诸大臣皆朕擢用之人,受恩五十年矣,其附皇太子者,意将何为也?”于是当场逐个质问刑部尚书齐世武、兵部尚书耿额等。众人矢口否认结党,康熙帝令锁拿候审。另外,命将已经解职的步军统领托合齐,拘禁宗人府。

至次年四月,议处户部尚书沈天生等串通户部员外郎伊尔赛等,包揽湖滩河朔事例额外多索银两一案。经刑讯取供:刑部尚书齐世武受贿3000两,步军统领托合齐受贿2400两,兵部尚书耿额受贿1000两。这在贪污大案中本是微不足道的数字,但因有皇一事,处罚特重。这三个人与主犯沈天生、伊尔赛等一样,俱拟绞监候,秋后处决。命将尚书齐世武“以铁钉钉其五体于壁而死”。另据《满洲名臣传·齐世武列传》记载:齐被判绞之后,又改发遣伯都纳,雍正二年卒。十月二十九日,议托合齐将其“即行凌迟处死”,不久于监所病故,命将其“锉尸扬灰,不准收葬”。就是将托和齐的尸体剁了、烧了、扬灰了。其罪主要是:胤礽潜通信息,求托合齐等人,借助手中之权势,“保奏”他尽早即帝位。这就是说,是皇太子在策划逼皇父尽早让位,因此,康熙帝怒不可遏。

再废太子皇帝与储君之间的矛盾,终于又发展到不可调和的地步,康熙帝决定再废皇太子。康熙五十一年九月三十日,康熙帝巡视塞外回京当天,即向诸皇子宣布:“皇太子允礽自复立以来,狂疾未除,大失人心,祖宗弘业断不可托付此人。朕已奏闻皇太后,著将允礽拘执看守。”十月初一,以御笔朱书向诸王、贝勒、大臣等宣谕重新废黜胤礽的理由,主要是:

第一,从释放之日,乖戾之心,即行显露;

第二,数年以来,狂易之疾,仍然未除;

第三,是非莫辨,大失人心;

第四,秉性凶残,与恶劣小人结党。

康熙帝

要求诸臣:“各当绝念,倾心向主,共享太平。后若有奏请皇太子已经改过从善、应当释放者,朕即诛之。”十一月十六日,将废皇太子事遣官告祭天地、太庙、社稷。

康熙帝第二次废黜皇太子,虽然并非如他自己所说“毫不介意,谈笑处之”,但确实不像第一次时那么痛苦。因为他发现,立皇太子就难免有矛盾;不立皇太子可能更好,因为这样可以减少皇储争夺的内斗。数月之后,针对有的官员奏请册立皇太子,康熙帝答复说:

宋仁宗三十年未立太子,我太祖皇帝并未预立皇太子,太宗皇帝亦未预立皇太子。汉唐以来,太子幼冲,尚保无事;若太子年长,其左右群小结党营私,鲜有能无事者。……今众皇子学问、见识,不后于人,但年俱长成,已经分封,其所属人员未有不各庇护其主者,即使立之,能保将来无事乎?

皇十四子胤禵皇十四子胤禵在几位阿哥接连受挫后,积极活动,谋取储位。他讨好大臣,礼贤下士。历史给他提供了一个或吉或凶的机遇。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命胤禵为抚远大将军,征讨策旺阿拉布坦。行前,康熙帝亲往堂子行祭告礼;亲御太和殿授印;胤禵乘马出,诸王、二品以上文武官员都到德胜门外军营送行。胤禵称“大将军王”,用正黄旗纛。胤禟对胤禵说:“早成大功,得立为皇太子。”可见胤禵、胤禟等将这次出征立功,视为争取皇储的机会。但是,康熙帝病故时,胤禵恰巧不在宫廷,胞兄胤禛得以继位。所以胤禵挂大将军印出征,给他命运带来的不是吉兆,而是凶讯。

大概是这样了。历史是文人写的,总要可靠得多。如果是鸟写的,那头上得扎一圈树枝来读。倘若是商人写的,那大珠小珠还不得落一缸?那么白居易就得被琵琶行弹死。历史可不是跳箱子,嘟嘟嘟嘟能跳一手指头那么远,嘟嘟嘟能跳半手指头那么远,嘟嘟嘟嘟嘟能跳两根手指头那么远。像荆轲那样的,嘟嘟嘟,掉下去了,一刀被雪去箱子盖,所以,还是不要跳了。祖先干过的事简单客观地描述一下就行了。要是都说那么详细,对想象力不好。文科生很累的,一天要背那么多九阴真经。但是文科生又是那么有用!连小龙女都是文科生,专住在古墓里,考古研究历史,于是迷得姓杨的胳膊都掉了。萧峰大侠也是文科生,但他可不是学霸,嘟嘟嘟嘟他搞不清楚他的出身。金国?大辽?大宋?唉哟我的牙膏都疼!你闹不闹心你闹不闹心?后来都是一个国家了,你白白地殉国跳了崖涯!就是填个户口本的事,瞅瞅你给搞成什么了?王语嫣当然是大宋的学习委员,不但作业写得好,还能嘟嘟嘟还能辅导表哥。历史可不是跳箱子,嘟嘟嘟就能找到你被郭芙砍掉的胳膊吗?你可别闹了,哪凉快上哪玩去。

(本章完)

下载【看书助手app】官网:无广告、全部免费!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