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盛小云一起相聚、开会,聊天、吃饭,都是一种难得的享受,因为她的一举手一投足,她的一言一语,她的一笑一颦,都有滋有味,有姿有态,有模有式,富有特殊的感染力。有一次她说到家里养的一条小狗时,那神情,那动作,那声调,生动逼真,活灵活现,令人捧腹,令人浮想联翩。
有时候我会想,她是不是把日常生活也当成演出了,她是不是把会场、饭局也当成舞台了?后来接触多了,我渐渐地了解她理解她,我想,她确实已经把自己的人生融进了她的评弹事业。过去常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而盛小云入行许多年来,因为功随人走,功随人进,她的“功”已经达到不分台上台下,不分舞台演出和日常生活的境界。经过了许多年的历练,她已经把自己练成了一个融艺术和人生为一体的特殊的人物了。
说盛小云特殊,是因为她被誉为“东方戏剧之星”、“中国最美的声音”,而且是当之无愧的;但同时,她又是平凡的,又是日常的,在和她一起外出开会活动的时候,我听到最多的就是她给母亲、给丈夫、给儿子打电话,琐琐碎碎,什么事都要关照个细,关照个遍,典型的贤妻良母。在外面,要挺起胸膛,振奋精神,巾帼不让须眉,而心里又放不下家长里短、儿女情长,这就是盛小云的丰富人生,这才是盛小云的完满人生。
近年来,盛小云的进步如日中天,中国曲协副主席、江苏文联副主席、江苏曲协主席,等等等等,许多荣耀包围着她,罩在她头顶的光环不可谓不亮堂,不可谓不耀眼,她凭借自己的实力得到了这些称号和光环。更可贵的是,盛小云没有被光环罩盖了她的纯真,也没有被荣誉阻挡了她的进取,熟悉她的人,不会被那些光环遮住眼睛,我们都能看到她光环背后的艰辛和付出。
她始终扎根在民间。她十分清醒,只有扎根民间,她的事业才会有生命力,这是她在成长过程中感悟到的真理,也和她从小就跟着父母下放到农村的那段生活不无关系。无论是出道之初,还是成名以后,她都长期在基层演出,先是跑遍了江浙沪的大小码头,一年几百场演出,默默无闻,一演就是十多年。书场里的掌声、笑声就是对她最大的鼓励,也使她逐渐地成熟、逐渐散发出耀眼的光芒。
我经常有机会和盛小云一起外出开会,每次她的行头总要比我们多得多,重得多,演出服装、道具、光盘磁带,那是她的吃饭家当,到哪里都得带上。一个柔弱的女子,许多年来拖带着沉重的行头东走西奔,南来北往,其中的艰难和辛苦,不是光凭我们的想象就能体会得到的。不像我们写字的,走到哪里,有小小一支笔就能解决问题了。盛小云从乡间出发、从基层出发,一直走向了全国,走向了世界,多次出访美国、加拿大、法国、荷兰、新加坡以及香港、澳门、台湾等地演出并获得赞誉。但是她的心仍然在基层,在苏州,那是她艺术和人生的根基所在。
我没有问过盛小云,如今她身兼数职,事务繁忙,她的表演艺术也已经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她还有时间,还有愿望再提升自己的水平吗?但是我相信,她一定不会因为当了这个、当了那个,就荒废了专业,无论身在何处,她都念念不忘自己业务的精进,不断谦虚地向同行学习,向群众学习。我记得她曾经向我们力荐周立波,当她绘声绘色地给大家讲述周立波的表演时,那种真情,那种敬重,那种打心眼里发出的钦佩,那种广泛吸取各家所长的开放精神,都让我们深受感动和启发。
评弹作为地方曲种,受众更多的集中在江浙沪,如何突破语言的局限,将这个曲种推广开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它,喜欢它,盛小云作了许多努力。她曾经参加过一部电视剧的拍摄,出演的就是一位评弹演员。盛小云说,她并不看重戏份的多少,主要希望通过镜头,把苏州评弹的魅力尽情展现给全国的观众。去年秋天,江苏台湾周期间,江苏的文艺家在台北举行了一场文艺晚会,晚会集中了江苏众多的演艺节目精粹,其中就有盛小云的弹词《情探》。
演出结束后的第二天,我们江苏教育文化团的几十名团员聚在一起谈论这台晚会,评论一个个精彩的节目,最后得出了基本一致的意见,把最佳节目给了盛小云。其实,整个教育文化团里,苏州人很少,我特意询问大家,是不是听懂了这个最佳节目,大部分人说,听不懂,但它还是最棒的。听不懂,竟然能为之折服,除了说噱弹唱炉火纯青,盛小云表演的架势,韵味,眼神,表情,无不令人魂牵梦绕,这就是盛小云精湛艺术的功力、魅力和魔力,这也是值得盛小云和所有的评弹演员骄傲和自豪的。
也许盛小云并不知道大家在背后对她艺术造诣的高度评价,但这些评价听到或听不到,对盛小云来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在每一场成功演出之后,不会停留在获得荣誉和取得成就的地方,她会立刻往前走,去付出更大的努力,进一步开掘和提升艺术才华,走向新的艺术和人生的境界。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