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耳山地区的山前村村,那片被小土姜种植传统深深浸染的土地上,每一寸泥土似乎都散发着姜的辛香。土根的故事,就如同一颗投入这片土地的石子,激起层层奋进的涟漪,奏响了农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土根自小就深知小土姜是个宝。在这个古老的村庄里,流传着诸多关于小土姜的俗语,“冬有小土姜,不怕风霜”,“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这些话语如同岁月沉淀下来的智慧结晶,深深烙印在土根的心中。小土姜,因其祛病养生的神奇功效,备受人们的青睐,而土根自己则认为小土姜是他的“守护神”。
那小土姜,模样虽不起眼,却透着一股质朴的韵味。它的表皮呈淡淡的土黄色,带着些许粗糙的纹理,仿佛是岁月镌刻的印记。姜块大小不一,有的小巧玲珑,如握紧的拳头般精致;有的则略显粗壮,像是蕴含着无尽的力量。从断口处看,嫩黄色的姜丝紧密排列,散发着浓郁而独特的辛辣气息,那气味直钻鼻腔,让人瞬间精神一振。
在那记忆深处的破旧小院里,土根的童年被疝气的阴影所笼罩。那是一个贫寒的家,土坯房在风雨的侵蚀下略显摇摇欲坠,屋内昏暗无光,仅有的几件家具也是破旧不堪。土根的小脸总是蜡黄,身体单薄得仿佛一阵风就能吹倒。
每一次咳嗽声响起,都如同噩梦的前奏。土根那瘦弱的身躯猛地一震,肚子就像被施了魔法一般,瞬间鼓起一个大包,青筋在皮肤下若隐若现,仿佛肚子里的小肠正拼命地挣扎着要冲出体外。他的小脸涨得通红,眼睛里满是惊恐,紧接着便是一阵哇哇大哭,那哭声在寂静的小院里回荡,透着无尽的无助与恐惧。
土根娘守在一旁,眼神里满是无奈与绝望。她看着孩子遭受这样的折磨,又看看土根的几个同样面黄肌瘦的哥哥姐姐,心中的痛苦如潮水般涌来。家里连下锅的米都难以凑齐,又哪来的钱去城里给孩子看病买药呢?她的手无力地垂着,泪水在眼眶里打转:“苦命孩子,命大你就活下来,否则就去个好人家投胎吧。”最后只能无奈地转过头去,仿佛这样就能逃避眼前的痛苦。
然而,在这黑暗的时刻,奶奶宛如一盏明灯。她迈着蹒跚的脚步,眼神中却透着坚定与慈爱。她那满是皱纹的手轻轻抚摸着土根的头,像是在给予他力量。“别怕,孩子,奶奶在呢。”奶奶的声音虽有些沙哑,却充满了力量。
奶奶转身走向那简陋的灶台,从角落里翻出几块小土姜。她粗糙的手指仔细地清洗着小土姜,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虔诚,轻轻揉搓着姜块的每一处褶皱,生怕有一丝污垢残留。随后,她将小土姜放在破旧的案板上,小心翼翼地榨汁。那滴滴姜汁仿佛是希望的源泉,奶奶取了六钱姜汁,缓缓倒入温水中,用手轻轻搅拌着,眼神专注地看着水面,仿佛在进行一场神圣的仪式。
土根躺在那温热的水中,奶奶的手如同最柔软的绸缎,轻轻拂过他的身躯。她的眼神里满是关切,仔细地观察着土根的反应。“孩子,别怕,一会儿就好了。”奶奶轻声安慰着。土根微微颤抖着身体,眼睛紧紧盯着奶奶,心中虽有害怕,但那信任的目光却始终没有移开。待土根周身出汗后,奶奶拿起一块干净的布,蘸着姜汁,轻轻地擦抹在土根的患处。她的动作轻柔而又专注,每一下都像是在与病魔做着斗争,那姜汁缓缓渗进皮肤,似带着治愈的魔力。
就这样,日复一日,土根的疝气发作频率明显降低,那鼓起的大包不再像以前那般频繁出现,也不再那么吓人。奶奶看着土根的变化,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她在给土根使用姜汁时,嘴里总是不停地念叨着:“可千万不能大意啊。”
平日里,奶奶也不忘用小土姜汁给土根洗澡。阳光洒在小院里,奶奶端着一盆小土姜水,放在院子中间。她轻轻脱去土根的衣服,将他抱进盆里。“这小土姜啊,能驱寒,还能让你的身体变好呢。”奶奶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撩起水,洒在土根的身上。土根在水中玩耍着,脸上渐渐有了笑容,那笑容如同春日里绽放的花朵,驱散了小院里的阴霾。
从那以后,土根的心中便种下了对小土姜深深的敬畏与依赖。他总是把小土姜小心翼翼地放在身边,仿佛那是他最珍贵的宝贝。每当他感到身体不适时,就会紧紧握住小土姜,心中默念着奶奶的话:“阳气足万邪祛,养生保健最关键。”那一块小土姜,承载着奶奶的爱与关怀,也成为了土根童年里最温暖的记忆,在岁月的长河中,永远散发着淡淡的辛香,慰藉着他的心灵,陪伴着他一路成长。
土根,自小就展现出超乎常人的认真执着。用他娘的话形容最为贴切:“一旦认准了的事情,就算八匹马也难以拉回。”他就像一棵深深扎根于信念土壤的大树,狂风骤雨亦不能使其动摇分毫。在他心中,小土姜无疑是大自然馈赠的瑰宝。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铁头的从军经历更是加深了他对小土姜的笃信。这让土根坚信小土姜有着不可思议的魔力,从此与它须臾不分,随身携带。
为了让这份信念坚如磐石,土根曾提了一挂肉满怀期待地来到村里“老学究”家中。屋内弥漫着陈旧纸张与墨香混合的独特气息。土根恭敬地说道:“老爷爷,您学识满腹,知晓古今。我认定小土姜非凡,听说您熟知各种传说,烦请帮我找找,给我说说。”老学究放下手中书卷,扶了扶老花镜,点头应道:“你这娃子如此执着,我且为你找找看,只是这传说散布于诸多古籍,需些时日。”老学究不负土根所望,断断续续给土根讲了不少的轶事和美妙传说。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有一年四季不离姜的习惯,《论语乡党》中“不撤姜食,不多食”的记载,仿佛让他看到了古人对小土姜的敬重与推崇。在医书中,小土姜的功效被详细记载,它能发汗解表、止呕、止咳、解毒等,在调味品中,它的地位也举足轻重。民间自古就有“饭不香,吃小土姜”的俗谚,只因它那辛辣芳香的味道,一旦溶解到菜肴中,便能让原料更加鲜美可口。《本草纲目》里对小土姜的描述更是详尽:“辛而不荤,去邪辟恶,生唤熟食,醋、酱、糟、盐、蜜煎调和,无不宜之。可疏可和,可果可药,其利博矣。”每当读到这些文字,土根心中对小土姜的敬意便又增添几分。他仿佛看到了在烹制鸡、鸭、鱼、肉时,放入姜后那菜品变得醇厚馥郁、芳香宜人的画面,那姜的辛香与食材的鲜美相互交融,似一场味蕾的盛宴。
相传,“小土姜”是神农氏发现并命名的。在那遥远的古代,神农氏在山上采药,不慎误食了毒蘑菇,肚子疼得如同刀割一般,吃了各种药都无法止痛,最终晕倒在一棵树下。当他悠悠转醒时,发现身边有一丛尖叶子青草,香气扑鼻。他轻轻闻了闻,顿觉头不晕,胸也不闷了。出于好奇与本能,他顺手拔了一兜,拿出块根放在嘴里嚼,那又香又辣又清凉的感觉瞬间在口腔散开。那小土姜的口感,初尝时辛辣之感如电流般刺激着味蕾,随后而来的清凉又似山间清泉般在口腔与咽喉间流淌。过了一会儿,肚子里咕噜咕噜地响,泄泻过后,身体竟奇迹般地全好了。神农氏心中满是感激与惊叹,他想,这种草能够起死回生,定要给它取个好名字。因神农姓姜,便将这尖叶草取名为“小土姜”,以纪念它的活命之恩,赞叹它那神奇的作用。
当土根听闻了关于小土姜的诸多传说后,内心深处像是被点燃了一团炽热的火焰,熊熊燃烧且永不熄灭。他愈发笃定地认为,小土姜就是降临在他生命里的“守护神”。在这个民风古朴、传统习俗根深蒂固的村庄里,别家都是虔诚地敬天敬地敬鬼神,希望能得到庇佑与福祉。而土根却别出心裁,他怀着一颗纯粹而炽热的心,专门在自家那张擦得一尘不染的神案上,庄重地摆上了一整块圆润饱满、色泽鲜亮的姜。
每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透过那扇斑驳的窗户,洒落在神案上时,那姜块便像是被赋予了生命一般,散发着丝丝缕缕淡淡的辛香。土根常常独自一人站在神案前,眼神中满是敬畏与感激。他微微眯起眼睛,深深吸一口那弥漫在空气中的姜香,心中默默思忖:“小土姜啊,是你救了我,你一定能护佑我和家人周全,助我们山前村富余平安。”他的手指不自觉地微微颤抖,仿佛想要触摸到那无形的守护力量。
有时,村里的孩童们好奇地跑到他家院子里张望,看到神案上的姜块,便会叽叽喳喳地议论起来。“土根叔为啥摆个姜在那儿呀?”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歪着头问道。旁边的小男孩抢答:“我听我爷爷说,土根叔小时候就是靠姜治好的病呢!”土根听到孩子们的对话,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欣慰的笑容,却并不言语,只是静静地看着神案上的姜。
夜晚,月光如水银般倾洒在小院里,神案上的姜块在月色下仿佛笼罩着一层神秘的光晕。土根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他侧耳倾听着婆娘儿女们均匀的呼吸声,心中默默祈祷:“小土姜啊,愿你能让我的家人远离病痛,助我们山前村富余平安。”那淡淡的姜香,在静谧的夜里弥漫开来,如同一条温暖的纽带,将土根、他的家人以及小土姜紧紧相连,给予土根无尽的力量与心安。
而如今,在松江的一连串奇遇,更是如同为他心中那团关于小土姜的信念之火浇上了油,让他坚信这个“宝物”将有可能把他的人生托向一个高峰。老支书已经确定要开展小土姜加工业务,并且由集体出资,老支书领头,土根负责具体操作。土根站在村子的那片姜田边,望着郁郁葱葱的姜苗,心中暗暗下了决心:“小土姜加工这个事情一定要干,而且必须干好。”他的眼神中透着坚定与憧憬,仿佛已经看到了山前村因小土姜而繁荣昌盛的未来。
若干年后,土根、铁头、王启明相聚在松江市那个五星级豪华包间内。包间里灯光璀璨,桌上摆满了美酒佳肴。他们一边品酒,一边谈论起当年的起步阶段,不禁唏嘘不已。
喜欢国匠精魂请大家收藏:(www。aiquwx。com)国匠精魂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