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浪小说

子浪小说>大明官途李维正 > 第五卷 鹰击长空 第一百五十三章 小琉球岛(第1页)

第五卷 鹰击长空 第一百五十三章 小琉球岛(第1页)

三天后,大明水师调头向南,驶向小琉球岛,虽然北方的奄美诸岛可能也有部分倭寇,但两个月前打劫大明粮船的倭寇南下一直未归,李维正决定放小打大,解决倭寇长期盘踞小琉球岛的局面。

小琉球岛也就是后世的台湾岛,大明建立前属于澎湖巡察司管辖,洪武二年,刚刚建立了一年的大明便开始实行严酷的海禁国策,澎湖巡察司被撤销,澎湖列岛上的军民全部内迁,大明正式放弃了小琉球岛,此刻,欧洲的大探险尚未兴起,日本南北朝之争方兴未艾,倭寇尚没有大规模出现,高丽的野心在于夺取辽东土地,吕宋等南洋诸国大多是荒蛮之地,小琉球岛也因此幸运地在海外孤立了数十年而不被别国摄取,一直被零星倭寇和海盗盘踞,成为他们袭扰大陆的基地。

此时的小琉球岛上除了倭寇和海盗外,还生活着许多土著居民和近二万名从大陆逃来的渔民,或许是需要给养的缘故,倭寇并没有屠戮这些渔民,而是向他们勒索高额的鱼粮,或命他们提供劳役,修建码头或房屋,而土著则生活在山区,沿海地区看不见他们的踪影。

这天晚上,一条小船悄悄地在一个叫南社的小渔村外靠岸了,三个黑影从小船上跳下,将小船拉进一条礁石缝里隐藏起来。

“林潮,你的家就在这里吗?”

“就在这里,我家在村东头,你们跟我来。”

三个人一猫腰,迅速向远处的小渔村跑去,三人中的林潮就是陈万里的手下,他祖上原是福建渔民,后移居澎湖列岛,洪武二年,大明颁布禁海令后,其祖父带领全家逃到小琉球岛,至今已有二十二年。

小渔村里弥漫着淡淡的雾霭,一排排低矮破旧的小屋昭示着渔民生活的艰难,小渔村共住着三十几户渔民,大多和林家一样,从福建沿海或者澎湖列岛逃来,几十年来他们几乎已经与大陆隔绝了,虽然食物不缺,但物资的匮乏使他们不得不从走私者手中获取价格昂贵的生活日用品,或者男耕女织、捏土烧盆,过着原始而简单的生活,前几年没有官府的束缚,虽然生活艰难,日子却也过得快乐而无忧无虑,但从洪武十年后,倭寇看中了这座被大明放弃的明珠宝岛,各路倭寇蜂拥而至,倭寇初登海岛时渔民奋起反抗,杀戮之事不断发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双方也渐渐达成了妥协,倭寇不再屠戮渔民,但渔民必须将四成收获交给倭寇作为补给。

时间就这么一年年地过去了,渔民们在走私商和倭寇的双重压榨下艰难地生活着,不少人家开始另外寻找出路,林潮就是在这个背景下于两年前来到吕宋谋生,成为了吕宋走私商陈万里的小弟。

三人沿着一座低坡跑到一处山崖下躲了起来,这里离林潮家已不到五十步了,依稀可以看见林潮家小窗里有微弱的灯光。

“以前常有倭寇到村里来找事,我们必须小心。”林潮仔细观察了一会儿,便对两人道:“你们就在这里等着,我先回家去看看。”

林潮说完,便如一只夜鼠般穿进了齐胸高的野草,迅疾向家里奔去,远处忽然传来一阵狗叫,随即又安静下来,过了片刻,两名明军斥候见林潮在向他们招手,两人也飞快地奔了过去。

“白天有倭寇来过,旁晚时已经走了,现在没有问题。”林潮将两人领进家里,房子就是用泥坯砌成,屋子光线昏暗,显得破旧不堪,只有靠灶台的地方有火光映照,灶台边坐着两人,他们是林潮父母,生活的艰难将他们折磨得苍老不堪,父亲黝黑干瘦,背有些驼了,他目光警惕地注视着两名明军斥候,母亲是个头发花白的老妇人,她眼中还有重逢的泪水,手里拿着林潮给她带来的一块布匹。

林潮急忙向父亲介绍他们二人,“爹爹,这位是曾百户,这位是刘大哥,都是大明军人。”

两名斥候对望一眼,一齐向老两口施礼道:“两位老人家,我们是明军斥候,是来琉球岛肃清倭寇,对百姓没有恶意。”

小琉球岛的渔民对明军警惕是很正常的,他们本来就是从大明逃出来,按照大明刑律,他们均应当斩,所以渔民们这几年被倭寇压迫而寻找出路时,或考虑逃入深山,或考虑移居吕宋,但没有一户想过返回大明,所有人都知道,回去必死无疑,这次李维正率明军来小琉球岛肃倭,除了要了解岛上的情况外,解除渔民的担忧也是一件重要的事情,以免渔民被倭寇鼓动,参与到抵抗明军的队伍中去。

或许是看在儿子的面上,林父的脸色略微有些和缓了,他指了指两堆柴垛道:“坐吧!”

福建沿海的渔民和农民略有不同,他们时常出海,也见了些世面,多少能说几句官话,虽然他的口音很重,但两名明军勉强能听得懂,他们坐了下来,又问道:“林老爹,这附近也有倭寇吗?”

“这里没有他们的定居点,他们乘船来乘船去,是为了向我们收鱼,以前是十天来一次,这才六天,已经来过两次了,他们的日子也不好过啊!”

老人的话说得很慢,也说得很拗口,两名斥候几乎是连听带猜才弄明白,最后还要林潮在关键处补充一句,姓曾的百户点了点头,又问道:“我们听说倭寇主要集中在靠近澎湖列岛附近的沿海地区,现在还是这样吗?”

事情比较重要,林潮特地向父亲翻译了,林老爹却摇了摇头道:“那是三个月前的事了,上个月我听出海捕鱼的二子说,他们搬家了,搬到哪里我也不知道。”

曾百户吃了一惊,按照他们的情报,倭寇最大的据点应该在澎湖列岛正对面,一个叫猴树港的地方,一般渔民都知道,如果搬家了,明军扑空还是其次,如果打草惊蛇让倭寇闻讯逃走,那才是任务的失败,事情到了最关键的地方了,曾百户急忙问道:“林老爹,哪谁知道?此事事关重大,请老爹务必告诉我们。”

林父犹豫了,半天不肯说话,曾百户看出了苗头,林父必然有明确消息,他立刻站起身对林潮道:“林潮,如果你能说服你爹爹告诉我们实话,等倭寇被肃清后,你将正式成为威海卫水师一员,这是指挥使大人的承诺,我们去屋外等你消息。”

说完,曾百户带着手下到屋外去了,院子里,他们静静地等候着消息,只听见房间里传来林家父子激烈的争吵声,不时有林潮的母亲的哀求劝说声,最后林潮几乎是怒吼了几句,争吵声嘎然停止了,半晌,林潮开门出来道:“我父亲其实知道,他愿意带你们前去。”

……

从琉球国南下的途中,明军在先岛群岛歼灭了一支小规模的倭寇船队,杀死一百余名倭寇,并从缴获的倭寇地图中发现倭寇的大本营在一个叫猴树港的地方,猴树港是一条河流的入海口,很容易找到,但从林潮父亲那里得到的消息却是倭寇的大本营已经搬走了。

大明船队沿着小琉球岛疾速而行,这天下午从柑桔屿旁擦身而过,向小琉球岛驶去,根据引路的林潮父亲介绍,倭寇的大本营两个月前搬到一个叫平安镇的几个大渔村旁,那一带是汉人渔民聚集最多的地方,约有四千余户人家,家家户户都是靠打鱼为生,晒成鱼干后由走私船偷偷来收购,再卖给福建沿海的百姓,银钱在这里没有作用,一律都是用实物交易。

入夜,船队在一处浅滩停下,这里距离平安镇约三十里,一千余名全副士兵乘小船上岸了,为防止倭寇逃进深山,明军分兵两路,一路由善于陆地作战的威海卫水师从陆路包抄,另一路蓬莱水师则走海路从正面出击,对倭寇大本营进行夹攻。

约两个时辰后,明军水师继续向南,直扑倭寇聚集的平安镇。

海面上黑沉沉地,天空和大海都呈墨绿色,在远方融为一体,疾风劲吹,波涛汹涌,数米高的巨浪拍打着船体,军船在海面上剧烈地颠簸,但这种风浪对于长期出海的人算不了什么,宝船的船头上,身体略显佝偻的林潮父亲目光忧虑地望着前方,从上船起他就没有笑过,虽然他尽心地给明军指引道路,但所有人都看得出来,他并不情愿,越将到平安镇,他的心情似乎愈加沉重,谁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

李维正在船舱里望着他孤零零的身影,一种不详的预感从他心中油然而生。

……

京城,朱元璋的书房,太监和侍卫们都战战兢兢地躲在门口,朱元璋的每一次摔砸东西,都会让他们的心提到嗓子眼上,皇上发怒了,小道消息迅速传遍的皇宫的每一个角落。

书房内,朱元璋坐在龙椅上直勾勾地盯着一名在地上收拾奏折的太监,他脸色铁青,眼中充满了慑人的杀机,在御案的左边地上,是一本撕坏的战报,从撕坏的程度来看,朱元璋的怒气极可能就是来源于它,战报封面上写着一行字;《琉球中山国平倭及汉人奴隶安置疏议》。

“朕的海禁之令难道是说着玩的吗?”朱元璋低沉的咆哮声再一次从喉咙里挤了出来。

毫无疑问,朱元璋终于对李维正动怒了,李维正在报告中正式提出安置汉人奴隶在琉球国和人烟稀少的奄美诸岛,触犯了这位至高无上君王的逆鳞之一,海禁。

海禁并非是朱元璋一时兴起决定,从即位的第二年他便颁发了禁海之令,二十几年从未放松,只会愈加严厉,以防倭之名实施海禁,不准民间寸板下海,对大海的痛恨来自他的出身,他对土地有着深深的眷念,他以农立国、以农兴国、以农治国,希望自己臣民能在土地上辛勤耕耘,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男耕女织,黄毛皓首皆有所养,过着淳朴而简单的农耕生活,为此他下令臣民以二十里为限,离乡二十里者必须经官府批准,他认为民之所需者,无非粮食和布匹二者,两者皆可自产,何须离乡?只要自己能生产粮食和布匹这种民生之本,甚至商业也是多余的。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