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压百姓也算不上。包括商贾在内,也不过是利用政策上的漏洞敛财,真正为富不仁者在大明不多见,至少从各地方的刑事、民事案件呈报上可以看出来,朱标实行的汉族百姓利益高于一切的国策起到了部分作用。
在大明境内,汉族人的地位陡然高了很多,欺压百姓的代价是很大的。特别是汉族百姓,大部分的百姓都有自己的田地,就算是以前的穷苦人家,也可以上辽东、东亚诸岛以及安南等地,以十分便宜的价格购买土地自己耕种,现在大明境内的地主们。为了使自己的土地不荒芜后被官府收回,对于佃户的待遇还是不错的,而且为了弥补人手上的不足,还会去购买或者雇佣异族人来耕作,阶级矛盾也得到了部分缓解。
现在主要的矛盾就是。官员的依赖问题,也就是主动性不强的官僚作风。
这和中国几千年来的封建君主制是分不开的,官吏们太依赖于朝廷的诏令,而且皇权至上的情况下,害怕自己做错了事情,所以就索性不去主动做。
所谓的多做多错,不做不错就是这样产生的。而二十余年来自己的强势,加上军事上的屡次胜利,大明疆土的拓展,军事威胁下的四夷来朝等等,都让官吏们有些举步不前。
如果一直这样下去,事情就不可收拾了,所谓的一朝天子一朝臣,现在方孝孺他们已经开始以自己的利益为主,去拥护自己的代言人,那么自己在位一天,可能情况就会保持一天,一旦自己死了,所有的矛盾就要爆发出来了。
要改变这个现状,唯一的解决之道,就是让朝廷之中有竞争的出现,只有那种情况出现,各派系才会围着老百姓的利益为主,而不是围着自己这个皇帝为主。才会让所有人的积极性,不分派系,不分你我的爆发出来,达到一个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的进步。否则,就算是自己在少活几年,努力做到面面俱到,但是自己的子孙们当了皇帝呢?他们从那里来自己这多出的几百年历史知识。恐怕所改变的这一切都要随着自己进入棺材,而国家经过某种因素依旧会恢复原来的模样。这种现象在历史上已经出现了很多次了。
想到这里,朱标又迟疑了,自己是大明最大的地主,难道自己要革自己的命吗?
真的非要这样做吗?朱标摇摇头。不知不觉的,在朱标改变这大明的同时,大明也在改变着他,几十年的皇权生涯,让朱标也陷入了一个困境之中。
朱标也是有私心的,他已经习惯了皇帝这个身份,已经融入到朱氏子孙的角色之中,在他潜意识中一直有着一种想法,那就是:大明是朕的大明,是朱家的大明,也应该永远属于朕的子孙。
虽然清醒的状态下,朱标可能会在嘴上否认自己的这种想法,会说:大明是天下人的大明,大明是汉族人的大明……。
但是自己又怎么能骗的了自己呢?
但是又能怎么样呢?难道要重整山河吗?朱标已经很累了,长久的操心国事。已经使他心身疲惫。也很久没有歇息了。
他是帝王,虽然享受着常人所不能有的权威,但也像其他帝王一样,把自己困在金碧辉煌的高墙内。开始了自己的闭门造车生涯。
虽然改造了锦衣卫,使其成为类似大明中情局的部门,但是也犯着历代帝王同样的错误,那就是多疑,害怕对事情失去控制。所以有保留了内厂的建制,并成为皇帝私人武装,现在除了各地的奏折之外,依旧靠内厂提供让自己放心的情报。
作为一个皇帝,纵然是自己明白历朝各代君王的利弊得失,也会陷入如此的怪圈。那么自己的子孙呢?恐怕更会如此吧。
鉴于这些问题,朱标做出三个儿子一起扶植的原因就很显然了。当然,他不是对朱雄英的失望,也不是想从三个儿子中择优立为储君,因为那样。还不如将朱雄英调回京师在自己身边重新教导了。
朱标当然有他更深一步的想法,但是他也不知道这个想法是不是能实现,所以一直在努力着。
在皇帝这种莫名其妙的安排中,很快的朝野之间也乱套了,无论是当世大儒,还是封疆大吏,仰或是平民百姓、商贾地主。他们都没有更多的依据来判断皇上的这次举措,就算是最博学的方孝孺和解缙,也不过是揣测皇上有择优而立的念头。所以每个人都不想让自己的利益代言人落于下风。
等到景泰二十六年,朝野之间的形势已经很明显了,太子守辽东君临天下;二皇子在西安协调朱棣;而三皇子在福州署理航海事宜。每个皇子身后都有大批的追随者。
皇上虽然沉默不语,但是朝堂之上的争斗却已经变成几个皇子政绩的博弈。除了少数人之外。大部分人都认为那个皇子能做到最好,那个皇子就有机会坐上九五之尊的位置上,有了这种判断,那么在朝堂上的唇枪舌战已经没有意义了,那样只会引起皇上的反感。还不如做一些实事比较好。
趁着大家都在互相拉拢的时间,朱标迅速出手,将大明司法部改成立法院。并诏谕,任何法律、条例都需经由立法院通过,并由皇帝签署、公布后才有效力。
立法院主要行使三项职责:立法权,即按照法定程序行使制定、修改、废除法律的权力;财政权,即通过审议财政法案,对朝廷的财政收入和支出实施监督;行政监督权,即财政监督权以外的监督权力。主要采用弹劾、质询、投票等形式。
首届立法院的院长,朱标出人意料的没有使用三方派系之中的人,而是使用已经沉寂已久的铁铉。并训示,除了首届院长之外,以后院长必须由各届委员之中互选产生。任期为四年,不得连续任职两届。
铁铉是真正到现在还属于朱标的人,从兵部尚书的位置上退出后,一直在大明军事学院和参谋部等处任职,随着天下的平定,这些地方慢慢的显得不惹人注目,而铁铉离开大家的视野已经很久了。
这个举动大大超出了方孝孺的想法,在去年,方孝孺和一班学生刚刚定出进军司法部的决定,谁曾想到皇帝突然做出了这个决定,虽然让复古学派的人有些措手不及了,不过已经抢占了一定的份额。
方孝孺的眼光还是十分锐利的,他看出了司法部今后在皇上眼中的分量,一直在筹谋着插手其中,谁知道刚刚一年,皇上已经决定改司法部为立法院。并且规定,暂时保持原司法部编制,不再扩充。
司法部原来在众人的眼里是一个养老之地,在不成熟的条件下,朱标规定原则上是从致仕的大臣中,以自愿的形式选出。没有品级,没有爵位,也没有规定相应的职责,所以大家以为不过是皇上的一个参赞部门,和参谋部一样,是皇帝的顾问。
在方孝孺觉司法部重要之前,人数大约六十余人,这个和儒家的乡土观念是分不开的,离职之后,都想着衣锦还乡,谁还会在京师中逗留,去参与一个没有明显职责的部门呢?
随着方孝孺的门徒参与,司法部刚刚扩展到八十余人,皇上就下令停止扩充,保持了八十六人的编制,暂时封闭起来。
然后开始划分片区,京师、北平、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江西、湖广、浙江、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十五个汉族人聚集之地浮出水面,皇上下令,各省布政司推荐,每省可以推荐三到五人参与立法院的预选。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