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杨氏的脸稍微一红,由于全身皆素,特别明显,连忙将眼睛看向一边,又觉得似乎对陛下不恭,连忙又转过眼神,一时之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朱标好生无趣,摆摆手道:“算了,你也不要说什么天威难测了,朕刚登基,没有你们想象中那么复杂。”
“那皇上明知道心里明白,为何还要命其过去劝说燕王呢?”
“最近京师太静了……。”朱标直起身来,伸了一个懒腰,道:“朕总是觉得心里有些不安,甚至怀疑,现在燕王府内还是不是燕王?”
皇后杨氏吃了一惊,掩住了嘴:“皇上,您的意思是燕王从去年就没有来到京师?”
想了一下,继续说道:“还是燕王来到京师之后,已经偷偷潜回北平?皇上,臣……臣觉得不太可能吧!!!”
朱标摇摇头,道:“朕也是猜测,回头让你父亲进宫找朕,要商议一下。另外,加派人手,继续寻找高丽人的下落,各地情报处皆没有传回高丽人的半点行踪,朕相信,他们还在京师。”
皇后杨氏应了一声,朱标突然想起了什么,拍了一下自己的额头,道:“朕既然登基,准备择日将锦衣卫恢复昔日之威,你把锦衣卫的事情,和傅雍等合议一下,什么事情该交出来,什么事情不应该交出来。估计你心里有数吧。”
“那臣妾…。。?”
朱标知道皇后杨氏是想问锦衣卫之事,但是他既然要恢复锦衣卫,那么锦衣卫就必须保持幕后状态,至于什么形态,他已经有所安排,但是不想皇后杨氏再插手进来,于是摇摇头,示意不要问,继续了其他话题。
往燕王府慰问之结果,可想而知,朱棣闻听边塞不靖,当时推举老将冯胜、傅友德前往剿之,对于之提议,艰巨拒绝,曰:“孤王四十有余,连年征战,旧疾在身,不堪兵马之苦,侍郎大人莫要害我。”
听闻这个结果,预料到燕王不会冒然接受试探,早已经准备好的朱标当即诏命:江阴侯吴高,乃已故江国公子,将门虎子,可堪大用,即日领后军右都督衔,为总兵,往北平参赞,以北平都司、行都司并燕、谷、宁三府护卫选拣精锐马步军士随之往开平堤备,杨文副之,一切号令皆出自辽王,尔奉而行。
此举,在于慢慢的削去北平的军事力量,同时,试探一下朱棣的耐心,并且对于在北平的朱高炽也是一种牵制。
对于辽王朱植,朱标只能说暂时放心,因为在燕、宁、辽三王其中。辽王也是最好的选择了,至少在后世历史中没有造反的举动。
同时,洪武三十一年六月,朱标下诏。重新议定锦衣卫职责。此举动遭到了群臣的极力发对,可能出自于对于胡蓝党案时对于锦衣卫凶名的畏惧、愤恨和反感。也许是对于新皇帝此举的误解。朝堂之上,光是听到皇上下诏规定议题,马上就有人站出反对,其中以文官系统的反对之声最为强烈。
年号以冠以景泰。肯定是要文治天下,但是皇上又要大兴锦衣卫,可想而知,要监测的是那一类的官员,其中,武臣集团的年纪老化,对于皇上已经构不成威胁。正当士子文人为自己的出头之日遇见曙光时,乍一听锦衣卫三个字,每个人身上都感觉到寒意。
可是哪能给他们这个机会,之所以那么着急的恢复锦衣卫职司。朱标就是看明白了百官的心理。洪武老臣岌岌可危,担心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更替。而东宫故旧和一些新人,比如黄子澄、丁志方、和方孝孺等,国丧刚过,还未来得及提拔,而有能力的武臣,基本上都是自己救出的,而且也乐得皇上再行锦衣卫职责,自己好安插亲信子弟进去接近权力。
就是在这样一个情况下,皇帝的圣谕还是强硬的推行下来,不过朱标所定出的基调,诸臣看后,反而舒了一口气。
把主管皇帝侍卫、展列仪仗、传递皇帝命令以及职掌廷杖等事项的大汉将军,从锦衣卫的序列中剥离出来,和缇骑合并,组建大明御林卫。将皇帝十二亲卫扩充至十三亲卫。
御林卫分成三军,计一万五千余人,其中大汉将军保持旧制,改名为羽林军,共计一千五百零七人,凡朝会、巡幸,则具卤簿仪仗,随驾侍从扈行。以红盔、明甲为特征。
另有两军,分为仪仗军、神策军。分别为三千人和一万人。其中仪仗军专司保护外藩来使、选貌美剽悍者充任。神策军为京师常备军,一般不负作战任务,分为步、骑各五千,专门负责保卫军备局和试验军备局所研发之武器所用。
废除锦衣卫以前建制,撤销难北镇抚司,保留经历司。成立四局一司:
外事局:以公开、秘密方式和各种手段,搜集大明之外的军事、政治情报。在短时间内向周边藩属渗透,可适当招募一些忠于大明的外事人员。
内事局:监测大明本土、西南、东南、西北各处的外族动向和招抚、策反事宜、肃反肃贪。
武卫局:必须是由大明军校中毕业之学生,暂时定编为一千人。主要用于锦衣卫内部其他局司,当出现必需要用武力解决问题时,可由锦衣卫指挥使直接向皇帝申请兵符调动,但每次调动不能超过两成。这也算是大明特种兵的雏形吧,对于特种兵,朱标只是电视或者电影上的一种概念。至于在大明如何建立,只能慢慢的尝试。
军备局:顾名思义,就是以研发武器为主的部门。
经历司:主管锦衣卫公务文书的出入、誊写及档案封存等事项。
四局一司直接向皇帝或者皇帝指定之人负责,不接受其他部门约束,但是没有逮捕权,只有汇报的权力。原则上,不针对大明官员,两种情况除外,一是谋反,二是贪墨在十万钞以上的案件,才有权扣留当事人,但必须交与有司审讯,不得羁押,当事人意外丧命,锦衣卫必须给予解释,或者以欺君议处。
最后这一条,是朱标临时加上去的,因为他想起了太多类似死在囚牢的事件,只能尽量的少出现在自己掌握的大明王朝。也算是对锦衣卫职权的一种约束吧。
朝堂之上,众臣们听到皇上如此的决定,反而对锦衣卫感到有些悲哀起来,原来的皇帝亲军,现在却要奔赴四方,不署理国内事务,只针对国外蛮夷。那样的话,使很多人放心了许多,至少可以看出皇上没有针对文、武任何一方。
但那颗忐忑的心还是放了下来,看见如此情况,朱标干脆做了一个诸人都很意外的决定,诏命为锦衣卫指挥使,责令其在一个月内完成锦衣卫重组事务,届时,除却武卫局外,各局都要落实详定,报于御前备案。
洪武三十一年七月,代表锦衣卫的三大特征的飞鱼服、鸾带、绣春刀。又十分显眼的出现在京师的大街上,除了在紫禁城内的办事衙门外,在承恩寺左近又找了一个院落,作为平日锦衣卫指挥使的临时协调处。
锦衣卫现在设有指挥使一人,正三品,同知二人,从三品,佥事二人,四品,皆为指挥使副手,平日分管四局工作。
镇抚四人,五品,十二所千户十二人,五品,下属有将军、力士、校尉,另有精通多国语言的翻译,经历司经历一人,五品。
京师中百姓闻听锦衣卫之名,显示喧嚣议论了一段时间,后来看到并未出现想象中的那般威势慑人,或者是衙门成立之初的雷厉风行。也慢慢的遗忘了。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