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五次反围攻期间,3月20日,第120师在河间县太平庄、南马村整编,将第715团和冀中独立第4支队合编为师独立第1旅,旅长高士一,政治委员朱辉照,副旅长王尚荣,辖第1、第2、第3团和第715团,全旅共计4392人;将第359旅在冀中扩编的特务团拨归冀中军区建制,以加强冀中军区机关警卫力量;另成立师独立第4支队,到冀中第2军分区活动。4月8日,在高阳西南河西村将第716团和冀中独立第5支队台编为师独立第2旅。
旅长魏大光,政治委员王同安,副旅长廖汉生,辖第4、第5团和第716团,全旅共计4000人。
4月20日,第120师师部和独2旅由河西村到达何间东北齐会地区,与独1旅靠扰,准备整训。得悉河间日军800余人、伪保安队数十人,随行大车80余辆,满载给养弹药,22日北犯,到达齐会西面的三十里铺。第120师判断这股日军可能在北面敌军配合下实施合击。第120师在该地区有7个团近万人,兵力占绝对优势,决心抓住战机,消灭敌人之一路。
23日拂晓,三十里铺之敌东犯齐会村,包围齐会村的第716团第3营,第120师乃以一部钳制北面之敌,令第716团第3营固守齐会,以主力对围攻齐会之敌实施反包围。日军在内外夹击下,死伤惨重。为免遭歼灭,24日南逃找子营,又再次陷入包围。连日苦战突围,已溃不成军,适逢25日黄昏前北风大起,飞尘蔽天,日军乘机南逃。第120师追击10余公里,残敌100余人、大车10余辆于26日逃回河间。这次战斗,第120师在敌人据点稠密的狭小平原地区集中7个团兵力,连续激战3昼夜,歼敌700余人,取得了平原歼灭战的第一个重大胜利。此役给横行于冀中的日军以沉重打击,也充分显示了第120师部队的坚强战斗力。
5月,张宗逊、张平化奉命来到冀中,师部为便于指挥作战,命令组织张纵队,张字逊、张平比分任司令员、政治委员,辖独1、独2旅。
1939年秋,国民党顽军向陕甘宁边区属地鄜县(今富县)进逼。为准备应付突然事变,中共中央军委命令从第120师抽调第359旅到陕甘宁边区绥、米、葭、吴之线,第120师师部及在冀中所属部队移至第359旅原驻地区,并准备师部再移至晋西北,以利指挥。据此,第120师命令第359旅开赴陕甘宁边区,并部署第2、第3、第4、第5、第6等5个支队,由第3支队支队长贺炳炎、政治委员余秋里统一指挥,留冀中坚持斗争,尔后率其余部队分两个梯队西移,至9月25日先后抵达行唐西北的南北城寨地区。
第120师自1939年1月挺进冀中,到7月,共作战160余次,歼灭日伪军4q00余人,对巩固冀中平原抗日根据地作出了巨大贡献。第120师进入冀中的部队共6400余人,离开冀中时部队发展到21900余人。
1939年3月,冀中军区按照八路军总部整军训令和晋察冀军区的部署开始整军,第一期抽调6个大队和第4军分区独立2团,到平汉路西北岳区,整编成第16、第17、第18、第32等4个团,8月上旬返回冀中。同时,冀中部队利用战斗间隙进行整训。8月,方强率领八路军总政治部战地工作考察团来到冀中,直接帮助冀中第二期整军。这次冀中军区集中各军分区新编成的第21、第22、第23、第24等4个团,在军区驻地武强县北代村周围于9至11月进行3个月整训,各军分区的其他部队和军区直属的警备旅、回民支队自行整训。经过1939年整军,冀中军区建成14个主力团,即第16、第17、第18、第21、第22、第23、第24、第27、第29、第30、第32、第34团和警备旅第1、第2团。此外,军区还有回民支队、任(丘)河(间)大(城)支队和5个游击总队。部队军政素质和战斗力有了明显提高。
7、8月,冀中区遭受了空前大水灾,水灾期间,战斗相对缓和。9月,冀中洪水退落,青纱帐倒,日军准备分区“扫荡”。
从10月8日到22日,日伪军6000余人首先“扫荡”大清河北地区。12月3日至7日,日军1500余人“扫荡”平汉路、沙河、滹沱河之间的三角地区。12月中旬至12月末,日军集中兵力1。2万余人,第三次分区“扫荡”冀中。这一次日军对大清河北、滏阳河东南和子牙河东西,以及滏阳河以西以北和滹沱河两岸三个区域同时进行“扫荡”。半个月时间里,冀中八路军作战13次,伤亡450多人,毙伤敌1200人以上。
冀中军区部队在1939年频繁的反“扫荡”中,作战383次,毙伤日伪军9414名,俘日伪军1718人,付出伤亡3851人的代价。
日军为巩固对冀中平原的统治,从1939年12月前后开始推行“囚笼政策”,大举修路,以深沟高垒连结碉堡据点,并以县城等重要据点为中心,在外围修数道公路,既将抗日根据地分割成许多孤立小块,又便于其机械化部队运动。
与“囚笼政策”相互配合的是不断的分区“扫荡”。
1940年2月21日到3月5日,日军1000余人,“扫荡”沙河、滹沱河、唐河之间地区。3月17日至30日,日军6000余人又在滹沱河以北、潴龙河以东、子牙河以西地区实行分区“扫荡”。此时,冀中7个主力团和在冀中的第120师独立第3支队及津南自卫军,已经南下晋冀豫、冀鲁豫地区执行其他任务。
从4月10日至5月底,日伪军3万余人对冀中进行为期50天的第二次春季“扫荡”。这次“扫荡”,时间长,行动诡秘,稳扎稳打,连续合击,增修公路,构筑据点,至5月中旬据点达到4D0个左右(1939年底177个),并封锁河流,控制渡口,使冀中形势空前严峻。为了协助冀中反“扫荡”,晋察冀军区派来两个团。冀中军区留下相当兵力以营或连为单位灵活作战,一部主力转移到平汉路西山地,集结整训,作战与整训的部队轮流替换,以保持持续力量。冀中军区机关大部转移路西,负责人轮流带部分工作人员在路东负责指挥。50天反“扫荡”中,八路军作战91次,牺牲879名,负伤624名,毙伤日军2942名,伪军419名。
为保护麦收打击日军抢麦和破坏麦收的计划,冀中军区重新部署,以在北岳区休整后的一批部队投入作战,以营为单位,分散配合地方游击队、游击小组积极活动,打击据点伸出之敌,袭击据点,将敌人孤立围困于据点之内,发动群众破坏交通。从6月1日至25日,作战44次,毙伤日军515人,伪军226人,在党政军民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保卫麦收的胜利。
6月下旬,青纱帐逐渐繁茂,冀中南下的部队归来,于是发起青纱帐战役,至8月中旬,冀中部队作战146次,毙伤日军2189名,伪军422名,收复15个据点。
(二)北岳区的巩固
1938年9月20日至11月7日,日军集中5万兵力围攻北岳区后,从11月中旬到1939年春,对北岳区边缘区进行频繁的骚扰,不时以部分兵力伸入根据地腹地,企图寻找八路军主力作战或袭击八路军后方机关,并破坏生产。
北岳区针对敌人的行动特点,1939年春至秋末,以一部分兵力配合地方武装,在敌人据点附近和交通线开展游击活动;主力部队集结于机动位置,加紧整军。二者轮流替换。
1939年,北岳区多次集中兵力,对深入根据地比较孤立之敌予以歼灭性打击。3月13日,日军600余人深入灵山,向庞家洼进犯,第3军分区第2团毙伤其130余人。3月25日,盂县日军300余人经上社据点东犯上、下鹤山,第2军分区第4团歼敌270余人。
5月8日至6月25日,日军第1集团军以第36、第109师、独立混成第3、第4旅各一部,分四期对北岳区西部——晋东北五台山周围进行“扫荡”。
5月11日,五台、繁峙各据点日军合击台怀镇扑空后分路撤退,其中由大营进到神堂堡之敌,在撤退中遭第359旅第718团、教导营、骑兵大队的阻击和包围,13日晚日军突围,改取小路向西北逃窜。14日晨日军逃到上下细腰涧地区,适与向东机动的第717团遭遇。该团向敌猛扑,将其压迫于山涧。随后第718团等部赶到,向敌展开南北夹攻。经20余小时激战将敌大部歼灭,残敌在砂河之敌接应下,回到大营。此役毙伤日军700余人,缴获炮5门,轻重机枪19挺,步枪400余支,使日军的“扫荡”遭到沉重的打击。
5月18日,日军开始第二期作战,发现五台山西部山地并无八路军大部队,原定3个星期的作战,只进行4天便于21日草草收场。第三、第四期作战也由于八路军适时向东部转移而扑空。第四期作战中,华北方面军直辖的第10师一部配合行动,亦无收获。
日军第109师参谋山崎重三郎后来回忆:“1939年5月的五台作战是继1938年秋季作战的再一次剿共作战,其结果与初次相同,毫无收获”。“作战期间,几乎无法掌握共军的动向,甚至连共军的踪影也弄不清。因而,从未进行过较正规的作战。另外,由于战地民众实行‘空室清野’,第一线部队在作战期间也未遇到居民”。'〔日〕防卫厅防卫研修所战史部:《华北治安战》(1),朝云新闻社,1984年版,第158页。'
5月7日,梁各庄日军500余人沿涞(源)易(县)公路西进占领大尤华后,留驻300余人在大龙华建立据点,企图与涞源日军相呼应打通涞易公路,将第1军分区南北分割。该军分区以第1团、第2团1个营、特务营、骑兵营、炮兵连、游击第3支队、第5支队共3000余人,于5月2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