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浪小说

子浪小说>中国抗日战争史丛书 > 第52部分(第2页)

第52部分(第2页)

(3)立即释放上海被捕之爱国领袖。

(4)释放全国一切政治犯。

(5)开放民众爱国运动。

(6)保障人民集会结杜一切政治自由。

(7)确实遵行总理遗嘱。

(8)立即召开救国会议。”'《西安事变档案史料选编》,档案出版社,1938年版,第3、4页。'

12月14日,张学良、杨虎城宣布撤销“西北剿匪总司令部”,成立“抗日联军临时西北军事委员会”,张、杨分任委员会正、副主任。实行了如下军政措施:组织抗日援绥军,集结待命;调动军队,准备迎击南京政府的“讨伐”;成立以高崇民为首的“设计委员会”,研讨重大政治问题;改组陕西省政府,任杜斌丞为省府秘书长;解散国民党陕西省党部,成立以王炳南为主任的“民众运动指导委员会”;释放西安政治犯;接收《西京日报》,改名《解放日报》,积极宣传抗日。

西安事变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它的发动是由多种因素促成的。

第一,西安事变的发动是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成果,是中国共产党联合张、杨逼蒋抗日方针的产物。

第二,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步步逼进,民族危亡的加深,使得张学良同蒋介石内战政策的矛盾尖锐化。在劝蒋抗日失败的情况下,张、杨人民族利益和自身利益出发,迫不得已以极特殊的兵谏形式逼迫蒋介石改变政策。

第三,西安事变的发生是中国人民,特别是西北人民、东北人民抗日救国运动推动的结果。

东北军、17路军、红军三位一体的西北大联合计划也对西安事变的发生产生重大影响。从1936年春天起,张学良、杨虎城与中国共产党达成了一系列友好协定。西北大联合的计划一直在秘密执行,这一计划是以发展民族战争为主要出发点的,是要用西北的统一战线促成全国的统一战线。虽然,西安事变是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自己发动的,中国共产党在事前并不知道,但事变的发动“是要以西北的抗日统一战线去推动全国抗日统一战线的开始,”'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0、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第111页。'

因此,它确与西北大联合计划的影响有密切关系。

西安事变的发生,在国内外引起了极其强烈的震动。全国人民和各派爱国力量无不欢欣鼓舞。事件发生后,西安“30万民众欢腾鼓舞拥护民族解放运动。”'《西北文化日报》1936年12月13日。'

短短3天内,仅山西、湖南、贵州、四川、广西5省的民众团体和救亡组织,发到西安响应张、杨通电的电报就有1000余件。西安事变的当日,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全国学生救国联合会等18个救亡团体发表通电,拥护张、杨“八大主张”。西北各界救国联合会致电全国武装部队和各党各派,号召加强团结,共赴国难,救亡图存,公开批评了国民党政府的误国政策。

西安事变使国民党统治集团陷入混乱。16日,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决走“讨伐”张学良“叛变”。

为邀请中共中央派员共商大计,12月12日,张学良致电中共中央:吾等为中华民族及抗日前途利益计,不顾一切,今已将蒋等扣留,迫其释放爱国分子,改组联合政府。兄等有何高见,速复。'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周恩来年谱》,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332页。'

为了对付南京的军事威胁,12月14日,张、杨调东北57军和105师到渭南一带,第51军和67军警戒兰州至咸阳一带,17路军警戒兰田、商城、蒲城、大荔一带,准备迎击南京方面的进攻。

二、中国共产党和平解决事变的方针和努力

西安事变爆发后,各国和国内各派政治势力由于立场、观点和利益的不同,对事变采取不同的态度,提出不同的主张,从而呈现出一种极为错综复杂而又紧张的局势。

在国际上,日本帝国主义极端仇视西安事变,极力挑拨南京政府和西安方面的关系,并伺机对中国采取新的侵略行动。日本陆军省在12月14日的“西安事变对策纲要”中提出:“南京政权和其他各地政权,非但不改变以往的政策,反而更加激化了抗日反日思潮,将使帝国侨民的安全与在华利益受到侵害。倘若此种事态出现,则应毫不犹豫地行使自卫权”。“稍微看一下张学良的起兵声明便知,恐将招致对日空气之恶化,……因此,在此形势下,要做好准备,以便不失时机地采取自主之手段。”'〔日〕《现代史资料》8,第608页。'

12月19日,日本有田外相对中国驻日大使许世英称:“中央(政府)如在抗日客共之条件下与张妥协,日本决强硬反对。”

12月23日,日本广田首相在枢密院会议报告:“倘国府与张学良以容共为妥协条件,日本则予断然排击。”'《党史资料通讯》总第41期,第27页。'

英、美帝国主义由于自身利益所系,从需要中国牵制日本出发,支持事变的和平解决。

12月17日,英国外交大臣艾登在致英驻华大使休格森的电文中称:“我想到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张学良可能被说服释放蒋介石,如果他本人的安全能得到保障的话。……我们表示愿意尽我们的最大努力来保证他的安全。”“我将要求美国、日本、意大利和法国政府加入所提议的行动。”'《党史研究资料》1988年第2期,第26页。'

12月23日,英国外交部致电休格森称,意、法、美等国已同意进行上述的合作。苏联虽支持和平解决事变,但对事变的性质目的作出了错误的判断。12月14日,苏联《真理报》社论《在中国发生的事件》中称:“张学良部队叛变无疑是中国亲日分子的一个阴谋,因为他们正在千方百计地为日本帝国主义奴化中国效劳。”12月17日,该报评论员在《国际评论》中说:“张学良叛变纯系日本在中国制造的又一起挑拨事件,其目的乃是阻止中国的统一,破坏日益高涨的人民抗日运动。?'苏联《真理报》1936年12月12日、17日。'

同日,苏联外交人民委员李维诺夫向中国驻苏大使蒋廷黻说:“自张学良让出东北后,苏联与彼即无关系。在莫斯科虽有中国共产党如王明等,然苏联政府不与彼辈发生关系。”'《党吏资料通讯》总第41期,第28页。'

南京政府内部两大派泾渭分明:以宋美龄、宋子文为代表的英、美派竭力要求和谈,却苦干无军权凭借,以军政部长何应钦为首的亲日派,恃手中军力,乘机导演“戏中戏”。何应钦于当天晚上就在自己家中召集重要会议,戴季陶、居正、叶楚伧等在会上表示:张学良“劫持统帅”,为“维护纪纲”,应立即“出兵讨伐”。而冯玉祥、孙科、李烈钧等则认为应弄清情况,说服对方,以保蒋安全,如立即出兵,必引起内战。

当日晚,国民党中央召开常委临时会议及中央政治委员会会议,决定:行政院由孔祥熙负责,军队由何应钦负责。

16日,国民党中央委任何应钦为讨逆军总司令。他下令调集部队“扫荡叛逆”,“讨伐张学良”,部署第28、第36、第79师、教导总队等沿陇海路西进,并把全国空军主力集中于洛阳机场,准备轰炸西安。

17日电请在欧洲养病的亲日派头子汪精卫回国,以便替代蒋介石。但宋子文、宋美龄、孔祥熙等反对“马上讨伐”。宋美龄召集黄埔军校学生代表说:“未明事实真相前,切勿遵加断定。遇事镇定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