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柩”乃古语,今天的口语中已经很少使用,但是在丧葬的庄重场合,书面语中还常常使用。试想一下,埋葬亲人或者有身份的人,讣告或者报章中如果使用“棺材”一词,那是多么煞风景的事,而且也是对死者的大不敬。于是就有人附庸风雅,赚到钱之后,打算重新安葬祖辈,要为祖辈换一副上好的“灵柩”。这是对“灵柩”一词的严重错用,盖因为不懂得“灵柩”和“棺材”的区别。
“灵柩”和“棺材”最根本的区别在于:“虚者为棺,实者为柩。”没有装尸体叫“棺”,死者已入殓的棺材叫“柩(jiù)”。上述附庸风雅之人,打算为祖辈换的其实是棺材,“灵柩”乃是装有尸体的棺材,去买来一副装有尸体的棺材干吗?实属荒唐。
《礼记·曲礼下》:“在床曰尸,在棺曰柩。”为什么叫“柩”呢?《释名·释丧制》解释说:“柩,究也,送终随身之制皆究备也。”《白虎通义》解释说:“柩之为言究也,久也,不复变也。”其义甚明。“灵”则是敬辞,是对死者的敬称。“灵柩”,“灵”在“柩”中,当然是指已经入殓死者的棺木。此外还有更多的讲究,《小尔雅·广名》:“空棺谓之榇,有屍谓之柩。”空着的棺材叫“榇(chèn)”,因为死者的尸身将来要躺在里面,“以亲近其身”,因此“榇”从木从亲,跟“棺”是同一个意思。
棺材以木料制成,故称“棺材”或“棺木”。从古至今,对棺木的选择都非常讲究。帝王将相的棺木专用金丝楠木,不仅百虫不侵,而且埋在地下长达几千年都不会腐烂;富贵之家则用杉木,由十三根圆杉木拼成,称为“杉木十三圆”。2007年江西靖安东周墓葬出土的47具棺材,都是由产于原始天然林的杉木制成,可见东周时已经广泛使用杉木制作棺材了。
古时棺材外面还要再套一层大棺,叫“椁(guǒ)”,合称“棺椁”。这就是表示死者身份和等级的棺椁制,当然只能由帝王、贵族和官员享用,庶民是没有资格享用的。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