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浪小说

子浪小说>红楼梦隐写的是明朝灭亡 > 第265章 黛玉题帕三绝解析(第2页)

第265章 黛玉题帕三绝解析(第2页)

永历帝远在缅甸,知道这些事之后,感慨泪目,思绪万千,所以作者将这些都写在题帕三绝里了。

原文写到:黛玉由不得余意绵缠,令掌灯,也想不起嫌疑避讳等事,便向案上研墨蘸笔,便向那两块旧帕上走笔写道:

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

尺幅鲛鮹劳解赠,叫人焉得不伤悲!

一个眼空蓄泪描绘了黛玉眼神空洞满含泪水的画面,“泪空垂”又表达了无尽的亡国遗恨,此时再多的泪也都是空垂而已了。

暗洒闲抛却为谁?这满面的泪水又是为谁而流呢?他此时也在自己问自己。

第三句的“鲛鮹”出自鲛人织绡,泣珠报恩”的典故,

传说南海有鲛人,善于纺织,哭泣时眼中流出的不是眼泪,而是珍珠。后以此典形容精美纺织品,也指手帕;还有以此咏海中奇事。

作者用这个典故,就是暗示此时宝玉从海上送来的旧帕,黛玉哭泣的就是真正的朱明,所以是“绛珠草,”他对前世灌溉他的宝玉无以为报,只能以这无尽的亡国血泪还他,这岂能不叫人伤悲呢。

第二首是:

抛珠滚玉只偷潸,镇日无心镇日闲;

枕上袖边难拂拭,任他点点与斑斑。

“抛珠滚玉”就是指黛玉此时抛下朱明的江山,只能偷偷的洒泪,第二句就是说黛玉这时候整日闲暇无事,无心就是看着没有任何想法,如同行尸走肉,这是他在缅甸避难时的真实写照。

但是每到夜里,枕头上袖子上都是拭不完的泪,这时候才敢任意的洒泪,亡国之君的悲痛,到这种没有外人的时候才敢释放出来。

第三首是:

彩线难收面上珠,湘江旧迹已模糊;

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识香痕渍也无?

这首诗的第一句用了“彩线避兵”的典故,《后汉书·礼仪志》记载:为了避鬼驱邪,周人在端午节使用“朱索”,即红色绳线绑在身上,同时也可以用来保佑人躲避兵祸,即躲避战乱,得以幸存。

黛玉这里隐射的永历帝,正是为了躲避兵祸战乱,流亡海外。

但是彩线难收面上珠,就是这个方法最终还是避免不了兵祸,永历朝廷初到缅甸时,缅甸国王还对他们很客气,但那是碍于几百年大明王朝天下宗主的身份,如今大明都没了,谁还能一直供奉这个所谓的天朝皇帝。

缅甸在收留了永历君臣两年后,内部发生政变,新国王受到清廷的压力,决定将永历君臣交给清朝,这个流亡政权最终还是没能躲过劫难。

朱由榔早年是桂王之子,封地在湖南衡阳,所以他被抓捕之后,回忆起了曾经的岁月,只是时光流逝,曾经的记忆也已经模糊了,湘江又是湖南的标志性河流,因此有湘江旧迹已模糊一句。

如今的潇湘馆也有千杆竹,不识香痕,黛玉的潇湘妃子典故,即“湘妃,”舜帝的两个妃子鹅黄,女英,他们是尧帝的两个女儿,而尧帝是华夏人文始祖,三皇五帝之一。

用鹅黄女英尧帝之女的身份,来暗示黛玉也是出自帝王之家,并且是在湘江流域,所以这里又是指向衡阳的桂王,帮助我们破解黛玉后来隐射的是永历帝。

竹书纪年,用染了血泪的斑竹,来比喻《石头记》这本血泪史,这两句的意思是后人看了这斑斑泪竹,还会不会记得,曾经的汉家江山?故国朱明。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