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杨畏知回到昆明,昆明城已经为孙可望封秦王庆祝了三天三夜了。
孙可望对杨畏知说:“我已得秦封”,并推出封使胡执恭给杨畏知看。
杨畏知看都不看,说:“彼封伪也。”
胡执恭虽被戳穿,却也不害怕,他之前听说了,朝廷给孙可望封的只是景国公,哪有什么平辽王敕文?杨畏知所持平辽王的敕文必是假的!既然大家都是假的,谁怕谁?所以,他也有恃无恐地对孙可望说:“彼亦伪封也,行在所封景国公耳!敕印俱在。”
孙可望看两人你一句我一句地对骂,心中已猜出七八分:永历政府并不愿意给自己封王。
想清楚了这一点,孙可望气得浑身发抖。
这、这、这……我孙可望在早几日已误受了胡执恭所赍敕印,并在千万人面前举行了隆重的受封典礼,此事,云南军民皆知,现在,朝廷所封不过二字王,教我如何面对天下人,又如何面对天下悠悠众口?
孙可望的脸色青一阵、红一阵,根本说不出话来。
愤懑了半天,他才把要说的话一个字一个字地往牙缝外挤,说:“到底是称王还是称帝,我孙某人自己就可以办到,哪用得着求人?为得一个王称,劳瘁匆迫,贻笑天下。”下令把杨畏知、胡执恭关进监狱。
回头,揣着明白装糊涂地给朝廷发送启本说:“孙某人于某月某日接到圣上敕封臣为秦王,又于某月某日接到圣上敕封臣为平辽王,不知哪为真哪为伪,无所适从。”
一同发送的还有这一真一假的两份敕书抄本。
孙可望还强调,自己接到秦王敕印后已经向全社会各界人士做了郑重宣布,大小官员和军民也都已经表达了热烈祝贺,无可更改,请朝廷定夺。
虽然孙可望这个要求隐含“胁封”成分,但出现这种情况,本来就是永历底滥发空白敕书和永历朝大臣陈邦傅肆意妄为所一手造成的,责任并不在孙可望,而孙可望既已宣布受封秦王,也的确难于更改,以留笑柄于天下人。
可是永历朝廷却毫不考虑孙可望的难处,断然拒绝封孙可望为秦王。
金堡一副大义凛然的模样,说道:“孙可望应不应该封王,臣为祖宗守法,即使白刃临臣,臣惟执不封之议。”
向来敌视大顺军和大西军的瞿式耜也大斥孙可望来书无礼,指责孙可望“启而不奏,名而不臣,书甲子不书正朔”,说孙可望这么一搞,“识者为之寒心,举朝莫不色动”。
瞿式耜还就胡执恭所递伪敕中“朕率天下臣民以父师事王”,“崇之以监国”,“许之以九锡”,“推之以总理朝纲、节制天下文武兵马”等语借题发挥,说这是孙可望向朝廷提出无理要求,对孙可望痛斥猛批,大有要用墨水将孙可望淹死之势。
然而,瞿式耜骂错对象了,因为“父师事王”、“监国”、“九锡”、“总理朝纲、节制天下文武兵马”等,是陈邦傅胡乱发放的厥词,和孙可望没有半毛钱关系,孙可望要的只是得封秦王。至于说人家孙可望在启本中不称臣、不奉正朔,那还不是尚未得到朝廷的封爵吗?
就这样,瞿式耜铁了心要与孙可望过不去,拒绝封真秦王。
永历幸臣文安侯马吉翔脑瓜子灵活,另辟蹊径,认为孙可望是不喜欢平辽王,建议改封为澂江王。
孙可望的使者明确表示“非秦不敢复命”。
朝廷于是就围绕着这个“秦”字大做文章,议在“秦”字上加一字,或兴秦,或定秦,等等,纷争不息。
孙可望那边也实在等不耐烦了,想了个折中的办法,派遣御史瞿鸣丰入朝,说朝廷只要给自己发一道敕书,让自己在云南军民中保存点面子,维持秦王的封号就行,至于颁不颁发敕印都没有关系。
事情到了这一步,连敕印都不要,不难看出,孙可望现在渴望的,只是一个名分,一块遮羞布,仅此而已。
可是,大学士严起恒、户部尚书吴贞毓、兵部侍郎杨鼎和等人还是不肯通融,一口回绝。
这件事,永历君臣是做得忒不地道。早已致仕隐居昆明的前朝御史任僎实在看不过眼了,出来劝慰孙可望说:“大丈夫当自王,何必朝廷乎。”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