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观生,原名时泽,字宇霖(一作汝临),广东东莞人。
苏观生的家底不好,平民出身,为改变自己的家庭成分,他也曾像万千读书人一样,寒窗苦读,希望通过科举考取功名。无奈资质有限,到了三十岁,才勉强成为诸生。
按照这种速度,要中进士,悬。
所幸崇祯六年(公元1634年),三十六岁的苏观生得到了提学曾化龙的青睐,得擢为拔贡。到了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又得同乡工部郎中张一凤的特疏保举,出任无极知县。
苏观生读书虽然不够优秀,但却是个干劲十足、敢作敢为的实干家。
在无极,他的工作卓有成效,得迁永平同知;不久,因为政绩斐然,又升黄州知府、改授山东登莱道管天津水师,俨然成为一个地方大员。
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他还发挥了狠人作风,做了一件很有名的狠事。
这一年,李自成进北京,在天津安置了大量官员。
苏观生根本不把李自成放在眼里,将这些大顺官员杀得干干净净,然后拍拍屁股,率轻锐数百人航海飘然南下。
苏观生这种表现,很得后来的弘光帝所喜,得授南直隶督粮道,不久,又以太监高起潜疏荐,授监军副使。
南京失陷后,苏观生和黄道周等人一起拥戴隆武帝登位,超拜吏部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参机务,并赐号“奉天翊运中兴宣猷守正文臣”。
苏观生读书成绩不好,不是科班出身,骤然入阁成为大学士,不免让某些人眼热。
这些人指指点点,甚至恶言中伤,说苏观生生活作风有问题、贪污腐败,收受他人行贿,等等。
苏观生不是一个完人,确实有许多缺点,但着实是一个清正廉明的好官。
面对这些人别有用心的诬陷,兵科给事中张家玉实在看不过眼,上疏力证其冤,说:“辅臣苏观生从基层干部做起,先为一边远落后地区的小县令,这是边境百姓所共知,从事海外运输工作,也近十多年,家中空存四壁,一点绵薄的薪水,连八旬老母也奉养不起,微臣兄张一凤之子,每月都买一点鱼肉菜蔬替他孝敬老母亲。”称苏观生“清也千古”,“忠也千古”。
隆武帝也毫不为流言所动,一如既往地倚重苏观生,说:“苏观生心系重任、肩挑重担,志向宏大,忠心耿耿,朕唯贤是任,其他人请不要再说三道四了。”
苏观生感激之余,慨然有澄复天下之志。
杨廷麟、万元吉等人劝隆武移跸赣州,苏观生也是极力赞成的,并请命先赴南安,联络江楚。隆武二年,隆武汀州死难,九月,赣州破,苏观生度岭返回广州,准备另立新主。
十月,瞿式耜等人倡议立桂王朱由榔,苏观生欣然致书,准备加入参拥立之列,继续为新政府效力。
但,诚如前文所说,朱由榔政府以丁魁楚为首辅已经让苏观生及陈子壮等前朝大学士感到不痛快,而丁魁楚又与苏观生有因有隙,生怕苏观生这个前朝旧相入朝会对自己形成压制,竟然拒书不受。
除丁魁楚之外,还有一些诸如吕大器之类喜欢认死理的人,这些人一口咬定苏观生不是两榜进士出身,不具备入阁资格,对苏观生大行人身攻击之能事,让苏观生颜面丢尽。
俗话说,树怕剥皮,人怕撕脸。
苏观生为人强势,不爱财,不好色,不怕死,一向行事利利落落,从不肯向恶势力低头。
但有一件事,始终让他耿耿于怀,在别人面前总觉得抬不起头。
这件事就是:自己未能考取进士。
丁魁楚的排斥倒也罢了,吕大器等人的羞辱,让苏观生对新生的朱由榔政府颇感遗憾。
但苏观生还没有对朱由榔政权完全失望,在朱由榔监国之初,他还是派出了兵部职方司主事陈邦彦前往梧州劝进,请朱由榔正式称帝,并恳请圣驾移跸广州,以安人心。
现在,朱由榔非但不肯移跸广州,反而弃肇庆往广西而去。
苏观生遂生另觅明主之心。
明主?还能有什么样的明主呢?
上天很快就把苏观生理想中的明主送到广东。
这人就是隆武帝的弟弟,唐王朱聿。
十月二十九日,唐王朱聿同邓王、周王、益王、辽王在总兵林察的护送下由闽出海,乘船到了广州。
虽说唐王朱聿本人在这乱世只求逃得一命,不敢别有奢想,但他的到来,让苏观生脑洞大开。
按照礼制,不是有“兄终弟及”这一条吗?
想起隆武帝明断果决、志存恢复,而且又对自己情深义重,再看看朱由榔落荒奔命、丁魁楚的小人得志、吕大器之流的刻薄无情,苏观生登时热血上涌,高呼道:“我蒙先帝(指隆武帝)厚爱,即使到死也报答不了,现在他的亲弟弟还在,为什么不立他而立别人?”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